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是给你一个人量身定制的一些具体的事物,比如衣服,眼镜;或是给你一些体验性的东西,比如实现一场旅行,完成一个梦想。
去年,我在吴晓波频道上面看到一个视频《为什么私人订制比普通商品还便宜50%》,讲的就是一些关于私人订制在制造业,在互联网+,在转型升级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私人订制的巨大的优越性。私人订制重组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改造,朝着个人化服务的方向转变。里面讲了传统制造业的4个痛点:渠道成本、库存压力(成本)、品牌苍白、客户断链。然后吴晓波老师又说了现在的私人订制解决了上面的四个痛点。
首先是渠道成本,吴晓波老师的意思是消费者直接面对商家,不需要中间的渠道一级一级的往下面分发,直接到消费者手里,中间的渠道全部砍掉,砍到只剩下消费者与商家。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可以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农村种的蔬菜经过一个批发商以很低的价格批发掉,然后把它运到县城里面,超市又从批发商那以高价格批发掉,运回到超市,然后超市又加上自己的各种费用私人定制,以很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样做的结果是,超市赚不到钱,农民也赚不到钱,只有中间的批发商赚到了很多的钱。有人就说,何不让超市跟农民直接对接(农超对接)?这样就没有中间商了,超市和农民都能赚到很多钱。错私人定制,菜会自动从田间地头跑到超市吗?必须经过卡车的运送,卡车不需要花钱?司机不需要花钱?所以,不是把中间渠道全部砍到只剩下最后一道,而是要优化中间渠道,用互联网的技术使得中间渠道的成本更低才是降低渠道成本的唯一途径。
其次是库存压力,吴晓波老师说传统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想一下,一件衣服生产五万套,总有卖不完的时候。然后私人订制是没有库存压力的,你想要一件衣服,根据你的身上的各种数据,然后量身定做。比如眼镜,在眼镜店也是这样,你左右眼多少度,散光多少度,都是个人化的产品。我在吴晓波老师的推荐在必要APP上面买了一件衬衫,就是根据你身上的数据,比如三围,还有更多的信息,然后你把你的信息与上面定版衣服表格数据的信息进行对比,选择跟自己信息最接近的一个,上面显示经过30天的生产周期,衣服就会到你的手里,而且你可以在袖口的地方绣上自己想绣的英文,需要花一些钱,然后再等待一个4-5天。然而,令我惊讶的是,我下单之后的五天后,我竟然收到了我的衬衫。说好了的30天生产期,说好了的私人订制呢(其实我下单之前就觉得有些不对劲)?然后我打电话给客服咨询情况,客服说没错,就是我的衬衫,他说:过年的时候怕来不及供货,年前就多生产了很多衬衫,我的玻璃心瞬间就碎了一地。可见私人订制的制造业也存在库存压力(成本),如果不是我去实践,还真以为没有库存压力!我估计我的那件衬衫中间的五天时间在绣那些英文字母罢!
再次是品牌苍白,吴晓波老师说品牌的价值在这个口碑的、非线性的、互联网的、圈层化的年代越来越薄。传统制造业就是打广告让自己的品牌为更多人的所了解。可是你会发现在papi酱的贴片广告卖了2200万,买方说反正他自己能算的过来账。包括中国好声音上面的加多宝凉茶,央视上面的王老吉。走个亲戚,串个门,都会买的那些商品,它的广告也投放的足够有力度。所以,你会发现,广告的威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最后是客户断链,吴晓波老师说,传统制造业客户与卖家做完一次交易后就失去了联系。的确,私人订制是留有你的大部分信息,随时可以联系你。你也可以对物品进行评价,反馈给下一波需要购买的顾客。但最主要的是你商品的品质是否足够好,如果足够好,下次客户不管你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私人订制,他仍然会来。我不得不说,我买的那件衬衫的确物有所值,质量真心很好。
大家都看过《私人订制》这部影片,其中的私人订制,是一种体验性的东西。私人订制让你有机会去感受你的梦,感受其中不曾发现的痛和乐。然而,梦醒了,你仍然要面对现实中的问题,你仍然要被现实打回原形。
以上是在QQ空间发过的原文。说一下一些新的想法。
私人订制的确存在,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远远还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就好比无人驾驶汽车,等到我们能用上时,至少还需要十年。
私人订制需要你首先配得上它。有人说从来不穿西装,要我说,他也不是不喜欢吧!他只是暂时没有驾驭西装的能力罢。
如果别人给你定制的个性化东西(服务)叫做私人订制,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虚拟世界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为你“私人订制”的世界。
跨界整合的私人订制,基于大数据的私人订制将会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互联网连接一切之后的使命,是让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一切都成为自己的“私人订制”。到那时候,我会再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