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销量破千万为何产业还"缺钙"(中)【驱动家国】-销量分析-高端汽车网

   日期:2022-04-24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650    

【编者按】中国汽车四十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蓝本之一。《中国汽车四十年》通过国内40位资深媒体人对我国汽车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件大事的回顾和还原,呈现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段真实历史。全书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破冰之举”“第一支柱”“驱动家国”“改变格局”。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连载,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

【接上期:汽车销量破千万为何产业还“缺钙”(上)】

内生力不足,自主品牌难逃边缘化命运

汽车界有“黄金十年”的说法,这个很难界定具体年份的十年大致代表了汽车业一段相当好的市场发展期。我们不妨取个整数段来看看,中国汽车销量由2000年的207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26万辆,十年时间里产量增长近8倍,年均增长率为24.3%。以大众消费为支撑的高速增长也让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网通社汽车

然而,跑得太快未必有耐力跑得更远。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没有培育出全球最好的本土汽车品牌。从产品到渠道的简单复制无法在我们的企业中建立起全球一流的管理体系;更致命的还在于,在成为跨国汽车巨头的大市场的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对外资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极为薄弱,核心技术仍为跨国汽车集团所掌控,这导致汽车工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事实上,所谓的“黄金十年”更多的是跨国汽车巨头的盛宴。曾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职业经理人发出“不想卖一辈子车,都是别人的品牌”的感叹,也有自主企业老总抱怨“做自主是苦差事”,更多的国有车企满足于躺在合资的利润上睡觉,吉利、奇瑞、长城则尚未走出模仿秀的阴霾。

果然,从2011年开始,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中的弱势愈发明显,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轿车品牌销量前十强中,基本上都是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自主品牌企业面临被边缘化。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旦这种危险成为事实,意味着中国最大的制造业———汽车产业将名存实亡。

网通社汽车

合资产品价格下调在当时的确给自主品牌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进步缓慢,没有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加上对于市场的盲目乐观,导致其在竞争中变弱。汽车工业在任何国家都被看成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支柱产业,它会带动诸如钢铁、石化、橡胶、轻工纺织、机械等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工业水平的集中体现。中国汽车业要想真正得到发展,就必须和这种简单的野蛮增长模式说再见,最关键的是要寻找汽车工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个动力不再是外部带来的,而是来自中国汽车企业自身。内生力不足的焦虑提醒我们:不练内功想走捷径行不通。

内生的技术进步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把自主创新放在核心战略地位,还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企业的体系竞争力。内生力最为关键的作用还在于,通过内生拉动,本土汽车企业将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拉动主体,它们也将是拉动力的原点,这将让中国汽车工业逐步摆脱对外力的依赖,减少因不可控的外力变化而带来的制约。这样的动力输出才是生生不息的、可持续的。

国有车企不作为,体制焦虑下产业待破局

中国给世界汽车工业创造的奇迹总是出人意料,几乎每隔几年就会上演一次“数字”神话:从1万辆到10万辆用了13年;从10万辆到100万辆用了21年;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用了17年;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用了4年;从2000万辆到逼近3000万辆仅用了3年。

网通社汽车

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未曾出现过单一市场达到2000万辆的规模,3000万辆则更是连行业专家也不曾预测到的规模。这个全球未曾出现过的最大汽车市场,将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按照正常的发展模式来说,一个国家的年汽车产销量每增加1000万辆都会出现一家国际化的汽车企业,但在中国,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自主企业却始终未见到一家国际化的汽车企业,虽然民营车企吉利近几年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它离真正的国际化车企尚有距离。中国汽车市场为什么没有出现类似当年通用、丰田、大众等汽车业的传奇?

主编点评

汽车大国为何尴尬

提到中国是汽车大国,对于国人来说,总是不爽。原因不外乎我们还不是有内涵的汽车大国,满大街跑的都是外国车。故有人纠正,应该说是大国汽车。这就点醒了我们的实际状况和面对的现实。

从年产过千万辆到近四千万辆,连续蝉联世界第一,但为何高兴不起来?脑子稍微清醒的人都会意识到,汽车的主体基本合资,而主流汽车又基本上是洋品牌。即便是现在的自主品牌开始多起来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比起来,还是显得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技术的原创和创新领域,尚难说已经可以与国外汽车大牌平起平坐,在一个水准上对话。

历经近四十年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从被称之为幼稚产业到成长产业,为何还不能说是成熟的产业?原因很难说出口。因为我们现在还离不开汽车合资生产的模式,业已世界第一的中国汽车还丢不掉合资的拐棍,断不了奶,需要重复引进才能可持续。这在世界汽车史上找不到第二家。故有人形容,中国汽车是缺钙的巨人。

在最近举办的向40位汽车人致敬的盛典上,耿昭杰对“红旗”的寄语就是质量,代表了对自主品牌的希望。也就是说,质量对于本土汽车依然是个关键词,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尚未摆脱或停留在制造的阶段?事实上自主品牌卖的是产品,或者说是性价比,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还谈不上产品和品牌的溢价。细究起来,这种尴尬难道仅是质量?说中国汽车长不大,会有人跟你急,说附加值低相信不会有人反对。这样的事实又说明了什么?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钱蕾,资深媒体人。长期任职《第一财经日报》从事产业经济报道,有20年以上媒体从业经历。本书全文由网通社首发,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