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乘联会发布最新销量数据。 2023年4月,我国乘用车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55.5%。 今年1-4月累计零售量589.5万台,同比下降1.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2.7万辆,同比增长85.6%。 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32.3%,较去年提升6.6个百分点。
中国品牌通过新能源汽车成长起来,拥有强大的市场份额。 4月份,自主品牌零售额79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5%。 整体市场份额为48.2%,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今年前四个月2023年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企业,中国品牌累计销量份额为49%。
与上述一组数据类似,中国品牌的电动化转型比例远远领先于合资企业和豪华品牌。 4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6.5%; 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为23.8%; 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4.4%。
汽车出口也很有趣。 据乘联会统计,4月份乘用车出口(含整车和CKD)30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3%。 1-4月乘用车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115%。 其中,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1万辆,同比增长1028.5%。 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如下:
2023年4月厂商零售量排名中,比亚迪以19.4万辆的销量占据第一,长安汽车以10.2万辆的销量超越上汽大众进入前三。 前十名中有四个是中国品牌。 长城汽车跌出零售榜前十名,以7.4万辆位列批发榜第九名。 奇怪的是,奇瑞的批发销量是11.9万辆,但零售销量却连6万辆都不到。
车型销量方面,完整名单尚未公布。 乘联会透露,4月份有9款车型批发销量超过2万辆。 分别是:Model Y 49,059、比亚迪秦 42,202、比亚迪元 39,160、比亚迪宋 35,836、比亚迪海豚 30,462、Model 3 26,783、朗逸 26,688、轩逸 24,975、爱安 Y 21,065。
小编表示:自年初武汉东风联合促销以来,这几个月各地加大了刺激汽车消费的力度,4月份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效。 55%的同比增速是中国汽车市场久违的局面。 不过,从中国品牌的份额以及前几名厂商的排名来看,显然自主品牌并不是首当其冲的车市复苏浪潮。 相反,合资企业却能松一口气。
虽然这两年我们看到中国品牌产品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消费者已经不再认为购买自主品牌来挽回面子有什么问题。 一些合资品牌甚至开始接受与中国品牌产品的比较。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真正做得好的、被市场销量证明的中国品牌其实太少了。 说起来,主流市场是比亚迪,高端市场是理想、蔚来等新品牌,但销量基数还比较小。 规模虽小,但吉利和长安能做到这一点甚至都不容易,不可否认的是2023年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企业,合资公司在稳定的质量和品牌效应等维度上仍然具有市场影响力。 中国汽车消费实现市场本土化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两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