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以州府隆务地区环卫市场化为试点,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引进专业环卫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管干分离,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把脉问诊,进一步转变城市管理理念。黄南州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州府环卫工作作为同仁县撤县建市的重要一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王振昌同志主持召开州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同仁县城市规划工作,要求全州牢固树立州府意识,强化隆务城区城市化管理,科学整治环境卫生,彻底改善同仁城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面貌。在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进一步部署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改革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同仁县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确定州政府分管副州长为责任领导,明确同仁县政府和州住建局、发改委、环保局、财政局、卫计委等部门具体职责,实行清单化管理。按照公开竞争,择优选择、高位配置的原则,同仁县通过招标方式将城区17条道路(路段)、99.27万平方米环卫服务作业,以每年800万元的费用外包给郑州清尘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确定合同期限为10年,从7月1日起全面启动同仁县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开启市政环卫工作市场化模式。
二、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环卫工作市场化。按照新的管理模式、专业化作业要求,通过强化管理、引进设备、优化队伍,不断提高环卫作业质量。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隆务城区的地域特点,将城区自南向北分成四个网格区。一区从中山路到热贡桥;二区从中山路到尖扎路;三区从尖扎路到胜利桥;四区从隆务古镇、隆务河北向北到州公安局大桥,四区作业范围占到主城区面积的90%以上,每区设一名专职管理队(区)长,若干小组长。新增非机动车道洗扫、人行道冲洗、小广告清理等道路保洁服务内容,将果皮箱、垃圾箱落实到人,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机械作业力度。添置大型洗扫车、道路养护车等专业设备,将同等面积道路机械化作业车辆由20台增加到40台,主路面实现机械作业,把环卫工人从大面积的路面作业解放出来,专职于人行道的清扫保洁。城区保洁作业中,改进道路洒水(喷雾)、清洗保洁作业方式,安排各类洒水车、清洗车6辆,每日7时至18时每条道路洒水降尘作业不少于6次,有效保湿防尘,做到了科学、合理、节约、便民。三是创新垃圾清运方式。根据环卫作业特点,将垃圾清运划分为摆臂箱体清运小组和垃圾收集小组,摆臂箱体小组的6台车辆,对全城及周边的156个箱体进行有序及时清运;收集小组对沿街的垃圾进行巡回收集垃圾清运摆臂车,做到无死角清运。实施箱体编号管理及其车辆编号管理模式,落实箱体责任人,强化箱体外溢垃圾管理与监督。四是压缩线路巡游收集。压缩线路实行三固一巡游一应急作业模式垃圾清运摆臂车,三条线路以定时定点方式进行定线收集,一台巡游车辆对在凌晨清扫及固定的垃圾点进行定点收集,一台应急车辆应对突发性事件或大型集会。同时,针对冬季热灰入箱可能引起垃圾燃烧,设置了24小时举报热线,一经举报,立即组织灭火作业,消除安全隐患。
三、力求实效,城区环卫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推行市场化运作,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实行管干分离,提高环卫行业管理水平。城管部门职能从组织环卫作业和监督管理双重职能,向主要从事监督管理转变,改变了原有管干一体的机制,实现从“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的转变,从繁杂的环卫工作具体事务中置换出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环境卫生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提高环卫作业服务质量。市场化运作后,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环卫行业由政府统包统揽、难以激发内部活力、作业服务效益低等问题,激发了环卫作业企业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市场要素的投入,提高环卫行业发展活力。实行市场化运作后,改变环卫设施、装备的落后状态,环卫机械化率明显提高,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以上,主路面清扫率达到95%以上。四是企业化经营机制的建立,保障队伍建设和职工利益。实行环卫行业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环卫队伍素质,逐步解决环卫行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同时,解决了环卫工人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环卫工人切身利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