3月29日,比亚迪汽车宣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据了解比亚迪“刀片电池”以创新结构,能在同样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突破磷酸铁锂电池组能量密度瓶颈,从而给市场带来兼具高安全以及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
得益于结构的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的有模组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高能量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而且,在大幅提升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以及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由于去掉了“模组”这一层中间结构,使得比亚迪“刀片电池”系统的复杂度大幅下降,由此也带来了更高的产品稳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解决了消费者一直关心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里程短”等痛点问题。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缸哥此前了解到,网络上有不少对于刀片电池超强安全性质疑的观点,认为比亚迪进行的三种电池“针刺测试”存在剪接的可能。而在发布会当天,大会播放了一段对比三种电池针刺实验的视频,回应了之前的质疑:
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剧烈燃烧现象,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 之后的传统块状磷酸铁锂电池,在被穿刺后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了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
而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左右,电池表面的鸡蛋无变化,仍处于可流动的液体状态。
据了解,“针刺穿透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这一测试要求用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对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表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分析指出“刀片电池”的设计,使得它在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评价刀片电池的表现“非常优异”。
“它的诞生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确实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彻底摆脱传统动力电池可能会发生的“热失控”的噩梦,并且兼具长寿命和长续航,成了全球动力电池发展新的里程碑;而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更透露,将与其他汽车品牌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不久后会有更多的消息公布。
一如外界所料,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王朝家族”旗舰--汉EV将于今年6月上市,而据发布会上王传福先生的透露,目前刀片电池只在比亚迪汉纯电车型搭载应用,其他车型暂无规划。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比亚迪汉EV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到605km,百公里加速3.9秒,成绩不仅亮眼,还超越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