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五清库存拉动,6月自主品牌汽车迎来一波上涨。在目前已经公布6月销量的车企中,同比下滑的仅海马汽车一家,其余包括上汽荣威、名爵、比亚迪、江淮汽车、广汽传祺等车企,单月销量都出现上涨。
2019年6月,比亚迪汽车销量为3.87万辆,同比增长3.08%。2019年1~6月,比亚迪累计销量约为22.81万辆,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4.50%。广汽传祺也一改此前的低迷,6月终端销量达到5.45万辆,同比增长57.6%;由此拉动传祺上半年销量达到28.32万辆,同比增长5.6%。
此外,江淮汽车6月份销量为3.2万辆,同比增长11.47%。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6月销量达到4.76万辆,同比增长40%;上半年销量达到21万辆,同比增长6%;名爵品牌单月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55%,上半年销量达到12.69万辆,同比上涨3.8%。从目前情况看,只有海马尚未止跌,其6月销量仅3702辆,同比减少34.16%;上半年汽车销量为1.44万辆,同比减少65.1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5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从高峰期的45%回落至36.17%,今年前5个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39.7%,回落至2014年的水平。而6月的回暖并不太具备可持续性。短暂“回暖”之后,业内预测7月份车市将因为透支而下行,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挑战将更加艰巨。从短期看是国五清库存带来的透支。而从长期的市场走势看,中国车市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合资品牌进一步下探,与自主品牌在10万元以下区间激烈交战。合资下探带来压力的同时,包括A0级在内的中低端市场因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萎缩,进一步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据易车研究院公布的2018年乘用车市场各级零售占比的情况,微型车在整体市场销量中的占比仅1.5%;小型车为15.48%,紧凑车型在整体市场中占据55.25%的份额,为市场最大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从去年开始,不仅诸如力帆、比速、众泰这样的弱势品牌,在上述动态的市场挤压中变得举步维艰,包括上汽通用五菱这样曾顶着“神车”光环的企业,也因为中低端市场的萎缩和品牌向上突围无力,而陷入困顿。如果去剖析吉利、长城等相对成功的企业内部的销售数据,也可以发现,诸如哈弗H2以及吉利远景这类入门级车型,下滑也十分明显。今年前5月,长城H2销量同比下降了57%。吉利远景系列车型,5月份销量同比降幅也超过了50%。
今年3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曾表示:“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有可能将失守40%的市场份额红线。”没想到,两个月后, 5月份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就跌到36.17%,退至5年前的水平。
不过,与2014年同期相比,自主品牌的竞争格局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2014年,中国品牌中排名前列的5家乘用车企业分别是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和吉利汽车。彼时长安的销量为71万辆、长城61万辆,而剩余三家的销量都在40万辆~50万辆之间。前五之外,第二梯队的江淮汽车、上汽乘用车等,年销量仅在20万辆左右。剩下大量车企年销量在10余万辆区间,形成一个“长尾”。
而从2018年以及2019年前5个月的数据看,自主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2018年吉利、长城汽车的销量双双破100万辆,其中吉利更是达到了150万辆;长安汽车销量达到87.4万辆,上汽乘用车达到72.9万辆,广汽传祺达到53.52万辆。无论是整体体量,还是车型的销售价格,都已上新台阶。从今年前5月的市场情况看,虽然上述车企中多家销量下滑,但市场份额并没有明显下降,反而有提升的趋势。以吉利为例,今年前5月市占率达到6.68%,而2018年年底时是6.2%。
在与合资品牌激烈的争夺中,不同自主品牌打法有所差异。上汽乘用车今年上市的几款新车,都采取了低价策略。在上汽集团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看来:“2019年是中国汽车市场最残酷的一年,是要淘汰很多企业的,最后还能活下来就有希望”。上汽乘用车选择了以短期的利润换生存空间。不过,从更长远的系统的打法上,王晓秋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谈道:若要轿车从别的品牌中抢夺轿车市场份额;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提升规模,将技术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要提升系统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的竞争力,提升车型的稳定性和残值;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也是吉利对冲国内市场低迷的有力武器。不过,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同时谈到,中国品牌要在存量市场取得优势,价格战已经失效,必须要在价值上作出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价值包括产品、技术和品质的竞争力,而在汽车向着“四化”转型的维度上,价值突破也包括企业在电气化、智能化上的布局和实力。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