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MPV销量354,763辆,同比下滑24.61%,在乘用车中销量占比6.88%,相比去年同期占有率下降1个百分点。
MPV市场,还有得救吗?
尽管从数字上看,MPV市场仍在大幅下滑,但是从主流厂商的逐步重视、新品推出带来的结构性升级来看,这个市场并没有被放弃。
今年一季度,MPV市场同比去年停售的车型有9款,大部分是10万元以下微客属性的商乘混用车型;新增车型有8款,半数以上是定位在10万元以上瞄准家用主流MPV车型。
家用MPV市场是真没需求还是真没好产品?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看。
1. 对于多场景、多功能、多用途出行有刚性需求的消费者份额相对固定,随市场整体波动的变化较小,但当下这一份额还远未被完全发掘。
2. 能够真正从三排座位每一位乘客的舒适性、便利性为出发点,同时兼具动力操控、智能科技的MPV,确实是市场所稀缺的。
2019年MPV市场新增的车型,已经走在了满足上述两点的正轨上。
总览:老车型整体增长乏力!
一季度MPV销量前十名中,除了宝骏360和传祺GM6两款没有同比数据的新车型,其余八款车型中有七款同比下滑。这其中包含了商乘两用型MPV(五菱宏光、欧诺)、10万元以下偏家用MPV(宝骏730)、主流家用MPV(宋MAX)、偏商用MPV(菱智、瑞风)等多个细分市场。
这反映出当每一个MPV细分市场都不饱和时,即使是某款产品一家独大,也难敌市场整体萎缩的趋势。所以,新品进入所产生的竞争反而会增强整个市场的活力,不仅能产生增量,也会吸引消费者关注市场中已有的存量车型。
20万元以上MPV:GL8为何始终一家独大?
所有20万元以上的国产MPV中,GL8销量比剩下车型销量之和还要更高。除了因为GL8是最早涉足这一领域,拥有最深厚的市场基础外,更为关键的是它在产品力上抓住了这一级别MPV消费者最本质的需求:空间与舒适。三排座椅上每一个乘客的乘坐空间保证、三排座椅全部使用后的后备厢储物空间、底盘滤振与车体静音的高级感,这些都是GL8相比同级别车型做得好的地方,也是市场口碑产生滚雪球效应的根本原因。
所以,对于GL8这张牌,上汽通用也有更深的思考,希望能利用GL8在细分市场的地位,打造定制化、专享型的产品与服务,引领品牌的向上。比如四座车型、管家式服务、个性化产品定制等等。
这是GL8与奥德赛、艾力绅拉开差距的关键,无论是销量还是定位。
10-20万元家用MPV:谁抢了宋MAX的蛋糕?
这一细分市场在2019年迎来了集中的新品投放。合资阵营里依然是途安与GL6两款车型,而在宋MAX上市一年多后,吉利、广汽、长安、上汽大通也纷纷进入竞争行列。
宋MAX今年一季度销量下滑56.25%,这其中固然有新款车型上市时新老交替的过渡期,但同级别车型纷纷上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数字上看,传祺GM6、嘉际、大通G50、科尚四款新车的增量与宋MAX的减少量基本相当,也反映出细分市场的分流之势。
从自主品牌几款新品的发力点来看,也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传祺GM6主打空间优势,嘉际以科技与品质取胜,大通G50则有个性化定制的加持,这些新品的加入让去年一家独大的宋MAX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宋MAX与嘉际均有PHEV车型上市,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大家庭消费者而言是加分项,也同时解决了MPV车型普遍存在的动力弱、油耗高的问题。嘉际首月出货量中,近1/5为售价15万元以上的PHEV车型,这个比例已相当可观。
而随着自主品牌的加码,作为合资车型的GL6、途安同样也有可能遭遇新的挑战,尤其是对成本偏高、本土化印记偏弱的途安L而言,这个挑战压力会更加明显。自主品牌更能针对本土消费者需求的空间、性价比以及多种动力需求开发产品,这是众多合资品牌难以做到的。
10万元以下市场:六座车的新增长点?
在微客市场逐渐萎缩,大部分品牌开始退出之时,10万元以下MPV自然就成为微客品牌升级、商乘两用车型的生存之地。事实上,在10万元以下MPV市场里,很多潜在消费者并不一定在意这辆车究竟是用来拉人还是拉货,没有明确的消费需求定位也让很多车型迷失了自我。而最后能够留下来的,也恰恰是不拘泥于车型定义,却能在模糊中把握需求的品牌,比如宝骏。
受制于成本,如果要把车身尺寸做大,那么微客的痕迹就会偏重;如果要真正乘用化,车身尺寸又很难满足三排座七个人的舒适与空间要求。因此,宝骏360开拓的六座车市场,是一种较为均衡的做法。
在有限的空间里,六座能让每一个人都能有较为舒适的乘坐,从而增强乘用化的属性,与商乘两用的MPV划清界限,真正打开10万元以下的家用市场。这是宝骏360做到的,而它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宝骏730的下滑,并且避免了与宋MAX等10万元左右家用MPV的正面交锋。这种差异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总结
MPV市场销量的下滑与结构的上升形成了鲜明对比,家用市场中对于多功能、全场景出行的需求也在逐渐被发掘出来。市场背后蕴含着机会,但是能否抓住机会,考验的终究是产品力。
与轿车、SUV这类更多为“我”的车相比,MPV是一种典型的为“他人”的车,这决定了在产品开发思路上的差异。而且,由于需求群体的相对固化,真正想要塑造口碑,像轿车或者SUV中那样追求花哨、酷炫的元素并不适合,而是需要在反馈用户诉求的产品力体现上做得更加精细。
这个特殊的市场里,成功的案例极少,想要找到正确答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