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另类”,或许更像一种属于理想汽车自身特有的生存方式。至于它的未来,依然需要面临“挺过去,就是阳光明媚,倒下去,就是万丈深渊”的局面。
一夜之间,所有人再次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3月8日美股熔断时,股神巴菲特曾说“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9天过去了,未曾料到全世界陪着他足足见证3次。疫情不断蔓延、石油价格危机,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之下,各行各业的焦虑情绪纷纷蔓延开来。在这之中,汽车行业的应激反应显得尤为剧烈,降薪、裁员、停产,全球车企在这艰难时刻迫不得已只能咬紧牙关。
而将视线聚焦于国内,由于疫情得到良好控制,汽车市场的“元气”好似正在慢慢恢复。只是如此向好趋势或许更多是对那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传统车企,对于所有新势力造车而言,进入2020年后的生存现状依然堪忧。刚刚过去的一月之中,已有不少新势力纷纷被爆13薪延迟发放、年终奖取消等相关“负面”,不过作为创业公司,我们能够理解在这艰难时刻,它们只能通过如此“下策”挺过难关。
但是相比之下,仍有一些新势力的处境好似正在由衰向好,理想汽车亦是其中一员。其实,早在年初《理想之劫》一文中,就曾指出其刚刚实现交付后就接连遇到产品质量、银行贷款风波、股东大范围撤资等问题,各类负面接踵而至,甚至大有超越友商蔚来起初刚刚交付ES8所背负的行业舆论与压力。
如此重压中,理想汽车却在短时间内及时纠错,后续通过持续交车、销量爬升暂时扭转了市场对于它的偏见。而在近日,理想汽车不断展现出一系列稍显“另类”的布局,愈发凸显它在这场“淘汰赛”中努力求存的决心,不过种种风险也在随之而来。
继续降本,下探售价
如果要问“鲶鱼”特斯拉入华的最大作用,除盘活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滩静水之外,或许将主流纯电车型售价区间拉入25-30万元同样意义重大。因此对于大多国内新势力而言,如果想要继续维系中高端的产品定位,与国产Model 3进行直面竞争,怎样进一步“降本”成为了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反观定位于中大型SUV的理想one,自上市以来仅推出过一个参数配置版本,售价32万元的车型。虽然得益于其6座、7座的布局,增程式的驱动方式,相较同价位新能源竞品在空间与续航上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以特斯拉为例,面对后者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理想one在价格并不占优的前提下,品牌认知上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
所以对它而言,或许只有降低成本,推出更低价格的入门版本车型,才是抗衡特斯拉的最好办法。而就在3月12日,根据工信部装备司发布的《第 330 批新车申报公告》显示,理想汽车所申请的4款新产品中,除三款车型继续采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外,另外一款代号LXA6500SHEVM4的理想one将装载西安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据悉西安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则为比亚迪的全资子公司,不过具体电池容量等相关参数并未公布。
此消息一经露出,已然可以证明理想正在通过更换部分车型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达到持续降本的效果。而携手比亚迪后,理想one入门版车型的售价预计有望进入25-30万元区间。同时,随着性价比的再次提升,其面对国产Model 3的冲击,好似多了一些底气。
此外,就在工信部新车目录公布后的一天内,理想汽车再次被爆已经出售其动力电池板块业务。据企查查显示,3月13日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及法定代表人变更,而前者为理想汽车旗下动力电池公司。变更之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新石器慧通科技有限公司替代前者成为新股东。同时,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也不再担任常州车之翼法定代表人,由李子夷接任。
而就在几天之前的2月28日,理想汽车刚刚使常州车之翼的注册资本刚由7000 万元新增至约9500万元。本次股东变更,可以认为理想汽车正式将其动力电池业务板块割让给新石器。而脱手它的主要原因,也许还是由于在接连傍上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家电池“巨头”后,常州车之翼存在的意义好似已经微乎其微。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理想汽车资产总额为58.42亿元,负债9.31亿元。后续即使其12月开始已经实现交车,但是预计亏损仍将持续下去。取舍之下,砍掉当下并不急需的“枝枝叶叶”,对于公司整体进行“瘦身”,已然成为理想汽车应对车市寒冬的唯一办法。
无人配送,理想的新“风口”?
