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成果报告会召开-超级汽车网

   日期:2022-05-05     来源:中国农业网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04    
导读 作为安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而早在2014年,工程沿线文物保护前期工作就已启动,并在2018年3月

作为安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而早在2014年,工程沿线文物保护前期工作就已启动,并在2018年3月全面铺开。过去的一年里,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进展如何?跨越长江淮河的古老河道边,安徽的先民曾怎样生活过?1月16日,“2018年度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报告会”在合肥召开,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果正式发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引起了全国文物考古专家的高度关注。

密集台墩或是战略“据点”

庐江是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全线44处文物点中,庐江就有17处。古人为了取水便利,常常“临水而居”,为防患水患又会修筑高台。因此,台墩遗址在江淮之间非常常见。但因深入开展的考古发掘较少,对台墩的结构、性质、文化序列等的研究不少还存在空白。

位于庐江县庐城镇中山村三板桥组附近的三板桥遗址是一个典型的台墩遗址,出土器物类型丰富。通过陶器的形制纹饰研究,考古人员判断,器物年代由早及晚涵盖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及春秋早期。其间,专家们还发现,古人台墩的结构、布局也相当有讲究。在当天的成果报告会上,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三板桥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张闻捷介绍,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台墩上房址、柱洞、墙基槽等遗迹多发现于边缘地带,中央则发现较多碎陶片,说明人们当时主要活动区域在台地边缘,而中央则主要堆放人们丢弃的垃圾。

在引江济淮考古发掘中,来自安徽省考古所和各高校院所的专家们发现,引江济淮庐江段分布着多个像三板桥遗址一样的台墩遗址,很多年代相近,分布密集。这是为什么?通过现场的深入发掘和研究,张闻捷认为,在周代冶铁技术及打井技术未发展前,江淮之间的居住方式为层层叠筑台墩,皆为小规模聚落。商周时期青铜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冶炼青铜离不开铜矿、锡矿,因此运输矿石的通道又被称作“金道锡行”。江淮之间通道是周人控制赣北皖南、铜矿的必经之路之一。这些台墩不仅具有一定抵抗自然灾害的功能,较小的聚落规模也有利于周人加强控制。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专家徐良高、何驽,以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数位专家也来到现场。何驽认为,考虑河流、运输、王权统治等多方面信息,这些密集分布的聚落可能就是当时物质运输和交流的集散地,是周人经略南北的重要设施。徐良高先生则认为,多个时代一致的聚落相邻分布,在功能上或有一定的区分,椭圆形的聚落和圆形聚落可能就是因为功能不同而刻意营造的不同形状。

古代安徽人喜欢吃“河鲜”

在引江济淮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种类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跨越数千年的时光,这些古代先民遗物向我们描绘了古代安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图景。

同样位于庐江的海家墩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类包括鬲、罐、豆、甗、钵、瓮等,其中曲柄盉、折肩鬲、弧腹鬲、敛口钵、折盘豆等有着鲜明的江淮地区特色,说明当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安徽人制陶技艺已非常成熟。省考古所工作人员、海家墩遗址现场负责人夏浙新介绍,海家墩遗址春秋中期地层仍发现有淮式鬲,但数量渐少,这与江淮地区淮式鬲消失的时间较为吻合。淮式鬲的消失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春秋中晚期后随着楚人控制这片地方,楚文化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江淮之间的文化也逐渐被楚文化取代。”

在位于庐江县庐城镇申山村的双墩遗址,来自人民大学的考古人员则发现了古人“舌尖上”的秘密。在双墩遗址出土了多件西周中晚期的陶器,还发现了11个灰坑,其中H2灰坑被考古人员戏称为“河鲜坑”。“基本上今天大家吃烧烤吃到的河鲜,那个坑里都有了。螺蛳、河蚌等,一共有四五种。”人民大学副教授曹斌介绍,当年的古人临水而居,河鲜应该是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古代安徽人对河鲜的喜爱在江淮之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但这么多河鲜集中出现在一个灰坑里,还是让考古专家觉得挺有意思。“可能当时正值河鲜丰富期,古人集中吃了一段时间。”

14处古遗址完成野外发掘

在2018年度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成果报告会上,省考古所所长邓峰介绍,过去一年里,省考古所集中全所力量,联合国内高校、研究所等专业力量,组成多支专业队伍奔赴各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为切实提升引江济淮文物保护工作质量,省考古所还结合项目特点建立了专家顾问团队,邀请省内外知名考古专家组成专家组,并邀请社科院专家多次到各个考古工地进行现场督查和指导,有效保证了田野考古发掘的工作质量。

截至目前,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已完成了34处古遗址的勘探、3处古建筑的测绘、14处古遗址的野外发掘工作,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遗址点均及时安排了勘探。“年度各项计划已顺利完成,为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时间保障。”

邓峰表示,引江济淮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对省考古所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沿线文物点的集中发掘,将为后续江淮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研究积累重要资料。以引江济淮文物保护工作为契机,省考古所还制定了一整套业务规范和管理规范,有力地提升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我们还将努力把各支队伍好的做法和经验留存下来,借助大家的经验,使我所的考古勘探、发掘、资料整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丰硕成果获专家高度赞誉

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发现,令人欣喜。”国家文物局考古处胡传耸表示,未来国家文物局将在这个项目上给与更大的支持。他还建议,参与考古发掘的各单位做好资料整理,并实现交流共享,“串珠成线”,深入开展研究。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宋建认为,在规模如此浩大的基建考古项目中,引江济淮文物保护工作有科研意识,有项目意识,非常难得。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认为,无论从项目的规模、文物点的数量还是投入的技术力量来看,引江济淮文物保护工作能取得今天的成果都非常了不起。他还建议,要弄清楚古代台墩的性质,还应该引入环境考古的手段和技术,注意多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林留根则认为,在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这么大的工程中,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考古所精心组织,稳步推进,“非常给力”。尤其是此次发掘中出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省考古所和很多高校中青年教授担当主力,令人欣喜。“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也非常重要,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金道锡行战略,古代台墩的功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省文物局局长蔡小莉在成果报告会上表示,引江济淮工程跨越两大水系,惠及千万人口,意义重大。“能取得今天的丰硕成果,难能可贵。”她表示,通过近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留下了很多疑问。“为什么古人会选址这些地方生活,墓葬区在哪里,这都有待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来解答。”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