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燃油车似乎变得像过街老鼠一样。 要么被大佬嘲笑买汽油车就是为了闻汽油味,要么被媒体批评像诺基亚一样颓废保守、不肯进取。
突然间,买新能源车就成了政治正确,而燃油车就成了原罪。
《人民汽车评论》一直反对这种非黑即白的论调。 诚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乘用车销量2356.3万辆,同比增长9.5%。 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份额提升至25.6%,高于上年的12.1%。 也就是说,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可实现9.5%的同比增长,新能源汽车必将推动。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绝对动力。
在此过程中,燃油汽车的发展动力有所减弱。 从销量数据来看,2022年燃油车销量同比减少200万辆以上。 尽管如此,当谈到具体品牌时,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二线品牌已经全面衰落,而主流品牌仍然比较强势。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造成了严重冲击,但还不足以达到颠覆的程度。 对于主流车企来说,燃油车依然是其当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主流燃油车销量依然强劲
我们来看看6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轿车市场排名靠前的车型依然是轩逸、朗逸、速腾等老车型。 过去几个月销量领先的比亚迪秦,销量排名有所回落。 在SUV市场,尽管汽车、比亚迪、广汽艾安的特斯拉车型占据了前十的半壁江山,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长安、本田、丰田的产品榜上有名燃油车销量下降的原因,月销量都保持在1.5万辆以上。 。 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在新能源汽车的猛攻下,主流燃油车产品并没有想象中的落败。 相反,他们有来有回。 即使在紧凑型家用车领域,它仍然保持着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主流燃油车品牌包括大众、丰田、本田、日产、长安、吉利等品牌。 对于这些车企来说,这还不是最后的巅峰。 燃油汽车仍是其未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上半年,大众和丰田基本维持基本面。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合计销量达到137万辆,同比下降约2%。尽管如此,销量仍比第二名比亚迪高出20万辆以上。
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合计销量突破90万辆。 前者同比下降5.2%,后者同比增长4.8%。 长安、吉利销量分别达到63万辆和57万辆,同比增长。 分别为13%和8.9%。
我们根据燃油汽车进行分类。 轿车细分市场,6月份共有23款车型销量过万辆。 北京现代伊兰特6月销量达到10,298辆,排名第23位,这一定令人惊讶。 SUV细分市场,6月份共有19款车型销量过万辆。
我们按照新能源汽车来划分。 轿车细分市场,6月份共有11款车型销量过万辆; SUV细分市场,6月份有7款车型销量过万辆。
可以说,在中国汽车市场,主流汽车品牌的燃油车业务依然是主要组成部分,相比新能源车型依然具有很大优势。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消费者产生燃油车销量不好的印象呢? 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受影响最大的是二线汽车品牌。 这些品牌既有普通合资品牌,也有豪华品牌。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东风雪铁龙。 凭借12万辆C6,迅速成为上半年流量领头羊。 东风雪铁龙3月销量4,314辆,6月销量1,101辆,迅速恢复原状。
类似的命运还包括斯柯达、北京现代和起亚,其销量已跌至历史新低。 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也有各自的难处。 总体问题是下降速度太快,超出了市场的认知。
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 2022年上半年增长率为120%。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显得疲软。
渗透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8.3%,较2022年底的25.6%仅增长2.7个百分点。与近两年相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了平均每半年增长约5.1%,今年上半年渗透率增速也有所放缓。
从绝对值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不足。
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销售基础的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 随着销售基数的增加,增长率必然会提高。 已下降。
价格战也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重要影响。 价格战主要打在燃油车领域。 20万的C6显得老套,而12万的C6则成熟、稳定。 这足以说明价格战对销售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买车的人就这么多,燃油车降价吸引了大部分消费者。 新能源汽车势必受到影响。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存量竞争阶段。 两个汽车类别之间的关系就像跷跷板一样。 一侧正在上升,而另一侧则处于低谷。 这是客观规律。
降价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维持了燃油车的销售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严重损害了市场信心。 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一直是买涨不买跌。 面对车企降价,部分消费者采取了忍住钱买的对策。 原因是频繁的降价会改变消费者的预期。 消费者会认为燃油车价格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会降低(反正之前已经降过很多次了)。 如果他们现在购买,他们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 去年,不少新能源车主对车企降价举措以及推出新车后停产旧车的做法提出质疑。 他们认为自己在赔钱,这也引发了车主的抗议。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燃油车销量下降的原因,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所谓“战略平衡”迟早会被打破。 当然,这需要政策层面或者技术层面的重大改变。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并不会阻碍其发展趋势的延续。 主流燃油车品牌也将加速新能源转型进程。 这从大众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奥迪与上汽智机的合作就可以看出。 感受一下吧。
人们评价汽车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汽车,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产品体验,两者之间存在竞争,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只要消费者有需求,就可以共存。
我们不能认为谁弱了就应该打压,也不能说我们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老大,就可以发表反智言论。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大家还是需要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