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干掉”特斯拉,没道理不用激光雷达

   日期:2022-03-29     来源:[db:来源]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61    
核心提示:2021年12月27日关于“干掉”特斯拉,没道理不用激光雷达的最新消息:导|语当特斯拉反复为“智能化”下着新的定义,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激光雷达就是其用来吹响反击号角的关键所在,无关前景如何。作者丨曹佳东责编丨徐进凯编辑丨朱锦斌激光雷达的有无,是新能源产

导|语

当特斯拉反复为“智能化”下着新的定义,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激光雷达就是其用来吹响反击号角的关键所在,无关前景如何。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徐进凯

编辑丨朱锦斌

激光雷达的有无,是新能源产业迈向新一阶段的决定性要素?或为中国车企对特斯拉进行反制时的无奈之举?自今年起,这些疑问就开始盘旋于行业发展趋势之上。

有人会说,中国车企如此卖力“吆喝”激光雷达,不过是找到了下一把能快速“割韭菜”的刀,可不减反升的市场热度,似乎又在对这样的判断进行正面反击。“2022年将是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的元年”,在这一刻能成为行业共识,更是在源头为激光雷达正名。

的确,新能源产业发展至今,太多出乎意料之事层出不穷。多年前,谁都没能料到宁德时代能成为当下的“宁王”。而今,激光雷达行业的快速成长,究竟会在未来催生出怎样的巨头,又该如何估计?

无论是沙龙喊出“你有几颗激光雷达?4颗以下,请别说话”,还是“蔚小理”都开始将其视为实现自动驾驶的标配。都可以预见,当Luminar开始在图达通、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的围堵下面露难色,这些发轫于中国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很有可能乘势而起。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发展出现浮躁是必然的,有车企借激光雷达炒作也不可避免,但是,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越绑越深,很难再说,搭载激光雷达只是硬件冗余的一种体现。

1

看似没用,却不得不做

2020年NIO Day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为外界带来了标配量产激光雷达的全新车型ET7。

尽管自此之后,小鹏推行的城市NGP功能开始落地,小马智行、百度Apollo等相关科技公司都纷纷加大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但鉴于以激光雷达为核心构建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居高不下,彼时的ET7,仅像是在为开启“激光雷达上车”元年做着铺垫。

加之,特斯拉一边借更新视觉驾驶辅助系统FSD Beta,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高等级自动驾驶,作为创始人的埃隆·马斯克,也从未对激光雷达的应用给过好脸色,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实难被把握。

直到年末的广州车展,随着中国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进入深度内卷,阿维塔011、沙龙机甲龙、埃安LX Plus和小鹏G9、威马M7、智己L7火力对线,在将激光雷达作为新战争buff的同时,也愈发表现出对该技术路径加以深造的态势。

究竟是什么原因在短短一年间,造成这样的局面?

一来,在激光雷达从机械式构型转入半固态/固态的技术路线之初,受制于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的双重诱因,业内就有了将之视为能媲美、甚至超越特斯拉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所在。

而从流转于网络上技术原理的解读中,激光雷达相比普通毫米波雷达较优的产品特性,开始伴随车企近乎疯狂的宣传被放大,也导致,在“谁能抢占激光雷达上车的风口,谁就能完成市场原始积累”的问题上,中国车企接下来的行动都将出奇一致。

借“智能化”之名弯道超车,看似将自此加速。只不过,面朝整个汽车市场,姑且不谈,消费者对于激光雷达的感知和了解究竟有多少,仅从使用习惯、道路适应性和法规边界等因素去考虑,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的原因,真的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吗?

对此,作为国内近年来突然爆红的激光雷达供应商,Innovusion(图达通)抛出了一个观点。其副总裁梁鸿燚说,“在推进智能化的过程中,中国车企通过搭载激光雷达的方式进行升维,才能够更好地和特斯拉竞争。”

通俗理解就是,在纯视觉感知路线上完全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尽快令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装车,可以令中国车企在引领电动化之际,从另一个角度将智能化发展置于多数海外车企之前。只是和消费者的需求是否迫切,关系不大。

所以,到了新一届的NIO Day上,不管新车型ET5一经发布,是出于何种原因致使现场沸腾,蔚来借“智能化”所打造的人设,都在无形中左右着所有人的想法。其中,ET5同样提供的激光雷达存在的意义,可谓显而易见。

纵观这几年的行业发展,电动化的提出,给了中国车企一个可以弯道超车的机会。传统车企扭捏的智能化推行,又给了中国车企踩出捷径的空档。那么,当激光雷达好巧不巧地落入了中国科技公司的狩猎范围,它们有何种理由错失如此良机?

哪怕在诸多供应商眼里,就像图达通联合创始人兼CEO鲍君威所认同的那样,激光雷达在上车初期,会沦为中国车企抬高品牌形象的筹码,赋能高价车型的装饰件。我依旧相信,这些槽点的存在,不会制约中国车企对“激光雷达上车”一事竞相追逐。

3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