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最为关键的性能指标之一在于续航里程,这也让用户意识到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对电动车来说是多么重要。然而,高能量密度又意味着高昂的成本。目前,有观点提出,要提升电动车的性价比,电池成本就需要下降30-40%。 近日,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动力电池系列报告(3):为何电池环节注定赢家通吃?》报告显示,除了原材料价格下降之外,电芯的成本下降主要通过材料、设计和过程能力优化来实现,理想情况下当前技术路线的电芯成本有望实现30%以上的降幅。 该报告认为,续航里程在400km以上的电动车才能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如果要以消费者可接受的成本来打造这类电动车,那么电池系统的价格需下降至0.6-0.7元/Wh,这才逐渐具备替代燃油车的条件。这也意味着,整车电池成本至少要下降35-40%。 降低电芯成本是电池系统降本的核心任务,这也是电池企业下一步竞争的关键。在电芯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9成。目前,车企对于电池的需求可以简化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装载更多的电池,而电池企业努力的方向主要表现为降低电池制造成本、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定制化生产三个方面。 降本之路知易行难,技术能力是核心驱动。电池主要材料价格在2018年以后降幅明显趋缓,这也就意味着电芯单体的成本下降已经面临瓶颈。报告认为,在此背景下,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来摊薄单位容量成本是电池企业的内在需求。而要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则必须在活性材料、成组技术、PACK等多层面提升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