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2017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专题讨论:如何在"走出去 引进来"过程中规避"技术空心化"风险?-超级汽车网

   日期:2022-04-26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715    

当前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发展机遇。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出现的深刻变化,也给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带来挑战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应对挑战和机遇,夯实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2017中国零部件高峰论坛期间,诸多行业领袖、专家以及国家 顶层设计者针对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进行了重要探讨 ,以下是本次论坛中“加快转型升级 打造强国基石”分论坛现场互动环节的发言实录:

2017中国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2017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

主持人:刚才李亮总的演讲非常精彩,我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下面进入互动沙龙环节!广州的天气比较热,每位嘉宾,包括我自己都是非常随意,我们的互动环节也应该是非常随意的。第一个话题,先稍微热一下身,先提一个共性的话题。现在咱们中国人有钱了,不差钱的企业非常多,海外投资并购或在国内合资设厂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近年有不少自主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实现了做大规模和外延式发展,那么我的探讨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如何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规避"技术空心化"的风险?

李勤:我们潍柴现在走出去不存在技术空心化,我们是买技术,把国外优质的企业买下来,我们把他们的技术转化成我们的技术。最近30年,发展比较快,大家比较急躁。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以及从国外企业买技术回来,这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前六年的开发的系统,还是最近两年开发的系统,类似的产品在国外已经研发了10多年了,我们国内可以通过弯道超车补回一些,但仍需要积累。

李亮:通信领域,一直以来大家感受不到。更多的时候,如果说走出去的话,相对来说,应该说对我们通信技术的输出,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讯设备厂家,我们更多的是服务的输出,像支撑全球业务,我们是考虑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通讯设备商,央企不会去国外并购,目前据我了解还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给不出更好的回答,只是借助通讯的事情聊一聊。

许辉:引进来,技术和设备引进来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吸收,从而转化成国内的技术,国内可以模仿、改造升级,形成国产设备品牌。走出去也要加强我们的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包括我们申请国际专利进行保护,保护我们的新技术。

于海生:今天提到的这个话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敏感的话题,空心化的问题,在零部件行业是客观存在的,送传统车到电动汽车。传统车就不用讲了,从发动机的控制,国内没有高端一点的发动机,各个主机厂都不会用国产发动机,即便用了,发动机里面的核心部件还是用国外进口的。电动车,现在所谓弯道超车,尤其是在关键技术方面,我们这些年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乘用车方面,基本上都是用国外的技术。我们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也需要整个行业的政策引导和大力的支持。对于电动车行业,最近一段时间讨论比较热点的问题,就是电动车的狼来了,前段时间至少没有开放做合资,现在为了有咖啡值、双积分,合资公司也有需求,本土企业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一大批的合资企业可能或许会出来。我们是不是走传统汽车领域里面走过的30年,虽然我们是汽车大国,还不能成为汽车强国,我们的汽车强国梦能不能实现,这和我们的中国梦怎么规划、梳理,这是整个行业需要统一这个问题。说到科力远,这个技术,我们是有自己的专利,跟国际上的技术都有区别。但是我们在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它是非常大的,是属于车里面,混合动力变速箱是属于变速箱行业里面最高点,从传统车到混合电动车,变速箱里面有各种技术,它的技术是最复杂的。我们在方案方面、控制方面、软科学方面已经做到了自主,我们坚持在某些点上去寻求合作,而不是全面依赖这些方面。但是关键技术还是跟大环境一样,还是要依赖国外的技术,这是我们行业的特点,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去面对的。

主持人:刚才大家把各自的经验都做了分享,接下来的议题想给潍柴的李勤博士和科力远的于总,我们是传统汽车,但是也要往电动化方向走。前一段时间英、法、德、荷兰、挪威等纷纷提出燃油禁售时间表,这对传统燃油机冲击很大,中国也在进行相关研究。作为自主发动机和混动系统的代表,您二位如何看待燃油禁售时间表这个问题?结合这个,我们看看商用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共性。

李勤:最近我看了一个讲法还是对的,从政治层面上一定要限制技术路线从来就没有成功过,谁也不是神仙能够预测到今后10、20年会是什么样的动力。从目前来看,内燃机本身具有的一定优势还是有的,它的缺点也有。未来逐步在一些方面被替代,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觉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大家往往用一个新的东西的某一个优点来把它无限的夸张,然后在这里面炒作得到一些利益,最后扔下一堆烂摊子。从新能源角度,应该从整体的能源体系来考虑这个问题。从一次能源来说你就要低碳,自然能肯定要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自然能源也在发展,风能、光能都在发展,但是发展完了之后,又有蓄能系统,这样我们还是要形成一个体系,它可能就是我们未来动力的燃料,特别是长途车,对于长途运输车来讲,重量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拖着电池走,这不太现实。但是燃料电池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把富裕的电变成天然气储存下来,这可能是最好的大规模蓄能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内燃机还是具有很重要的角色。

