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市场情况不好,自主品牌都“遭得最惨”,这让当妈妈的我,想起我们小区有个小孩因“体质不好”,每到换季流感高发期,似乎都不能幸免。
其实一开始分到写自主品牌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因为明摆着4月数据最不好看的就是自主品牌,谁写谁不好写,谁写谁得罪人。
而当我在查了数据后,有点惊奇。跟我猜测一样,大部分的主流品牌都是两位数的跌幅,长安跌了、上汽跌了、广汽跌了,连吉利都跌了。跟我猜测有出入的是,比亚迪和长城竟然还能增长,这很蹊跷,也给了我继续深入写下去的动力。
首先说吉利,这两年吉利高歌猛进、势头正旺,单说推新车的速度和每款车型同步插混这点,就足以窥见其实力了。去年开始,基于全新架构的产品陆续推出,从设计到三大件的实力上都更具有竞争力,也让大家对自主品牌的整车制造能力有了一个上台阶的改观。
而正因为吉利的速度,和去年的优秀销量表现,让今年的吉利需要面对更大的压力。但想不到的是,在我们前期对经销店的走访中,发现吉利终端相比其他品牌并没有什么库存,一位区域人士的回答也证明了这点,“在第一季度厂家给了经销店足够的缓冲期,没怎么压库”,这也透露着吉利的眼光,并没有图一时之快,而在谋取长远的发展。
数据上,远景系列和帝豪系列下跌最为明显,这其中很可能的原因是,吉利有意将产能向新平台、向上转移。而缤系列产品,第一季度表现不错,缤越每月销量都过万,说明基于新架构的产品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另外,领克单月销量9103台,同比微增0.3%。虽然01、02两款车型相比刚上市时有下滑,但对于竞品对手,比如WEY,领克的表现还算是稳健。
再说吉利相爱相杀的老对手长城,其实当看到它增长的数据我是不解的,毕竟今年长城今年没有太多新品,而且SUV劲头已过,如果单腿走路还能获得增长,我可能真的要对它刮目相看了。
但一看车型数据,我只想说,原来是你在撑着。在众多车型两位数的跌幅中,竟有一款车型实现了近1.5倍的增长,它就是指导价6.6-8.6万的经典哈弗M6。这让人瞬间大跌眼镜,自主品牌眼下的首要任务是向上,而哈弗却靠着一款老平台降价车型,保下了正增长,这难免有些讽刺。
WEY方面,也没有给长城省太多的心,4月,WEY原来两款主力车型跌的不轻,其中VV5跌到1007辆,跌幅84%,VV7则跌68%。当然这种跌法谁都会急的,近日WEY针对VV5祭出更入门的1.5T车型以降低价格门槛,相信对VV5的销量提升将会有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最近汽车媒体圈的网红,欧拉对长城来说是个不小的功臣,不仅帮助长城获得了不少的积分,并且4月旗下两款车型R1和IQ共实现销量4614辆,前4月累计销量18710辆,这样的数据据说让比亚迪都眼红了。
既然说到比亚迪,那就继续说下去。它新能源大佬的地位相信没人会质疑。4月,比亚迪实现销量为37839台,同比微增1.3%。其中,售出新能源乘用车22735辆,同比增长73.5%。EV系列的元EV、e5与唐DM最为畅销。
在今年1-4月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中,比亚迪位列第一,特斯拉都是它的小老弟。
与新能源车的蒸蒸日上相对应的,是比亚迪燃油车销量的继续下滑。4月,比亚迪共售出燃油汽车13828,同比下滑41%。今年累计售出燃油汽车58234辆,累计下滑44.9%。虽然从去年开始,比亚迪高层就多次表示,要改变这种燃油车拖后腿的现状,但目前看比亚迪还在寻找解决办法。
接下来说下两大国企广汽和上汽,他们其实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他们都是基于合资经验打造,再比如他们都因有着知名设计师,近两年在产品设计、质感等方面的口碑有所提升。在市场寒冬下,他们同样遭受着销量的压力。
不过在对待销量压力上他们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好日子过惯了的上汽对于销量下滑这件事几乎是坐不住的,将A+级轿车i6价格拉至6.98万元起,并将枪口对准自家的兄弟朗逸。在5月,上汽还将打响蓝天保卫战,投入20亿补贴旗下自主品牌,可见上汽求销量的决心。
相比下来,广汽方面则显得太沉得住气。首先在新车的定价上依旧高姿态,然后无论是厂家还是终端优都拒不加入价格战。坚持品牌价值当然是好事,但太过于坚持就成了不接地气,只希望在市场的春天来临,这种坚持能在品牌价值上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回报吧。
最后
看吧,写完以上回头看,我竟把这片写成了一篇自主品牌不完全吐槽报告。还有一些品牌没有提及,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比如长安、华晨、江淮,他们过得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品牌好。这是事实。
但我想说的是,自主品牌大幅下滑的主因还是市场环境,作为消费者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就全盘否定。我们要承认,自主品牌这两年在品牌向上、技术向上所做出的努力,也取得了成绩,这是转型,也是必经,只是不巧遇上了恶劣的环境。
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邻居,小孩出生体质不好,妈妈为护理自学成了知贝健康平台儿科医生,爸爸一直坚持陪运动,而那个小孩在爱里长大,不仅体质跟上了,内心还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