昨日,有媒体透露德系车企奥迪已于 2019 年年底取消 L3 级自动驾驶项目,并将研发团队的数百名员工转向 L2 级以及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遥遥无期的相关法规与责任认定。
消息发出后不久,奥迪官方对于此消息进行了否定,称公司的确加强了 L4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板块的开发,但还未收到取消 L3 级自动驾驶项目的消息。虽然本次并未彻底“坐实”奥迪已经放弃L3级自动驾驶的研发,但是根据其早在2017年就发布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第四代A8,至今迟迟未能释放此功能的表现来看,足以证明奥迪已然遇到无法逆转的困境。
未来,关于L3级别自动驾驶是否必要的讨论与博弈,预计还将持续下去。而作为新势力造车的头部车企,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其实早就先于其它车企表示,将会放弃L3级自动驾驶研发,并把自动驾驶划分为高级辅助驾驶(L2.5)和全自动驾驶(L4)两个产品,同步开发。
同时,理想汽车正在开发的L4级全自动驾驶技术,与其它车企用于载人的相关研究不同,而是稍显“另类”的专攻于无人配送领域。3月10日,理想汽车正式领投无人配送初创企业新石器A+轮融资,融资规模近2亿元。本轮融资完成后,理想汽车扩大了持股比例,成为新石器CEO余恩源之后第二大股东。据悉,该笔融资也是目前中国无人配送领域最高单笔融资记录。
而且据悉,这已不是理想汽车首次对于新石器进行注资,早在2018年5月,车和家就已加入新石器的天使轮投资。两轮融资加持下,无人配送已然成为理想汽车认定的行业“新风口”。同时受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特定场景下对于无人配送车的需求,也催化了该“风口”的加剧形成。
不过必须承认,一家车企入局与其业务并不相关的无人配送领域,总会给人一种“不务正业”之感。但是在这背后,有着理想汽车自己的考虑。众所周知,李想初入造车行业的“切入点”其实并不是如今这款中大型增程式SUV,反而是一款更加小众的低速电动车SEV,只是后续因为法规与市场容量等一些列外界因素,李想不得不及时止损从而转型。
SEV项目的“流产”,导致了其相关配套的生产设备与电池工厂的闲置,对于资金并不富裕的李想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缺口。而后续新石器CEO余恩源的及时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者的损失。
因为之后,新石器全部接盘了SEV项目的生产线,使用SEV的底盘进行无人配送车的后续开发工作,可谓彻底卸下了理想汽车身上的“包袱”。因为这层合作关系的存在,也为理想汽车早在两年之前就已入资新石器打下基础。
至于近日再次入资,除看好无人配送领域不断迸发的行业前景之外,其实还与本文上述将常州车之翼电池工厂“割让”给新石器有关。因为理想汽车领投之后,在增加对应新石器股份的同时,再将电池工厂买给后者,支出与收入基本可以达到持平。同时,在不影响理想汽车本身并不宽裕的现金流的基础上,甩掉“包袱”入局新型科技产业,这样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同时,对于新石器而言,得到理想SEV项目现成的生产线与电池工厂,也让自身省去了不少前期搭建基础设施、打造配套供应链的麻烦,能够使其无人配送车快速进入量产阶段。刚刚过去的2019年,新石器累计交付无人配送车225辆,全新的2020年新石器把交付目标定在了1000辆,并力图实现收支平衡。
不可否认,理想汽车入局无人配送领域的投资路线看似极其“另类”,不过在这背后实则有着无法言说的“小心思”,而它也是理想汽车及时止损的体现。
“我不造MPV。”
理想汽车与其它新势力稍显不同的另一大佐证,便是其“另类”的产品路线。从低速电动车SEV,到放弃纯电选择此前已被行业不断诟病的增程式驱动方式,打造中大型SUV理想one,再到此前流出谍照传言将要打造的MPV车型,李想关于产品方面的决策好似并不“主流”。
但是就在近日,李想本人通过其社交平台表达了对于上述传言的看法,可谓彻底否定了理想将打造MPV车型的说法。“物理结构决定了,相同的尺寸下,Sedan一定是最舒适,MPV一定是空间最大的。理想汽车的产品计划中没有MPV,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底盘一铺电池,上下车便利性和车内空间这两个对MPV最重要的优势项目就完蛋了。MPV的风阻系数也是电驱动的续航杀手。”
正如李想所说,MPV车型无法衍生出主流新能源车型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其先天的物理结构特性。那么不禁反问,理想汽车下一阶段将要投放市场的全新产品究竟是什么?是会继续采用增程式路线还是彻底转为纯电?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
相比其它新势力头部车企早已露出的新车规划、逐渐丰富的在售产品线,理想汽车好似目前只有一款车型孤军奋战。同时,采用增程驱动的理想one因为有了增程器的介入,后期的使用与维保成本,以及车辆耐久性与噪音振动,成为了它相比同级别纯电竞品无法逆转的先天劣势。这些“痛点”已然成为理想汽车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有时我们总在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对于创业路上的李想与他的理想汽车亦是如此。依稀记得前者曾在微博上表示,“2011年想离开汽车之家去创业,我和秦致(汽车之家CEO)说了想法。秦致说我们必须把汽车之家做到50亿美元以上才能让我走。我就留了下来,也一起做到了50亿美金以上的市值,在2015年6月离开了汽车之家,创办车和家。一年之后,平安收购汽车之家。”
的确,李想作为汽车媒体行业的“老人”,已经拥有过一次成功创业的经历。但是建立理想汽车再次入局新造车行业,对于他而言已然进入一个全新领域,所面临的困难相比之前一定有了成倍增加。所以近来选择多家电池供应商、出售电池工厂、入局无人配送领域、放弃MPV产品规划等种种举措,都是其为了在这困境之中全力求存的“另类”举措。
而这种“另类”,或许更像一种属于理想汽车自身特有的生存方式。至于它的未来,依然需要面临“挺过去,就是阳光明媚,倒下去,就是万丈深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