于海生:关于燃油禁售的问题,可能还比较符合我们目前的国家政策,中国汽车长期规划是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大力推动混合动力和插电混合动力的发展,这可能比较符合我们的产业政策。但是从整个行业预测来讲,关于传统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油电动汽车到2025年以后的发展,这个图无论是从上往下看,还是从下往上看,这是中国气燃给大家展示的图片。这个图片当中,内燃机是会长期存在的。所谓技术燃油车千万不要认为内燃机就不存在了,纯发动机的传统车可能会有所谓的技术问题。但是内燃机会以混合动力的形态,插电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的形态参与到大浪潮当中。像大巴,乘用车是国家的重灾区。纯电动车的成本非常大,对于新能源公交领域,国家也提出要求,新能源公交车必须要包含35%以上,新能源包括纯电动车插电混合电动车,这样内燃机还是存在的。目前公路车辆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公路车辆如何实现混合动力,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混合动力更好的优化公路用车的发动机,这也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方面。所以禁售燃油车,不是禁售发动机,它还会以电动化的程度去参与到今后很长的里程里面。  

主持人:刚才两位提到电池在未来应用的情况,应该说中国的电池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甚至我们应该说中国的电池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业,已经追赶领先,国内企业也在逐步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如何把我们的基础做得更牢一点,如何增强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中国电池的国际竞争力。

许辉: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非常快,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最终要发展的话,还是要把国家补贴政策退回去,最终靠企业的创新,形成自主的市场化运营,这样会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把动力产品开发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

主持人:最近特斯拉也在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它也在提倡这种换电,换电在国内这种争论比较大,从你的角度,换电未来的发展趋势。

许辉:目前国内主要是以快充模式作为大面积的推广,因为换电也存在一些弊端,包括你反复的插入和拔出,它的使用寿命是比较短的。使用一两年时间,你就需要更换接插电,每次换电很麻烦,而且你要有一个很大的充电站,这样对占地面积也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如果是快充,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充满电,这和我们传统的加油就是差不多的效率,加油也需要几分钟,这样就满足电动汽车的高效率。但是换电的整个动力电池一体化底盘,动力总成都值得我们需要。

主持人:第四个话题给上汽的卜凡斌先生,制动系统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中国在电子制动系统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博世、大陆等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技术创新,自主企业需要怎样的共性平台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迎头赶上,甚至是超越?

卜凡彬:我从个人的经验来介绍一下,刚才我的交流过程中也提到,关于自动驱动系统可能是未来10年或者是更长时间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关于这个产品,或者是说关于主动制动过程,同时我也介绍了在国外已经研发20、30年,在这过程中已经开发几代产品,最终形成第二代的主动驱动系统。这个过程中是相对比较漫长,或者是积累比较多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个开发体系,前几天网上炒的比较热的,自动驱动出现了召回事件。关于这点,国内企业如何建立起开发团队,如何预测性的研发一些产品,加快这个过程中的积累才能够逐渐走出原来被动式的、跟踪式的、模仿式的开发流程。第二代主动驱动系统主要是两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的核心实际上仍然是ESC控制。这个产品,国内开发比较薄弱,为了赶上主动驱动开发,国内就做ABOX,这样就造成一些缺陷,缺陷就是安全方面仍然需要做一些补充。在现阶段和未来的产品开发当中才能跟上国际潮流,甚至是引领国际潮流。 

主持人:接下来的话题请联通李亮总分享经验,创新融合、跨界融合是本次大会的主题,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也是重点探讨的话题,并且提出零部件企业要与整车企业一起面对终端用户,加速创新并完善产品质量。联通公司作为信息和数据服务商,能够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怎样的支撑?比如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品方面的合作,以及在智能制造等方面。

李亮:今天前面几位专家在讲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可能我准备的时间比较短,我更多应该讲讲工业互联网的问题。对于汽车来说,用户看到的是一个服务,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服务,一个人买了一台车,他开也好,开的过程中,车辆的运营状态,我开的过程中有什么故障需要处理。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上下游的配合,零部件和发动机。整个车辆产品出去之后必须状态好,以前没有物联网技术的时候,我们车坏了靠什么?它坏了就坏了,送到修车厂去修。进入现在这个时代之后,有非常多的传感器技术提升,李博士的传感器做得非常好,它利用波形图传输回去,通过这个波形图你进行远程处理。原来是通过离线了解车辆的运行状态,现在都可以通过通信网络收回来,然后分发到各个服务商手上。这样就可以时时判断,可能发动机是我们的,潍柴的发动机可以时时看到发动机的运转。这件事情不神奇,美国通用在很早的时候,在飞机发动机上面就是做了这个事情,实际上它就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本身这个东西消耗的能量是非常少, 我们 更多的是一个辅助,通道的技术,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这种高价值设备提供数据的传输服务。实际上我们的角色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的话,我相信这点是必然的,很多的设备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现在也有很多这种工业类的制造企业,包括重型机械已经在逐步做这个事情。应该说运营商未来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为上下游的企业做好通讯的服务、数据服务,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