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Pixabay”
北京时间6月23日凌晨,被称作科技圈“春晚”的苹果开发者大会(WWDC)再次与科技爱好者们见面。虽然2020年WWDC的形式改为线上,但行业影响力却依旧不减。
苹果在出行科技方面的两大全新科技成果是本届WWDC最大的“惊喜”之一。
苹果在会上发布了CarKey数字汽车钥匙功能,通过手机NFC即可实现车门解锁、落锁及车辆启动等功能。此外,全新的苹果地图(Apple Maps)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站自动导航。
(CarKey/苹果公司官方)
WWDC发布会后迎来大批网友和媒体的赞叹。会议第二天,苹果股票收盘价较前一日大幅上涨4.21%。不得不说,苹果在科技行业的地位和实力都无可撼动。
但仅就汽车产业布局来看,苹果仍然只是个“弟弟”。
手机远程操控功能在2015年已经被不少车企用于量产车上,充电桩导航也已被四维图新等多家地图厂商推向消费市场。苹果WWDC所推的汽车科技毫无新意可言,而且新功能还需要一年才能真正落地商业化。
从2013年开始“上车”至今,苹果公司在汽车产业的动作越来越让外界感到失望。截止目前,能够为人熟知的汽车业产品仍仅有Carplay。相比之下,Alphabet已在自动驾驶方面全球领先,BAT等中国科技公司则在全球车联网产业走在前列。
从电脑到媒体播放器,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苹果在之前布局的几乎每个领域都大获成功。进入汽车业的苹果到底怎么了?
泰坦转身
车载系统,是苹果进军汽车业的入口。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iOS in the Car”,次年更名为CarPlay。
车载系统仅仅是个开始,苹果还有更大的野心——造车。
同样在2014年,苹果发起一项名为“Project Titan”(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这个神秘的汽车项目极少有官方消息放出,但仍有不少相关信息被泄露出来。
泰坦计划最初的目标是像当初发布Mac和iPhone一样,从零开始,打造一款完全颠覆当前行业的电动汽车。随后在2015年,苹果内部就泰坦计划的最终路线出现了不同意见。
2017年4月,苹果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许可证。此后,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首次表态,苹果将放弃造车,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
苹果已经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在2019年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以及进行的其他收购和战略招聘。
为了该项目,苹果曾大量挖角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克莱斯勒、特斯拉等多家车企高管被吸纳,仅挖走的特斯拉工程师就高达300名以上。苹果公司还拥有自己的测试车队。截止目前,苹果在加州的自动驾驶路测车辆的有72辆、安全驾驶员达144位,排名行业第三。
据海外分析公司统计,苹果仅2019年在自动驾驶方面花费资金便高达1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七位。但在硬实力方面,其与投资相仿的对手仍有较大差距。
全方位布局
当然,苹果并没有选择“All In”自动驾驶,而是多点开花。
6月初,苹果公司一项“沉浸式虚拟显示技术”专利被爆出。该专利包括一种专为自动驾驶汽车乘客设计的HMD(头戴式显示器),为乘客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也可以让乘客在私人虚拟办公室中完成工作。
据车东西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2020年6月,苹果公司被曝出的汽车产业专利申请数达70余项,其中已通过审批的专利数接近20项。除了自动驾驶,这些专利还涵盖电驱动、人车交互智能座舱、底盘技术、车身结构等多个维度,几乎涉及汽车领域的全部主要技术方面。
从苹果在汽车领域申请的专利来看,苹果想要做的绝不只是Waymo那样的自动驾驶公司,也不是华为这样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更不是腾讯这类车联网生态技术供应商。
苹果在汽车业想做的只有两种企业:一类是新时代的汽车制造商,通过制造能够达到L4级自动驾驶、具备颠覆式智能体验的智能电动汽车重新定义汽车产业;另一类是新时代的零部件供应商,地位类似如今的博世、麦格纳,能够提供“未来汽车”所需要的所有软硬件技术。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休伯蒂预计,2020年,苹果将在汽车研发上投入近1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占同期全球汽车产业研发总投入的20%左右。在凯蒂看来,苹果的选择大概率是汽车制造商。
但这份报告发布不久,苹果前高管Jean-Louis Gassée便在美国科技博客网站MondayNote发文称,虽然苹果为汽车的研发大量投资,但苹果不一定会造车。他认为,苹果到现在都没有开始建汽车工厂说明造车不在近期规划内,汽车主机普遍利润率较低与苹果此前进入的产业不同。
不论苹果最终作何抉择,但大量的投入以及大规模的技术布局已经可以证明,苹果对于汽车产业有着极大的重视和期待。
全方位落后
可惜的是,2014年至今,苹果公司在汽车产业的的大量投入、长期研发和极富创意的专利还未能助其推出让人惊喜的产品。
目前,苹果所申请的70余项专利几乎没有能够在任何汽车产业上看到。而曝光率最高的自动驾驶项目也一直未能在行业中获得领先。2019年,苹果用全球前7的自动驾驶研发投入换来的是竞争力排名进不了全球前19。
近年来,美国调研公司Navigant Research每年都会发布“自动驾驶竞争力TOP 19”榜单。在2018年初发布的榜单中,苹果公司首次入选,排名第18位。燃热,苹果在一年后便跌至榜单第19位,并在之后的一年再次掉出榜单。
(2019 自动驾驶竞争力TOP19/Navigant Research)
在加州发布的2018年自动驾驶“脱离报告”显示,苹果自动驾驶测试车平均脱离次数为871.65次/1000英里,在统计的25家企业中排名垫底。作为对比,排名第一的Waymo平均脱离次数为0.09次/1000英里。(注:脱离次数指的是自动驾驶汽车平均每行驶1000英里把汽车掌控权交还安全驾驶员的次数。)
有业内人士对亿欧汽车表示,苹果在汽车领域掉队的原罪就在于“闭门造车”模式。
当下,不论是大众、丰田等主机厂,还是博世、采埃孚等零部件供应商,亦或是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供应商,都已在自动驾驶领域采取合作的方式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就在WWDC结束的第二天,戴姆勒与英伟达宣布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即便是极力推崇“第一性原理”的特斯拉也在造车初期拥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包括英伟达、松下等等。
当然, 这样的模式也来源于苹果公司历史上的那一系列的成功案例。1976年4月,苹果电脑公司成立,并在一年后推出人类历史上首款个人电脑。2004年,苹果组建了1000人的“Project Purple”项目团队研发手机,并在3年后推出第一代iPhone。
经验并不是在所有行业都可以复制的。今天,距离2014年泰坦计划启动已过去两个3年,苹果汽车距离我们仍然很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在汽车业的消息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而同为美国企业的特斯拉、Waymo却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对于苹果在汽车业的发展,不少业内人士已经从期待变为失望。
蔚来产业发展副总裁张洋对亿欧汽车表示,苹果软件定义硬件的模式可能在汽车业向新四化前进的初期有很好的发展,但随着部分领域的逆全球化潮流出现,擅长科技而非服务的苹果将会在本地化服务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获得消费者认可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但苹果到现在仍然没有积累到多少正面评价。
当无人驾驶时代真正到来,我们眼前的苹果将会是下一个特斯拉,还是下一个戴森?不少人的心中恐怕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