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四月,高丽王禑决意对大明开战。
王禑征兵八道,杀死明朝差官21人扣押5人,下令停用洪武年号,废汉服行胡服。
征辽东军共38830人,加上杂役5万余人,号称十万,于四月十八自平壤出师。
当时,大明已立国20年,雄主朱元璋已经稳定了形势,并在与北元的作战中连战连胜。
高丽王哪来的胆子,要和朱元璋开战呢?
膨胀的高丽王:三征大元
当时的高丽君臣,正处于膨胀期。
原本,高丽从属于大元。彼此之间,不仅维系着传统的宗藩关系,元代还在高丽设置了征东行省,对高丽的控制非常严格。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高丽还派兵协助大元镇压农民起义,并参与了对张士诚的围攻。
很快,高丽统治者认识到:大元不行了!
于是,恭愍王决心摆脱元朝的控制。
恭愍王发动政变,诛杀了朝中“附元辈”,废除征东行省问所,摆脱元朝控制,并发兵攻元,收复被元控制的高丽故土,甚至一度越过鸭绿江。
尽管元顺帝勃然大怒,扬言要发兵八十万讨伐高丽,但毕竟已力不从心,遂在与高丽交涉后,接受了高丽王认错,但却承认了高丽所占土地为高丽领土。
如此,在与元征服的博弈中,高丽不但摆脱了其控制,还夺取了大片土地,自然信心大增。
后来,红巾军攻入大元后,高丽王一面重新恢复与元的宗藩关系,一面积极抵抗,并最终击败了红巾军。
随即,高丽与大元又发生了第二次冲突。
原来,元顺帝的皇后是高丽人,其兄长被恭愍王所杀,皇后记恨于心,便怂恿顺帝废恭愍王,另立德兴君。
不久,元军扶持德兴君越过鸭绿江,与高丽王交战。
当时的大元,自己一堆烂事忙不过来,也只能拿出1万余人来战了,实力有限,被高丽军击败。
此后,元征服内部政局变动,孛罗帖木儿入京,皇后失实,元廷遂不再废除恭愍王,承认其王位,高丽人取得了与元廷第二次博弈的胜利。
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廷北遁,高丽趁机再次征入辽东,又占了一些便宜。
此时的北元不但再无力征讨高丽,甚至在1372年来通好,要求高丽出兵协助北元恢复河山。
短短10几年内,高丽王朝不但摆脱了元的控制,还三次在与元的博弈中占尽便宜,自然信心满满了!
膨胀的统治集团
而高丽王朝当时的统治集团,也对自己的能力极度自信。
其中,崛起的名将崔莹,号称“所向有功,未尝一败”。
他早年率军协助高丽镇压农民起义时,曾与张士诚交战(他与朱元璋都曾出现在六合,不排除交过手的可能)。
此后,与元军、红巾军、倭寇交战中,崔莹都屡战屡胜,展现出相当了得的军事才能。
尤其是在收复济州岛的作战中,他率25605人登陆,全歼盘踞岛上的数千牧胡,是远东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登岛战例。
此外,一批靠战功崛起的军功人才,他们不但与企图加强王权的高丽王,企图维系特权的权贵们竞争激烈,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
他们都企图通过军功来强化自身的地位。
因此,此时的高丽,无论是对元还是对明,虽然迫于实力小心翼翼,但同时也倾向于强硬。
动荡的明丽关系
大明建立之初,高丽与大明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1368年,大明一建立,朱元璋就遣使赐玺书通好。
高丽王立刻上贡请封,接受了高丽国王的册封,并使用洪武年号。
当然,当时辽东尚在北元之手,且高丽内部亲元势力仍很强大(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驸马国),因此,明丽关系比较微妙。
对此,朱元璋对高丽的态度是“待之”,不强求高丽王废除与北元关系,一边打交道,一边观察其立场。他既曾主动表示高丽可以减少朝贡,以减少人民负担,但也曾因“恶其不诚”,“却之”。
转折点发生在1374年。
这一年,明朝的使臣在高丽境内被杀,同时,高丽发生政变,恭愍王被杀。
新王即位后,内斗不断,朝政动荡,政策摇摆,发生了明使被杀事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明廷的强烈不满!
新王遣使表示:杀明使的乱臣已经被诛杀。
然而,朱元璋是何等人物?他深知此事并不简单!这意味着奸臣夺权,控制了新君!奸臣既弑君,又杀明使,用心叵测!
朱元璋的回复一语中的:恭愍王被杀了很久你们都不通报,现在过了2年了,你们前来通报,无非是想“假吾朝命”,借朕的承认来暂时安抚内部罢了!
