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车企公开发布企业发展战略动向,其中智能网联方面的动向主要体现3个特点:一是高度强化软件自主掌控;二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三是普遍开启技术落地。
一汽红旗:明确技术突破、架构与平台构建方向
关键词1:技术
1)突破核心技术:整车意义架构、计算平台、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
2)注重AI技术,打造AI+汽车产品主线:2020年到2022年,聚焦AI智能感知和AI大数据,用三年时间在AI感知领域突破四大核心技术,打造国内首个纯视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3)全面布局智能驾驶高阶关键技术:感知融合、规划决策、控制执行、高精地图、冗余电子电器架构和冗余底盘控制等。
关键词2:架构
建立SOA软件架构:以面向服务的电子电器架构为基础,建立软硬分离的SOA软件架构。
由于该技术投入较大,一汽将通过深度合作的方式进行开发。
关键词3:平台
打造智能灵活可靠的车辆平台:依托该平台自主开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三电、网联服务等应用软件,赋能车联网生态服务,实现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的演进。
关键词4:量产
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将在今年9月量产,年底实现L4级产品运营。
分析:
2点值得关注:一是红旗的平台规划意味其在软件方面将会加大自主开发力度;二是要打造纯视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上汽:贯彻场景主导、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发展思路
关键词1:发展思路
贯彻场景主导、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发展思路,加快新一代智能座舱、智能驾驶、5G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2:场景主导
在场景主导方面,上汽分别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进行了探索。
乘用车方面,依托5G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将实现高速城区拥堵及泊车等自动驾驶场景的转化落地
商用车方面,其洋山港5G+L4级智能项目将实现商业化应用,港口集装箱智能运输车也将实现试运行。
关键词3:软件自主
零束软件公司是上汽软件研发的核心,未来将聚焦智能驾驶系统工程、软件架构、基础软件平台和数据工厂等项目,为智能汽车构建智慧大脑,全面提升在智算、智舱、智驾、智联四大领域的自主掌控力和用户体验价值。
关键词4:数据驱动
将持续推动产品数字化、体系数字化、生态数字化建设,加快完善AI算法中心、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网络安全中心四大平台,打造数字化的汽车产品,以数字化赋能研发制造和销售全过程。
分析:
上汽智能网联技术规划体现2个思路:首先,技术落地不追逐级别,以应用场景出发,强化落地性;其次,软件研发自主化,掌握技术主动权。
长安汽车:战略基础之上,加快落地步伐
关键词1:落地
长安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推进仍是以“北斗天枢”战略为基础,“十四五”期间主要推进技术落地,持续推进“4+1”行动(知音伙伴计划、合作共创行动、智能体验行动、智能联盟行动、千人千亿计划),实现智能座舱100%,L4级量产上市,软件科技人才的规模达5000人,真正实现用软件定义汽车。
此外,长安还明确要掌握中央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
关键词2:数字长安
打造数据生态共同体,长安云端会连接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用户、合作伙伴,构建整体的数据生态。在这个基础上以客户为中心,直通客户的各种创新模式。
分析:
长安汽车在软件方面的规划,特别是团队建设,将是其未来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要支撑。
北汽:坚持“高、新、特”以及双轮驱动战略,强化全面的智能化
关键词:战略及思路
坚持“高、新、特”以及双轮驱动的战略。前者指强化高端制造、高端产品数字化、智能化以及高质量的发展;“新”代表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特”是特殊的差异化产品。双轮驱动则强调全面的智能化、电动化。
在此基础之上,北汽将布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核心技术。
分析:
以双轮驱动战略为基础,北汽更加强调智能化与新能源的全面协同,同时,其十四五期间的规划与前面的战略形成延续。
广汽:2023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区域示范运营
关键词1: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十四五期间,广汽将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加快推动“电动化、智联化、国际化、共享化和数字化”。
关键词2:五大平台、六大核心技术
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智能网联技术开发,构建智驾技术、智联终端、云平台、智慧座舱及电子电器架构五大支撑平台,掌握AI人工智能、5G、软件定义汽车、大数据、信息安全及整车架构6大核心技术,力争2023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区域示范运营。
关键词3:软件、零部件竞争力
顺应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通过并购、合作、联盟等方式,加快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电子电器等软硬件融合的新兴业务,塑造零部件板块长期竞争力。
分析:
广汽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技术推进的载体,意味其未来产品将主要以融合技术搭载为主,同时,强化零部件板块的能力建设。
总结:
未来五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将步入快速落地阶段,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软件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目前来看,主流车企已经意识到其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度,并且开启布局。而在北汽、广汽等在新能源领域走得较快的企业中,正在将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