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存有高丽、百济与新罗三个“国家”。其中,高丽名声最大,军事实力最强,对中央王朝一直是时降时叛,时慕时倨。
征高丽
隋炀帝亡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征高丽,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
唐高祖李渊称帝以后,对高丽“遣使称臣”并不感冒,他对臣下说:“高丽虽然臣于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联务安人,何必受其臣。”
裴矩、温彦博谏劝:“辽东本箕子封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国与夷狄,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
这话,听上去虽有些“沙文主义”的味道,但也确实有道理。当时的高丽国王,是隋炀帝时一直和帝国叫板的国王高元异母弟高建武。高建武也想察看新帝国虚实,遣使臣献上封域图,表示臣服。唐高祖命人去辽东旧战场,收埋战没隋朝将士的尸骨,平毁高丽人夸功耀武的景观。
高建武害怕了,下令国人修建长城千里,准备抵抗大唐。
后来,高丽内部政变,东部大人盖苏文杀大臣一百多人,并入宫把高丽王高建武也宰掉,转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傀儡王,自为莫离支(主兵元帅)。
征高丽
这位棒子通古斯种群,“貌魁秀,美顺髯,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盖苏文每次上下马,国内贵人大臣都争抢伏地,撅屁股趴在那里给他当“脚垫”。
高丽内变,臣下劝太宗讨伐其弑主之罪。
“因丧伐人,朕不取也”。太宗挺厚道,下诏拜高藏为辽东郡王。不久,高丽、百济二国联合,大举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乞援,众臣商议高丽,最后李勣力劝征辽。不巧的是,适值辽水泛滥,唐军无功而返。
贞观十九年,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率陆军六万,水军四万,又发契丹、奚、新罗等国兵,进击高丽。
唐军初进克捷,攻克盖牟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盖平)、沙卑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复县),并克陷辽东(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坚城。不久,唐军政陷白崖城(也就是现在的辽阳东),向安市(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盖平东北)进发。
高丽大将高延寿等人率高丽及靺鞨兵十五万来救援高丽,被唐太宗君臣设计大破。高延寿势屈,率众投降,膝行匍匐入辕门求请饶命。太宗怒喝:“以后还敢和天子交战吗?”高延寿叩头,惶汗不敢回答。
征高丽
高丽举国震恐,坚壁清野,向后方紧缩战线。黄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银城(辽宁铁岭)一带,顿时空无一人。
唐军进至安市,此城地险众悍,城上高丽兵将见太宗旌旗仪征,竟敢乘城鼓噪示威。
太宗大怒。李勣在一旁也气愤,劝太宗说,城下之日,尽屠守战男丁。安市城内守兵闻知此讯,拼命死拒。
交战数日,城不能下,又遇酷寒天气,太宗惜爱将士性命,只得下令班师。其实,安市城是高丽国内一方诸候,盖苏文执政后也曾派兵政打,竟然也不能攻下,就做个人情表示安抚。
此城地险,人死战,又遇酷寒,唐军人再多兵再强也无可施展。
唐军临行,安市城屏息偃旗,城主登城再拜。虽然没有被攻屠,高丽守军也知晓了唐军的勇武。太宗认为城主勇敢,临行赐绢百匹。
征高丽
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本准备集三十万大军,以长孙无忌为大总管,想一举击灭高丽。不料,太宗因病崩逝,高丽又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