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 - 品牌销量-高端汽车网

   日期:2022-04-26     来源:央视财经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690    

来源:央视财经

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 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买不买车都要看↓

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举行,配套论坛“2019中国汽车论坛”也在昨天下午进行了闭门峰会,其中,《对话》栏目举办了同期录制活动。

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以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等大佬均出席了节目录制,深度解读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先来看一组干货十足的大佬预测数据

1、自己企业的2019年销量增长率

徐和谊:4-5%

曾庆洪:6-8%

尹同跃:我们想冲100w台

王传福:30%

2、全国2019年销量增长率

徐和谊:3-4%

曾庆洪:3-5% 智能网联的发展会带来新的生机

尹同跃:0增长 2019年是自主品牌艰难的一年

3、未来新能源车占比

徐和谊:我们在未来三年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达到50%。北汽集团内部提出到明年在北京地区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乘用车),到2025年在全国全面停止销售。

曾庆洪: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比达到20%,但何时取消燃油车我不知道,英国是2040年,德国2030年,但我相信中国还要很长时间,因为我们的能源结构的主体还是靠煤来发电。

尹同跃:未来三年实现纯电动车达到20%,混动车我们归类在传统燃油里。

王传福:未来三年的话80%—90%是新能源。

此外,大佬们围绕汽车行业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 :

1.现在到底是“寒冬”吗?

2018年是1990年以来,28年间汽车产销量第一次下降。此前的28年,我国汽车年销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然而,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长率整体不断下滑,2017年增长率降低至3%。

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去年应该是第一次出现销量负增长,但我不太欣赏也不太认同“寒冬”这种比较负面的词,没必要感到惊恐。

我认为中国真正走入汽车社会是在2003年,至今共有三个阶段,目前市场正处于第三阶段,也就是进入了以存量市场为主要竞争的新阶段,不光是汽车,对于很多产业来说这都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逻辑。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发展的仍然是最好的,市场是最大的,机会是最多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左二)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

去年广汽实现7.3%的增长。新能源车贡献大。说要寒冬,我相信在座的都能感受到一些寒意。

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

去年我们增长是10.9%,要让市场健康发展需要有一点点寒冬。冬天下完雪之后,第二年麦子会长得更好。这样以来好的企业集中度更高,差的企业会让出宝贵的市场资源。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传福

国家推行的政策、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但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有信心克服困难,也有一些预备的措施,迎接这个挑战。 2. 汽车还会降价吗?

行业背景:今年以来,车企接连发起了两波降价潮,纷纷趁着“汽车下乡”“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的东风下调售价。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3月份税收原因调整了一次,未来大幅度调整降价是不可能的事。现在利润已经很薄,降价空间非常有限。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

降价不会降价,但可能有一些销售上的安排。销售端确实总需要降价,但这对企业来说是个“精神分裂”的状态,作为企业来说已经降不动了。 3. 股比放开影响大吗?

行业背景:2018年6月28日,我国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取消了50%的合资股比限制,铁律打破,保护伞不在。外资品牌车企也表现出了当仁不让的强势。

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早晚的事。当时加入WTO大家也恐慌,结果没有任何问题。我的答案非常明确的,可能在短期的收益上有一些影响,但长期不是个问题,市场放开能进一步促使我们中国品牌更加健康地发展。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

我们是合资最多的,我和外方一直都坚持一个原则,合作一定要双赢、彼此尊重,我们要从合资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股东的角度考虑问题。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

总的来说,对我们自主品牌是好事,激励我们更加自力更生。可能对有的企业影响大一点,但对整个中国自主品牌不会有大的影响。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