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温控座椅、电池热管理等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捷温看好未来业绩增长-超级汽车网

   日期:2022-04-25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21    

尽管2018年全球车市低迷,就连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也结束了连续28年来的销量增长势头,但在如此平淡的市场大势下,也不乏逆势而上的厉害角色,依然有不少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而捷温便是其中之一。据了解,在2018年,捷温全球汽车业务增长约7.9%,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也十分可观,营收约达1亿美元。

作为创新热管理技术开发商,捷温一直以来致力于多项加热与冷却技术及温度控制应用程序研发。汽车业务是捷温的主要业务单元,包含内饰温控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相关电子、风机和线束等产品系列。那么,身处同样的市场环境,捷温为什么能取得好成绩呢?针对未来市场,捷温管理团队又有怎样的思考和战略布局?近日,盖世汽车采访到捷温集团投资者关系兼企业沟通高级副总裁何逸静女士,针对以上疑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电池,电池热管理,温控座椅,捷温

捷温集团投资者关系兼企业沟通高级副总裁何逸静女士

温控座椅等产品配置率提升,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2018年捷温的逆势增长显然并非偶然。在何逸静女士看来,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一、在加热座椅、空调座椅以及方向盘加热等产品领域,捷温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我们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加热座椅占有45%的市场份额,空调座椅有60%的市场份额,方向盘加热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75%,是市场的绝对领导者”;二、捷温旗下产品的配置率在不断增高,“我们的增长不只依赖于汽车产量的增长,与配置率的提高也十分相关”。

如果说温控座椅等产品配置率的上升已经为捷温带来了不小的业绩贡献,那么接下来这些产品有望为捷温带来更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捷温的调查数据,2018年全球汽车市场中,8%的车辆已经配备了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空调座椅,29%的车辆配备了加热座椅。尽管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可以预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何逸静表示,在中国市场,目前温控座椅等系统的配置率较全球市场平均水平更低,这意味着,捷温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就更大。

电池,电池热管理,温控座椅,捷温

捷温CCSTM温控座椅系列产品

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涨势依旧迅猛,这也将为捷温带来更多的机会。捷温的汽车电池热管理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一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能源的消耗是非常重要的关注点,而捷温的CCSTM温控座椅系列产品贴合新能源节能减排需求,经过美国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测试验证,是市场上座椅行业唯一能够带来积极环境影响的解决方案,可以使车辆行驶每英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4.5克,有效节省30-50%中央空调的能耗。未来,温控座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配置率也会有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尤为重要,因为电池单元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运行。捷温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池连接板业务契合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目前已与OEM有多个合作的量产项目,提供的技术主要包含主动制冷、风机制冷、加热等。值得一提的是,其针对48V电池的热管理解决方案已经在奔驰S级 EQ-Boost上实现量产,该种基于热电技术的高度创新解决方案,使得电池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性能,并延长此高价值组件的使用寿命。何逸静女士表示,电池热管理是捷温非常看好的一个领域,目前捷温在电池热管理方面的营收大约在3000万美元,但其希望在2025年这一数字能够达到5亿美元。

电池,电池热管理,温控座椅,捷温

捷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池热管理解决方案

与自主车企合作突飞猛进,市场份额将大幅提高

到2025年,捷温全球整体业绩目标为25亿美元,而要达成这一目标,与中国本土车企的合作业务开拓势在必行。事实上,不同于前些年捷温在中国汽车市场合作对象主要集中于外资、合资企业的情况,在2018年,捷温不仅维持了国际OEM的亲密合作,推出新技术的同时拿到诸多新项目,与中国本土OEM 如吉利、长城、长安等的合作也突飞猛进,78个项目获得定点。

据了解,自2018年,捷温在其中国区市场销售战略中明确规划了聚焦COEM,将捷温产品和市场战略与几个卓越COEM产品市场战略挂钩。就目前被定点的项目情况来看,COEM在温控领域与捷温合作热情已经很高涨,对捷温的产品服务满意度高。就在近期,捷温获得了长安汽车颁发的供应商质量最高奖。何逸静女士表示,COEM信服于捷温提供的世界级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及质量体系,同时满意捷温本土化运营带来的产品服务及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预期捷温在自主车企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高。

电池,电池热管理,温控座椅,捷温

捷温不断强化与COEM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主车企中,造车新势力企业如今备受关注。而目前,捷温已经与造车新势力TOP5有项目合作,量产项目预期3年。何逸静女士表示,中国造车新势力普遍资金雄厚,有资本和政策做依托,还有专业汽车行业管理和技术型人才驱动,未来势必会有几家企业脱颖而出,“造车新势力车企普遍关注创新,在新产品开发上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也鼓励供应商与其共同开发,这就促成捷温与造车新势力保持着合作共赢模式。”

当然,无论是与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合作,要拓展中国汽车市场,捷温就必须考虑国内用户的需求。据了解,捷温注重“在中国,为中国”,在国内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并且每年都有规划一定的研发投入在中国市场。何逸静女士表示,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其实非常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举例来说,制冷产品在北美欧洲比较受欢迎,但是中国的需求相对较小,中国人比较注重养生,可能会需要放一个枕头在脖子上面加热。我们具备诸如此类的产品,核心技术是一样的,但是要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产品关注点。”

并购还在继续,合作更为重要

尽管早前捷温曾计划将业务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例如家具、航空等,但最终还是选择聚焦在汽车和医疗两个领域。2018年6月,捷温CEO Phil Eyler 先生及其管理团队发布了聚焦支柱产业增长的F.A.S.T Forward 集团战略,公司资源有效集中分布在主营汽车温控产品行业,并大力发展捷温医疗温控产品,把捷温医疗产业对人体热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成果运用到汽车舒适热管理,同时聚焦汽车能源热管理,顺应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何逸静女士表示:“我们选择目标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要具备同样的技术基础,要具有增长潜力以及合理回报率,基于这些方面的考量,我们最终还是将汽车业务作为核心,此外还保留了医疗业务,因为这两个业务的确有许多相关性,一个是对车内座椅进行调温,另一个是在医院里给病人的病床保持恒温。”据了解,目前在捷温的整体业务中,汽车业务占比达到90%,具体到中国市场,这一占比高达95%。而在其10亿的营收中,大概有3000万的收益来自于医疗业务,到2025年医疗业务目标达到2亿美元。

而在汽车和医疗两大领域,捷温未来可能会考虑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拓展相应的产品和业务。事实上,对于捷温来说,并购这一方式并不陌生。2011年,捷温曾收购W.E.T. Automotive Systems,2016年收购了医疗行业温度管理设备的龙头供应商Cincinnati Sub-Zero,2017年收购了专注于先进电子控制设计、研发和生产的电子市场领军企业Etratech,这些收购事项,无一例外推动了捷温制造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

电池,电池热管理,温控座椅,捷温

捷温为李尔的IntuTM座椅系统提供高度集成的模块化温控解决方案

何逸静女士最后表示:“并购还会继续,我们看好的是具备与我们有关技术的企业、能够帮助我们扩展亚洲或者欧洲等区域业务的企业。当然,并购是一个渠道,合作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渠道,对我们来说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2018年,捷温和李尔签订了新的合作,为李尔的IntuTM座椅系统提供高度集成的模块化温控解决方案,捷温在人类热生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李尔作为汽车座椅和电子系统领导者的实力完美互补,共同为乘客打造世界一流的舒适体验。”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