朱元璋表示:《春秋》之义,乱臣必诛!如果现在的新君仍然掌权,就继续岁贡马匹,明年贡金百斤、银万两、良马百、细布万,归还辽东民。
否则,“弑君之贼,必讨无赦”!
高丽照办,遣使求好,最后,朱元璋还是册封了新王,双方关系算是没有彻底破裂。
强硬派的推波助澜
大明与高丽动荡的博弈中,高丽国内对大明强硬的呼声越来越高。
朱元璋要求高丽的巨额岁贡,引起了高丽朝野的不满。
当时的高丽并不宽裕,要拿出这么多贡品,需要全国士庶都出布出钱。
因此,以崔莹为代表的强硬派表示:大明皇帝“征求无厌”,一定要交涉!
或许是对明强硬派的推动,一些影响双边关系的假消息也传开了。
这些假消息表示:大明向高丽索取处女、宦官、秀才、牛、马各一千!
在高丽宰相们为这个假消息发愁时,崔莹借机表示:如此则兴兵击之可也!
明丽关系,越走越远!
决心开战
使高丽统治者下定决心开战的,还是领土问题。
1388年,冯胜进军辽东,盘踞辽东的纳哈初投降,大明收复辽东。
如此,对高丽来说,北元成了“远交”对象,而大明成了“近攻”的对象。
原先北元与高丽的领土争端,此时变成了大明与高丽的争端。
朱元璋的态度很强硬:以铁岭卫为界。“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者,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者,本国统之。各争疆境,毋侵越”。
这是让高丽将趁元末扩张的一些土地吐出来。
高丽自然不干。
对明强硬派此时推波助澜,力主对明开战!
然而,高丽还是试图以狡辩来解决问题,遣使申诉:铁岭之地实其世守···
朱元璋不好糊弄:高丽旧以鸭绿江为界,现在说世守铁岭是妄言!请你们安分,不要生事端!
朱元璋拒绝了高丽的狡辩,并设立铁岭卫。
崔莹等主战派立刻大呼:早说了非要武力解决不可吧!现在大明先动手了!
如此,高丽做出决定:对明开战。
而高丽之所以敢对大明开战,还在于他们误判了形势。
自以为是的外交准备
随着北元的连续失败,北元对联合高丽的需求越发强烈。
而随着明丽关系的恶化,高丽与北元也越走越近。
早在恭愍王后期,高丽与盘踞辽东的纳哈初的关系就近似同盟,此时,北元与高丽的关系更有“唇亡齿寒”之感了。
此时的北元,尽管连遭打击,但仍然拥有比较强大的力量。
同时高丽,朱元璋正集中精力,以蓝玉为将,准备对北元发起致命一击。(捕鱼儿海之战)
于是,高丽派裴厚联络北元,准备在征辽时,与北元夹击辽东!
显然,在明元又一场大战到来之际,高丽入局,与北元“两弱抗一强”,似乎大有可为。
当然,他们不会预料到:就在他们出兵的这个月,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胜,北元已是风中残烛,哪里还能跟他合兵呢?
砸了自己的脚
高丽咬牙切齿要讨伐大明,对大明似乎没有任何影响。
朱元璋是在八月时,才得知:原来,四月时高丽曾举兵来讨伐,但最后事败了。
朱元璋当然不知道,因为大明还没出手,高丽人自己解决了自己。
但是,这件事情,对高丽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领兵出战的曹敏修、李成桂抵达鸭绿江中的威化岛后,正值梅雨季节,河水泛滥,粮运困难。
因此,李成桂等将领请求班师。崔莹不许。
崔莹也算是名将出身高丽,当然有军事常识。之所以如此,大约是因被政治立场蒙蔽了双眼吧!
让人家带5万人来征大明就算了,粮路不济还不让暂退,这摆明了是要李成桂们去送死呀!
李成桂遂说服曹敏修等其他将领,回师“兵谏”。
此次回师后,李成桂逐渐控制了高丽王朝的实权,并在几年后废王自立。
传国数百年的高丽王朝,由此亡国。
李成桂上位后,向朱元璋通好,请赐国名。
朱元璋仍以古号朝鲜为其国名。
由此,朝鲜半岛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朱元璋以朝鲜为“不征之国”,推行睦邻友好的政策。
高丽与大明也确实具备长久和平的基础,后来大明与朝鲜的良好关系就是最佳佐证。
可是,高丽王朝在一部分军功人物的推动下,对明强硬,杀明使,使明丽关系恶化,后来又不自量力,举兵讨伐!
最终,大明毫发无伤,高丽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