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里,菲斯克汽车湮没,特斯拉成了产业上空的超级太阳,而现在沈晖创办的威马汽车正在疾速追赶。那些消失的,他们为何消失?那些留下来的,又因何能留下?
1991年,沈晖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博连读。读了两年,却发现自己并不想走科研之路,于是中断了5年的硕博连读,去了加州。“我要去学习美国人到底为什么这么成功,中国怎么样赶上美国,总是有这种心态。”在他心里,这才是美国的脊梁,也是美国精神的起源。 打工者的辉煌 30岁时,沈晖正任博格华纳集团合资公司总经理。沈晖学到了美式企业的精髓:强调领导力、团队精神、计划性强、做事扎实、强调结果。 当博格华纳准备关闭中国工厂时,沈晖来中国“顺利地”结束了中国业务。2年间把中国区从濒临破产变为毛利高达30%,完成反杀。 2007年,沈晖离开博格华纳。 沈晖的才华引起了汽车巨头菲亚特的注意,当时任菲亚特传奇CEO马尔乔内极力邀请他加入担任中国区CEO。08年金融危机期间,菲亚特逆势增长,在这里沈晖进一步释放了他的职场才华,也学会了如何在市场急剧变革中生存。 从美国500强到欧洲500强,从零部件巨头到外资整车巨头,沈晖都待过一遍了,唯独缺了一个中资企业。 2009年,沈晖遇到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伯乐:李书福。此时吉利正意图并购沃尔沃,并进入到关键的谈判环节,李书福迫切需要广招汽车精英。 “有个大项目,你来不来?” 2009年12月,沈晖加入吉利担任副总裁,成为“V项目”的全球筹备总负责人。为了完成这桩并购案,沈晖一整年都住在了欧洲,把各个汽车家族的国王们都拜见了一遍。 2009年12月22日,Grange City Hotel大厅内,菲斯克的创始人亨利克·菲斯克,和当时任吉利集团副总裁的沈晖进行了一场秘密的私人会晤。安排这次会晤,是想获得亨利克这位新能源明星对产业趋势和沃尔沃的一手判断。 沈晖的拜访名单上除了亨利克,还有前通用汽车全球老大里克·瓦格纳、通用欧洲总裁卡尔-彼得·福斯特,雷诺二把卡洛斯·塔瓦雷斯。这些人都是汽车产业链上的无冕之王。 当时吉利并购沃尔沃,外界点评吉利的野心:土包子要娶地主家小姐,没戏。“当时没人有觉得我们能成,但我们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大环境也进一步向中方倾斜。 金融危机后,全球汽车市场大受打击,各巨头自顾不暇,加上国内包括上汽在内的几大国企对海外并购持谨慎态度,发改委问了一圈后,吉利顺利拿到了“路条”——可以出去收购。 2010年8月2日,英国伦敦,交割仪式在当地时间上午10点举行。 从2010年3月28日到8月2日,是沃尔沃的交割阶段,有三大核心任务:一是怎么和福特切割,二是中国区怎么发展,三是董事会和CEO人选问题。沈晖和沃尔沃副董事长汉斯·奥洛夫·奥尔森一起列出董事会成员名单,然后由李书福拍板。 交割仪式完成后,李书福最倚重的两个沃尔沃董事会成员出镜。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和沈晖同时在伦敦的办公室接受了美国CNBC电视台的采访。 沈晖的任务不仅仅是参与,他是这个项目的核心负责人之一。不仅如此,沈晖更负责了整个收购后的沃尔沃中国落地。 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沈晖在这里为组建收购团队面试了数百名前来面试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三年内,收购沃尔沃的团队从100多人左右增加到近2000人。 功成身退后,沈晖前往哈佛大学进修了三个月。在美国,沈晖重新感受到了特斯拉的魔力,沈晖进哈佛时,特斯拉的股价不到30美金,待他学成归国,股价连翻三倍,令人惊叹。
沈晖受到了悸动,创业的想法日渐清晰。目睹过自己的好友在光荣与梦想、泪水和汗水交织的创业路上挣扎前行,看到过太多太多的教训,却也坚定了他的信念:出来造车。 打工者到造车者的转变 2015年初春,沈晖见到了刚刚接手菲斯克业务的倪频。倪频“怂恿”沈晖去洛杉矶菲斯克的总部一探究竟。洛杉矶有《生活大爆炸》里的顶级高校加州理工,世界上最好的汽车设计学院,加上纸醉金迷的好莱坞,非常适合新玩意的传播,对汽车初创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倪频的鼓动对沈晖来说充满诱惑力。离开吉利后,沈晖一直在做创业的准备,而观摩一个刚刚死亡的特斯拉对手的尸体标本无疑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沈晖拜访了时任菲斯克的各个高层。探访过程中,沈晖发现整个公司VP层面只有一个人真的懂汽车。而相比之下,马斯克也不是汽车产业出身,但在接收特斯拉后招募了大量传统车企的精英进入管理层。
造车不仅重钱,它实际上要求资金、技术、人才三重密集。新能源是一个百年难得的大产业机遇,剖析了太多的死亡样本,沈晖也逐渐看清了这场较量的本质:钱不是唯一,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竞争。 摆在他面前第一个拷问来自商业模式:要不要做中国的特斯拉?还有一个问题,豪华车造势前期投入极大。同时汽车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用户需求纷繁,代表着有不同的细分客群。
何况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远没有对硬核实力的要求高,只要实力过硬,消费者就会买单。 技术路径上,沈晖也思考了很久,菲斯克之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选了一个太复杂的路线:增程器。这个技术路径,欧洲和美国都探索了很久,累死了一大批精英不说却鲜有重大进步。增程在具体实现上非常困难。 反复推演思考后,沈晖决定自己做,离开燃油巨头,从零开始,这意味着没有靠山,但也意味着没有包袱。并且,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不好高骛远,也不赚快 钱,专注定位在中端主流市场。 威马汽车的创立 2015年沈晖创立了威马汽车。 “三步走”:第一步,智能汽车头号实力派;第二步,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 商业模式上坚持定位主流车型,为用户提供能用得起,用的爽的产品。 核心三电坚持自研,工厂自建。 所有的捷径,都不许走。 思考 跟燃油车相比,电动车不仅仅是一个出行工具的革新,而是出行、智能化、能源这三个层面的变革。 这三层的叠加,也意味不仅要懂车,能造车,造好车,还要懂互联网。第一层的硬件就能筛掉99%凑热闹的,第二层的软件再次筛掉剩下1%中的99%,最后剩下的,经过层层考验还能在地狱中爬行到最后的,就是王者。 在这种超级产业里,历史不会给第二次机会。那些坚强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们,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无比艰险的崎岖山路,也是一条越走越宽的黄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