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巴两国就边界问题展开谈判,印度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使出浑身解数从中阻挠。没想到却成了中巴的“神助攻”。
二战后,在中巴之间,在巴国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上有一条近600公里的边境界线,但双方的边界线十分模糊。
这给双方的边防战士巡逻以及人民往来、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中巴边界问题急需解决。
但此时中巴,印巴之间因为克什米尔的归属发生第一次战争,巴基斯坦无暇顾及边界问题。
此次战争后,两国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幸存”下来的巴基斯坦觉得压力山大。为了缓解压力,巴基斯坦不得不走出去寻找合伙人,共同“打印”。
巴基斯坦将目光聚集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身上,但很显然苏联更青睐印度。巴基斯坦只好义无反顾地扑向美国,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
但随着美国对南亚战略重心的调整,美国对巴的态度逐渐冷淡,跟印度的关系却越来越热络。这让巴国很伤心,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就在巴国黯然神伤之时,中印朗久事件的爆发,让巴国眼前一亮,原来这里还有一个潜在的“打印”盟友。
1959年10月,巴总统阿尤布·汗便表达了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改善关系的意愿,并于
1961年3月,巴国正式向中国提出了边界谈判的请求。
但中国也不是好拿捏的,你巴基斯坦之前与美国结盟,处处与中国作对,还在联大会议上连续八年给中国投反对票。
现在想谈判?那就拿出点诚意来吧,看你的表现再说。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中国看到了巴国真心想改善关系的诚意,才接受了巴国的谈判请求。
1962年5月3日,中巴正式对外发布两国边界谈判的联合公报。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当然,最震惊的还是印度。一旦中巴两国修好,不仅印对巴的绝对战略优势不复存在,而且印度还将陷入中巴联合打印的困境。
看清形势后,印度便开始实施捣乱计划,极力阻挠中巴边界谈判。
印度散布各种谣言,离间中巴关系。而且为了增加谣言的可信性,印度还自导自演了一出“主动从喀喇昆仑山撤军”的戏,以引诱巴卷入中印边界纠纷。
但这种小儿科的把戏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印度见一计不成,又施一计:用克什米尔拖住巴国。
不得不说,印度还是很聪明的,抓住了巴国的痛点,克什米尔关乎巴国的生死存亡中巴,任何事都没有争夺克什米尔来得重要。
于是,在英国老爹的撮合下,印巴举行了和谈。
但印度本来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一面表示愿意同巴和谈,一面又对外坚称克什米尔属于印度。
在这种情况下,印巴和谈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最终不欢而散。
印度在拖住巴国的同时,又对中国发起了外交照会。在中巴边界谈判的三年间,印度喋喋不休地发了八次外交照会。
这些照会无非就是印度不认为中巴之间存在共同边界,克什米尔属于印度之类的话。
对于这种老调重弹的伎俩,中国明确回复过一次后,便不再理会。
印度以为只要自己不停地捣乱,中巴谈判就会无限期地拖延。殊不知,正是因为他的神助攻,反而推动了中巴边界谈判的进程。
实际上,印度的阻挠让中巴的底线更加清楚。
彼时,中苏、中蒙边界不宁,台海地区纷乱等诸多事务令中国应接不暇。而巴基斯坦要时刻提防印度的过激行动,毕竟有克什米尔问题存在。
因此,中巴双方都想尽快解决边界问题,以免夜长梦多。于是,双方都拿出了满满的诚意,当面锣、对面鼓地交出了自己的底线。
1965年3月26日,中巴经过22个月的谈判,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巴基斯坦将喀喇昆仑山走廊5310平方公里的土地归还中国,中国将坎巨堤地区194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巴基斯坦,两国边界再无纠纷。
熙熙攘攘皆为利。人与人的交往如此,国与国之间亦如此。面对守不住的喀喇昆仑走廊,巴基斯坦将它归还中国,换取中巴联合打印,自然是上上选择。
这次中巴边界谈判在印度阿三的“助推”下,得以圆满成功,也为以后中巴间日久弥坚的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网易新闻《1963年,中巴边界谈判,巴铁为何愿意将喀喇昆仑走廊归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