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乘联会统计,6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76.6万辆,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1.6%。
了解车市行情的人都知道,按照规律,每年6-8月为盛夏时期,车市会迎来一年中除春节之外的第二大低谷。今时不同以往,现实与众多媒体口中的“车市惨淡”不相符,车企们似乎有些异常,照这么看,市场回暖了?苦日子熬出头了?
非也。细心查阅数据,就会发现,上半年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达995.4万辆,同比下降9.3%,也就是说,车市下行的整体态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广大车企依然面临诸多压力。6月小阳春,在特工看来,很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某种程度上甚至透支了车企以及联动体系未来两三个月的精力。
1、6月:去库存大降价,厚积薄发
按照先前写好的剧本,国六将取代国五的消息传了大半年,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买国五/国六能开/用多长时间依然心里没数,犹豫不决、持币待购的心态占了大头。
这就造成3-4月份汽车销量低迷,而到了5月,厂家和经销商坐不住了,开始在终端开展各种优惠活动,以求解决库存压力。随着政策逐渐明朗,媒体广泛深入报道,消费者开始对国五/国六有了更多了解。
于是,观望中的消费者赶在6月厂商去库存降价促销的高潮,踊跃出手购置新车。累积已久的消费需求在6月得到充分释放,由此带来6月销量一反常态的积极增长。
2、7月:寅吃卯粮,完全不可持续
经过一轮大幅度的去库存和大降价,很多厂家和经销商的“底裤”全漏出来了,遇到车市低迷 ,就只能以降价应付。长此以往,很容易落入“路径依赖”的陷阱。
显而易见,这样“亮底牌”的行为,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即使6月的销量实现增长,也是用大的价格让度换来的,国六落地之后,显然不能持续以如此大的优惠幅度去卖新车,这样的落差,对于消费者的选择热情,还是会有影响。
那有朋友可能要问了,7月继续之前的策略,行不行?不行。厂家和经销商肯定撂挑子不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算是放弃汽车领域的经营,也不会亏本不是?那么厂家该怎么办?经销商会怎么做?减配、变相涨价(加价、加装饰、捆绑服务)都抖出来!
3、不破不立,有挑战才会有机遇
在市场低迷的基本条件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想要整个中国车市实现回暖,唯有把淘汰赛推向正赛阶段,逐出劣质车企,选拔出迎难而上、积极、乐观、主动的大而强车企,使之在国际上都能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车市下行和国六施行的双重压力下,那些真正有企图心、方法论、行动力的车企,那些有意通过自身变革创新迸发强劲动力的车企,那些对关心消费者、爱护经销商的车企,那些不骄不躁、理性调整全年目标的车企,无疑更让人放心,也更容易从挑战中捕获机遇,顽强突围。
4、专注技术,广阔市场大有可为
未来,是属于技术流的,新时代要求车企更加注重工艺和研发。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上半年销量达57.7万辆,同比增长65.9%,后市增长势头强劲,空间可观。当然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车企加入进来,分一杯羹,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大,唯有在技术上快人一步,才能在市场上保持优势。
不过,考虑到每年7-8月份主机厂和经销商都会根据自身情况给员工放“高温假”,因此业绩压力一般不会太大。这段时间其实可以被很好地利用,来研究市场,调整策略,车企沉下心来梳理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产品架构,定制营销计划,经销商密切联系,调整政策,降低成本,下大力挖掘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