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宝石中,碧玺以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备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落入人间的彩虹”。
碧玺的矿物学名称是电气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结晶体,可含有铝、铁、镁、钠、锂、钾等元素。它属于三方晶系,无对称中心,晶体通常呈柱状、长柱状,有单个晶体或多个晶体构成晶簇状产出。常见的单形有三方柱、六方柱、三方单锥,晶体两端会发育成不同的单形,柱面有明显的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这也是碧玺晶体有别于其他宝石的重要特征。
碧玺的熔点在1050—1725℃之间,且具有热电性,当它受热时,碧玺晶体或其碎粒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则会带负电,但当它冷却后晶体两端的电性却与受热时相反。而带电后的碧玺具有吸附性,会吸附灰尘、纸屑,这也是碧玺别称——“吸灰石”的由来。因为它独特的热电性,如果是几个碧玺晶体在加热后放在一起时碧玺,在正负电荷的吸引下它们还将会呈现头尾相接的状态。碧玺还具压电性碧玺,沿特殊方向受到机械压力时也会产生电荷。
碧玺的颜色极为丰富,这也是它备受喜爱的原因之一。碧玺矿物的颜色具有丰富性是因其含有不同的金属离子,它的色彩可多达15种复色。有红色、玫瑰红色、粉红色、绿色、蓝绿色、蓝色、黑色和无色等多种颜色。碧玺的颜色随所含成分不同而各异:富含铁的碧玺呈暗绿色、深蓝色、暗褐色或黑色;含锂、锰和铯丰富的碧玺,则呈现玫瑰红色,也有表现为淡蓝色;含铬丰富的碧玺呈绿色;富含镁的则呈黄色或褐色。无色的碧玺只有在矿物十分纯净时才存在,所以非常少见。
在宝石界,拥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更为独特,数量也更加稀少。碧玺中的碧玺猫眼和变色碧玺就分别对应着猫眼效应和变色效应。猫眼效应表现为在弧面切割的宝石表面,呈现一条明显的亮带,可随着宝石或光线的移动而移动。变色效应则是指宝石在不同光源下,呈现明显颜色变化的现象,这在碧玺中尤为罕见。
碧玺与我们常见的水晶在外观上很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之处。首先,碧玺与水晶矿物种类不同,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碧玺的成分则为复杂的硅酸盐。碧玺还具有独特的压电性和热电性,水晶则没有。碧玺的比重要比水晶大,相同体积下碧玺比水晶重。碧玺的颜色与水晶相比更丰富,水晶大多是纯色系,而碧玺是多色系。另外,碧玺的硬度也高于水晶。
近年来,碧玺作为珠宝,渐渐被人们所熟知。碧玺珍贵美丽,挑选时更需认真仔细。
本文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牟丹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