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别看了,六月销量一定会涨,但是七月呢? - 品牌销量-高端汽车网

   日期:2022-04-24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639    

虽然6月销量还没有完整出炉,但是就单月销售情况来看,基本可以确定6月会出现销量回暖的短暂趋势。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车市就此出现转机,甚至还会出现进一步的销量缩减。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一期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中,6月汽车经销商的库存预警指数为50.4%,虽然相比之前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整体库存预警指数仍处于警戒线之上。

别看了,六月销量一定会涨,但是七月呢?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国五抄底,清库存刺激消费

此前因为库存压力过大,经销商的日子可以说从年初开始就没有一天轻松的。庆幸的是,恰逢国五、国六排放标准的切换之际,给了经销商一个可以大肆清库存的绝佳时机。

据汽车生活走访了解,成都地区多数优质经销商在接到国六新政即将实施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做好了清库存的准备。

动作最快的经销商,例如天韵别克4S店等,在4月份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清库存阶段,5月份正式发力,到6月中旬时,国五库存车基本销售完毕,待到6月底,基本只剩一两台已经被下订单还没有提车的国五车型。等到7月1日国六标准正式实施,该店已经轻松完成在售车型国五、国六的转换。

别看了,六月销量一定会涨,但是七月呢?

进行相同行为的经销商还有很多,在此过程中汽车生活也了解到,消除国五库存的大多数方法就是各大4S店自行举办的优惠购车活动,有些经销商还会通过在订单中抽取一名进行半价购车的优惠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用户抄底国五车型。

通过经销商积极应对政策变化的敏锐度,多数经销商在迎接国六新政的到来时似乎都松了口气。比起年初走访调查时,销售们深夜加班被批“为什么别人能卖出去车你卖不出去”时的表情,如今的销售们似乎在这波抄底时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别看了,六月销量一定会涨,但是七月呢?

六月爆发,七月销售难度大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分析,由于6月在政策变化的前提下进行了大量的清库存促销活动,导致客户的消费能力过于集中在6月份,使得7月份或将迎来销售空档,销售压力会因此进一步增大。

由此可见,用户现阶从持币观望到抄底国五的改变,似乎并不是因为国五、国六排放标准的切换,而是因为此时出现了符合用户需要的优惠,这也正表明了用户的消费能力的确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到绝对时刻坚决不下手。

别看了,六月销量一定会涨,但是七月呢?

这样的短暂变化让汽车生活想起了国内车市的变化,同样因为政策改变和大量低价产品涌现促使消费行为跟着车市变化出现集中式增长。而在一番“挥霍”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和使用成本的增加让消费者回归冷静,此时消费行为的收敛直接影响到汽车销量的大幅缩减。

所以面对已经进入的7月份,在9月5日-14日的成都国际车展到来前,似乎也没有合适的时间节点可以刺激新一轮的消费。尽管6月同样缺少重大时间节点,但国五、国六转换也算在最后关头拉了车市一把,可是7月呢?

对于经销商来说,一时的痛快之后,似乎是新一轮压力的到来。

别看了,六月销量一定会涨,但是七月呢?

对国六无动于衷,还能撑多久

因为多数经销商为了清库存进行大幅促销活动,行业也发现由此导致的经销商利润损失现象随之而来。与此同时,还有对国六新政并不敏感的经销商甚至还处于一头雾水中。

汽车生活在6月底走访时也关注到了国五车型的上户问题。据经销商介绍,一方面动作较快的经销商已经在新政到来前完成了库存清除,所以用户对该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反馈;另一方面也有经销商表示,只要在7月1日完成开票手续的,基本都会有一个月的上户缓冲期,在此期间内一切流程都是正常进行的。

别看了,六月销量一定会涨,但是七月呢?

但是对于各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说,这样的过渡期能持续多久,就像一些对国五库存依旧无动于衷静待通知的经销商一样,毫无准备的未来,一定是难以应对的未知数。如果经销商能力够强,那么临时应对或许还有余地;反之,则为经销商带来更大的销售压力。届时,可能不是一次短暂的亏损就能拯救了。

而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面对政策的阴晴不定,经销商的反应能力其实恰恰体现其实力。同时和汽车品牌的发展规划一样,如今早已不是静待政策推着走的时刻,越早出击才能占据优势。这也印证了为什么说当别人都在前进时,你原地不动,就是退后。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