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台,核工分,改分配,减负担……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蒙城县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入“两卡制”工作,赢得了群众欢迎、村医满意和政府认可。
2018年8月,蒙城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县(区),10月,在全省率先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工作中。
据蒙城县卫健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两卡制”是指医务人员通过身份识别码(虚拟绩效卡)登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为居民提供服务,留下工作痕迹,记录服务量;群众通过人脸识别或刷身份证来确认服务的真实性,获得相应的健康服务。医生和群众各持一张“虚拟卡”,群众对服务的认可,是医生取得绩效经费的唯一依据。
在“两卡制”服务推进中,蒙城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大数据平台,运用终端设备、医疗一体机、微信公众号等软硬件,实施服务评价、报酬核算、分配调整,有效地减轻了服务对象的负担,提升了服务效率,短短半年时间内取得了群众欢迎、村医满意和政府认可的“三方共赢”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采集人像50余万张,家庭医生签约14万余人,高血压糖尿病随访10余万人。
村民足不出户享受贴心健康服务
“村医主动上门给俺拍照建健康档案,宣传防病常识,这健康服务做到家了! ”蒙城县岳坊镇葛寒寨村66岁的刘昆山高兴地说。患高血压的刘昆山过去很多年都不去体检,病情严重时就吃点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刘昆山这样的村民,在亳州甚至皖北农村并不少见。
2月20日,刘昆山与签约家庭医生的村民一起,在村子里参加体检。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有病治病,无病体检能防病。 ”刘昆山边说边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公众号“蒙城县卫计委”,点开签约信息,“做了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测、B超……同类套餐在医院要三四百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只要50元,一年有一次体检和四次随访。 ”刘昆山说,体检结果和医嘱15天之内就出现在自己注册的公众号上,查询十分方便。
“村医每次给居民服务,必须先用平板电脑‘刷脸’,验证了服务对象身份才能进行医疗服务。 ”县卫健委副主任张春学说,这样确保服务的真实性,“即将投入运用的‘满意度评价模块’,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居民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
目前,蒙城县卫健委在其“官微”中嵌入的服务模块,包括“健康档案”“随访记录”“体检查询”等十余项子模块,村民用手机注册认证后,可查询体检、随访等信息,孕产妇和婴幼儿家长还可接收到下次孕产检查、宝宝体检及接种提示。在“电子健康券”子模块,村民每次享受服务前,可点开分次消费,“这样做,能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从而重视和珍惜每一次得到的健康服务。 ”张春学说。
村医干多干少收入有了明显区别
“两卡制”,一头是村民,一头是村医。
“县里搞‘两卡制’,与过去相比工作轻松不少,收入也提高了。 ”蒙城县双涧镇周庙村村医周子杰说。过去,像周子杰这样的村医吃的是“大锅饭”,村里5000多人,上面按照人数拨出基本公共卫生款项,两三名村医平均分配。
“有的村医干得多,有的也许不在岗,但拿钱一样多。 ”张春学说,过去由于对村医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手段,小问题长期堆积,就可能出现大问题。 “两卡制”推行后,对村医工作量实行“工分制”考核,“根据难易程度不同,细化村医每一项工作的工分,如35岁至64岁的一般人群,常规体检每人每年得20分,重点人群随访,一人次得25分。”张春学介绍,村医用绩效卡识别码登录“两卡制”平台,给服务对象“刷脸”后开始服务,完成服务并由服务对象确认后,相对应的工分才能生效。如此一来,假档案、假随访、假管理被终结了。
有了工分,村医的收入就有了明显区别。 2018年10月至12月,全县675名有工作量的村医,最高工分27852分,获得季度工资超过1万元,最低工分285分,只拿到百余元。干多与干少,相差百倍之多,极大地调动了村医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如今,蒙城县村医入户服务,只需携带一台平板电脑和一台轻便医疗一体机,采集的健康数据实时上传系统,既保证了准确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村医从繁杂的纸质材料中解脱出来。
政府创新管理模式守护群众健康
去年,蒙城县投入财政资金500余万元建设“两卡制”信息平台,实现全县293个村级卫生室、724名村医全覆盖。同时拿出200万元,作为村医入户采像、随访等工作的工分奖励,并配套出台《蒙城县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试点工作方案》等7份文件,在制度建设、实施细节等环节上,探索出符合蒙城实际的工作方法。
“年初八开始体检,全镇家庭医生签约的3000余人,仅通过X光一项检查就查出肺结核13人、胸腔积水10余人。 ”岳坊镇卫生院副院长蔡奇说,3000余人签约费用才16万多元,若等到病情恶化才去治疗,16万元还不够一位重症患者的治疗费。 “早发现才能早治疗。与其等到群众患重病后花高额费用治疗,不如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防患未然。 ”张春学说。
“‘两卡制’不仅惠民,更替村医解开了束缚,让他们轻装上阵。 ”蒙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在双涧镇赵巷村,村医沈明勇告诉记者,以前全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写材料、填表格,没时间参加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效果。在蒙城县岳坊镇葛寒寨村医务室,记者在文档室看到四个大铁皮柜,里面装满了村民的各种健康材料,“葛寒寨只有3000多人,这些材料还算少的,大村的材料更多。 ”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说。
现在,依托信息化绩效考核系统,蒙城县相关部门的督导、考核负担大大减轻,“两卡制”逐步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资金分配标准由“按常住人口数量”向“按实际工作量”转变,考核方式由“现场人工检查”向“系统数据分析”转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蒙城模式”,被称为“安徽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