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新能源汽车正在承受内外的冲击,增长变得充满未知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下滑车市中唯一的增长板块,但其增速却为近年最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1.7万辆,同比增长49.6%,其中纯电动汽车49万辆,同比增长56.6%,均与几年前动辄几倍的增速相去甚远。而在补贴过渡期的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仅为1.8%,创历年新低。数据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与前些年相比,新能源汽车这抹车市“亮色”的饱和度正在降低。
业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增速放缓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电动车事故频发有一定关系。根据今年3月财政部公布的2019年补贴新政,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平均降幅达到50%,购买成本的提升影响了消费热情。此外,上半年频发的起火事件也被认为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欲降低的原因之一。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新能源汽累计发生9起召回事件,涉及近30万辆汽车。其中,因电池安全存在隐患而被召回的数量占1/5。目前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管力度正在加强。
在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前十名中,仍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北汽新能源EU系列取得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名,共销售4.9万辆。但比亚迪的入围车型数量和总销量占上风,比亚迪元EV、比亚迪e5、比亚迪唐DM包揽榜单第2-4名,三款车共销售9.7万辆。除了北汽和比亚迪,奇瑞eQ、帝豪EV、江淮iEV等“常客”也仍在榜单。上半年的榜单还出现了一些“生面孔”,如第六名荣威Ei5、第八名欧拉R1、第十名逸动EV,均是在2018年的销量榜单中未出现过的,其销量排名的蹿升被认为是上汽、长安及长城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力的成果。
但合资品牌新能源的反攻迹象已经显现。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0中不再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车型,却首次出现了日产轩逸 EV和起亚 K5PHEV的身影,来自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压力已经清晰可见。接下来,合资新能源产品还将集中落地、特斯拉国产车型将在年内上市,随着入局者的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向新的竞争阶段,市场格局也必将被重构。自主品牌好不容易捂热的市场,又要被合资品牌开始割韭菜了。
从各个车企的规划来看,这些车企将在2020-2021年集中在中国推出新能源汽车。这个阶段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刚结束,而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
在这之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半年还出现了其他的变化:其一、受到双积分压力,越来越多的国际车企开始通过收购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来实现积分平衡。在今年上半年,雷诺与江铃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达成入股协议;其二、旧版电池“白名单”的废除,日韩电池开始大幅度的在中国活跃起来,这对中国本土电池商造成压力;第三、插混车的兴起,补贴新政实施后,插电式混合动力开始大幅增长,从5月开始,合资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开始出现在销售榜前十中,6月则多至两款。
未来迎战即将到来的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大潮,自主品牌们也在做着准备。为了与合资及外资产品较高的品牌与技术杠杆进行抗衡,自主车企开启了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品牌冲高策略。在今年上半年,吉利推出了专属于中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东风集团传出正在打造独立运作的高端电动车品牌的消息,而北汽新能源宣布减少对A0级以下车型的生产来推动高端化进程;上汽集团则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出口。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也在发生改变,如电池产业。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连年增长给了更多电池供应商机会,市场份额被重新分配。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仍然为电池装机量的第一名,且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不过,排在第二名的比亚迪也虎视眈眈,其与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差距正在缩小,亿纬锂能、中航锂电的成长速度也很快,未来的电池供应商格局或将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自建电池厂,这或将让电池供应商感受压力。
补贴退坡和召回频发给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今年上半年依然有一些利好消息。如上半年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的“汽车下乡”方案,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以及规定各省市不得对新能源汽车限购,已限购地区应取消等政策。只不过目前来看,政策效果还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