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名爵6追赶高铁的视频走红于网络。有人从高铁内拍摄到一辆名爵6以非常快的速度,与高铁并驾齐驱,甚至颇有超过高铁的意味,令人瞠目。据百度词条显示,中国高铁的运营速度可都在250km/h以上,所以该车的行驶速度自然也不会低于这个速度,严重超速是可以肯定了。该视频无疑充满博人眼球的属性,所以一经上传,便立即被疯狂传播。
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趟京沪高铁冠上了名爵6的大名,而后,名爵6高铁版车型也应运而生。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名爵即做出如此反应,可以说相当迅速了,在营销方面,名爵的反映还是相当迅速。
必须承认,仅从营销层面来看,名爵在国内车企中绝对算得上名列前茅。而且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各种全球首款”,比如之前的名爵HS,被其硬生生灌上了“全球首款荷尔蒙SUV”之名,也是颇有创意;其次是“各种吊打”,比如名爵6各种吊打思域,狂虐宝马3系之类。尽管在营销上足够出色,却没有给名爵带来太多实际的销量转化。
据搜狐汽车产销库显示,名爵6在今年3-5月在国内的销量分别为3087辆、5516辆、4997辆,与思域或宝马3系轻松破万的销量还相差甚远。而就名爵品牌销量来看,今年3-5月的销量分别为17162辆、19820辆、19659辆,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在名爵今年4月降低了部分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以及上汽集团针对名爵和荣威系列产品发放的30亿元现金红包优惠活动的前提下取得的结果,显然存在“以价换量”的销售手法。尽管如此,名爵的销量成绩相比主流自主汽车品牌还是逊色不少,与自家“兄弟”荣威3万过半的月销也大相径庭。
(搜狐汽车数据库中名爵5月、4月、3月的销售数据)
关于名爵销量不济,抛开营销不说,回归到产品层面。笔者认为,有三点原因不容忽视。
首先是没有抓住消费者喜好。名爵似乎始终是一个“自嗨型”企业,从最开始强调英伦风格的名爵锐腾,到后来的名爵HS,过分强调野性,名爵似乎从来没有get到消费者真实需求。
以早些年的名爵锐腾为例。它一直在在强调英伦风格的绅士美。而其问世的2015年,中国品牌普遍还处在性价比开路阶段,品牌力并没有被消费者接受。名爵强调格调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强行拉高品牌形象,而英伦风格“水土不服”的后果可想而知。这一点和法系车高端品牌DS犯的错误如出一辙。
再到后来,名爵依然没有及时醒悟。去年它刚推出的名爵HS又强行标榜野性。从策略水囊来说,年轻人和“狂野”一定关联性,但名爵对它的理解略有偏差,揪着野性这一点“疯狂输出”,却忽略了年轻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从产品层面来,名爵在产品品质上有待提高。质量口碑与汽车的销量往往是划等号的,所以对于一个汽车品牌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名爵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据车质网的相关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名爵的投诉不算少,尤其针对2017款的名爵6的投诉居多,问题的症结主要集中在变速箱、发动机、车身附件及电器。
(车质网2017款名爵6的投诉数据)
名爵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算得上是老牌车企,但这些年却始终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口碑。这些其他自主品牌相差甚远。如长城的安全和品质口碑,吉利有沃尔沃背书,传祺连续多年荣登品质冠军,但名爵却并无特别出彩的地方。让消费者想到它就能脱口而出,就一个避实就虚的互联网汽车之名,还是沾了荣威的光。
最后是上汽对荣威和名爵品牌的区别对待。上汽的资源向荣威倾斜,对荣威有些“厚此薄彼”的意思,这从两个品牌的产品线丰富程度以及车型更迭速度中即可看出。荣威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两端都有布局完善,比如新能源,从RX5新能源,ei5,ei6,e950,乃至荣威MARVEL X,从类型上讲涵盖了混动和纯电动,从级别上来说涵盖了紧凑级SUV,中型SUV,A级轿车和ei5这样的旅行车,从丰富程度上来说比名爵强上不少。
再看燃油车领域,荣威的现有的燃油车型RX3,RX5,RX8,i5,i6,都是近几年全新的产品,而反观名爵,只有名爵ZS、HS、名爵6寥寥数款车型,屈指可数,从新产品数量上严重不足,也落后了荣威一大截。
荣威的品牌定位相对名爵更加宽泛,加之群众基础比名爵高太多。上汽对荣威“另眼相待”无可厚非。
归根揭底,一个品牌的崛起离不开产品本身,不管营销做得再好,产品跟不上节奏,效果可能只是暂时性的。所以名爵还应在产品层面多下功夫,而不应过多的将真金白银投在营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