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兰生
“特斯拉涨价了,太独特了。”
当人们热切期待“19万元买特斯拉”时,4天之内,特斯拉正式宣布两次涨价。 首先2030年汽车价格,Model 3和Model Y起售价上涨2000元,随后新款Model S和新款Model X全系车型价格上涨19000元。
作为车市价格战的“始作俑者”2030年汽车价格,特斯拉的反击让人惊呼:价格战要陷入僵局了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特斯拉的涨价或许可以给价格战中的车企更多的喘息空间,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残酷淘汰已不可逆转。 这也是前不久上海车展上车企高管的共识。 。
尽管多数高管对价格战表示反思和不以为然,但车展期间,各方力量争相推出新车,不少新车设定了新的价格“下限”。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3月份是库存车的价格战,4月份之后就是新车的价格战”。 在他看来,汽车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
销量没有增加,公开战变成了暗战。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价格战是车企高管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场从3月份开始的车市油价、电价大战似乎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反而出现了一些变化。
借用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价格战是3月份的一个话题。 4月份,车企从“降价潮”转向“定价潮”(低价)。 市场上很多新车的价格都超出了预期。 价格如此之低,以至于一些业内人士甚至无法承受成本。
举几个例子。
曾经标榜“不会做20万元以下产品”的极氪汽车,推出了起售价仅为18.98万元的极氪X,进军“20万元市场”; 广汽旗下Aion豪品品牌Hyper GT此前曾被预测售价超过35万元,但起售价仅为21.99万元。 飞凡F7售价20.99万元,比此前公布的预售价低了7万多元。
别克E5是合资品牌上汽通用汽车推出的一款五座智能电动SUV,被誉为“价格屠夫”。 售价20.89万元至27.89万元,相当于自家燃油车昂科威PLUS的终端售价。 它已经上市十天了。 订单量突破8,000台。
一直在价格战中咄咄逼人的比亚迪,于4月底推出了新车海鸥,售价区间为7.38万-8.98万元,进一步低于上海车展期间公布的预售价格(7.88万元)。 -95,800元)。
乘联会在《2023上海车展趋势发现》文章中指出,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不容小觑。 现在的价格战已经演变成新车,相当于从“公开战变成了秘密战”。 车展前后新车定价更加理性务实,不少新车几乎已经定价到成本价。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激烈的价格战并未对车企销量增长产生明显影响。
▲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销量排名,图片来自乘用车联席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3月,国内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26.2万辆和51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7.3%。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虽然保持同比增长,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
此外,经销商库存仍处于高位,3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
▲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图片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总体来看,一季度汽车销量并未达到理想水平。
不少车企高管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采访时,均表达了对价格战的不满,并强调要回归汽车品牌价值。
诚然,价格战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会给品牌造成很大的伤害。
但将转移到新车上的价格战似乎无法避免。 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
“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这种大幅度割肉的定价模式对于弱势品牌而言,长远来看是走不下去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能保证今天能否生存下来,那么未来的意义是什么。” 会分析并指出。
降价空间仍有,战争将更加残酷
竞争的异常激烈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无疑得到了体现。 百余款全球首发车型亮相,新能源汽车成为绝对主角。
造车新势力、传统自主车企、合资车企都在发力。
尤其是电动化转型进展缓慢的合资品牌,也在加速转型。
上述别克推出E5纯电动车型,就证明其直接打开了主流市场的产品布局。 第一款产品彻底打破了以往品牌的定价体系; 丰田、大众等品牌也相继宣布将加大中国研发的权重。
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价格战的背景下,这样的转型势在必行。
深兰汽车CEO邓成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合资燃油车核心价格区间。 在此压力下,“合资燃油车将对自主品牌燃油车发起价格战”。 为了抢占自主燃油车的份额,保持销量,今年15万元以下燃油车市场的争夺将会非常激烈。”
《财经十一》分析认为,由于大型合资车企的供应商还在赚钱,合资燃油车还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因为其成本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在此情况下,面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大的压力,燃油汽车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筹码。 真正残酷的价格战还没有开始。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挤压燃油汽车。 图片来自浙商证券。
杨大勇还认为,汽车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 “中国还有150多家汽车企业,这说明价格战还不够激烈,还没有到大家都无法生存的地步。”
在他看来,自主品牌或合资品牌、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都非常有竞争力,未来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实际情况来看,价格战并未停止。
一周前,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欧拉推出了一款新车——2023款欧拉芭蕾猫。 配置升级的同时,价格相比2022款有所降低。
此外,多地还在持续刺激车市。 广州、深圳、苏州、宁波、余姚等地相继推出新一轮汽车消费补贴。
▲部分地方汽车消费补贴活动由无棉财经整理制作。
激烈的竞争伴随着激烈的洗牌,这也是行业的共识。
例如,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的三年淘汰赛已经开始,并将从今年持续到2025年,他称这段时期是“这个行业最愉快的三年”。 这一时期汽车厂商比拼的是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就像木桶理论一样,不能有任何短板。
“2025年五家领先企业的地位很可能会保持到2030年,但这五家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
华为余承东也认为:“未来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会像飞机制造业一样激烈,你看看过去有多少家飞机制造企业,最后空客和波音才是主要参与者” .'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最终的主要参与者不会超过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