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湖北东风雪铁龙打响2023年汽车降价热潮的第一枪,不少车主已经处于观望状态。 一旦汽车品牌开始进行价格内卷,无论是不是刚需买车的消费者,一般来说都会或多或少感到兴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哪些5类车不值得买。
1、减少幅度小于3万
在可预见的2023年,汽车降价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除少数新能源车型外,传统燃油车都难逃降价命运,且降幅不会小。 在我们最初的印象中2023卖的最好的车型有哪些,跌幅较大的基本上都是冷门车的代表。 不过,到了2023年,如果一辆车的跌幅在3万以内,基本上就不用考虑了。 毕竟,你可以选择的空间太大了,没有必要看车企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面孔。
2023年,日系车的销量神话或将破灭。 对于那些紧凑型轿车来说,日子会更加艰难。 现在大家都知道,雪铁龙C6在湖北限售12万元。 在这样的价格优势面前,十万的轩逸一下子就显得没有优势了。
试想一下,如果福特蒙迪欧降到12万元,君威降到12万元,那么再花10万元购买日系紧凑型车显然已经没有必要了。 毕竟中型车肯定比紧凑型车拥有更多的空间、安全性和配置。
2、价格超过20万元的不明品牌新能源汽车
由于之前的政府补贴和一系列优惠政策,除了老牌国产品牌外,不少造车新势力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一幕似乎让我们想起了10年前的国内手机市场。 当时各种名牌手机层出不穷,但现在能叫出名字的已经屈指可数了,大部分都已经落入了历史。 在长河中,我们国内的新能源车型似乎也在经历这个时期。
其实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型从产品力上来说都还不错,但这也要看品牌。 比如现在的龙头车企,在品控、质量、售后等方面都有保证,但价格会比较高。 还有一些小众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价格相对较低,日常通勤没有问题。
但问题最大的是一些价格高、品牌力弱的新能源汽车。 现在行业环境不景气,连这些车企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如果你出于热衷支持国产汽车而购买这些品牌的汽车,而汽车公司破产了,或者成为其他品牌的代工,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哭了。
3.二手车新车大优惠
如果要说,车企这次大降价,最糟糕的不是试图清理库存的合资品牌,而是积累了大量汽车的二手车经销商,以及消费者。 3月份之前购买高价二手车的人。
以雪铁龙C6为例,仅限湖北省内销售。 二手车商以1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辆车,车子还热乎乎的。 官方售价下降了9万元。 消费者迷茫,二手车商更迷茫。 想要买车的消费者还是可以观望一下,千万不要购买新车价格下降太多的二手车。 如果降价后新车和二手车的差价只有1万到2万,新车甚至会和原车有差别。 二手车价格都是一样的,买二手车就亏大了。
一旦新车价格大幅下降,二手车的降幅只会更大。 而且随着新车数量的增加,二手车就会更加不受欢迎,二手车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因此,目前的二手车更像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对于想要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等待并没有什么错。
4、销量低
2023年对于车企来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 总体经济环境低迷。 为了刺激消费,车企想要生存就只能用价格来换取销量。 当然,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会购买。 买车的时候不能只看价格。 如果合适的话还应该看看这款车往年的销量。
如果这辆车的价格大幅降低,而且现有车很多,那么很有可能是一辆无法正常销售的库存车。 对于这些车型,车企可能会计划在该车型售完后立即切断该车型的生产线。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通常销量比较低的车型时需要慎重考虑,以免买不到配件。
除了大众品牌的低销量车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我们常说的小众车型。 一般来说,这些小众车型通常都有比较大的跌幅,市场保有量也不大。 如果大众品牌销量低的汽车的零部件以后买不到,那么大众品牌的汽车以后可能连4S店都找不到,连普通的保养都会变得很麻烦。 因为太低的销量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倾销这一波之后直接退出中国市场。 这个时候,那些购买冷门车的车主,不会对情绪感兴趣,而是悲伤。
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特斯拉与国产品牌、合资品牌的关系就像苹果与其他安卓手机的关系一样。 特斯拉凭借其领先的自动辅助驾驶,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就像苹果在系统和芯片方面碾压安卓手机一样,其他安卓手机也只能在拍照和黑科技方面进行弥补。
这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是一样的。 在高端品牌领域,国产新能源汽车想卖多少,只能看特斯拉的脸面了。 只有特斯拉涨价,他们才能跟风。 一旦特斯拉降价,他们就必须跟风2023卖的最好的车型有哪些,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因此,2023年想要购买4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一定要保持清醒。 特斯拉年初的大幅降价,已经在背后捅了一波消费者的刀。 要知道2023年的价格战将会愈演愈烈。 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如果特斯拉第二波降价到来,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尤其是30万以上价格的新能源汽车能否生存还很难说。
下一次,我们不妨再等等。 即使你的预算充足,也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吹来的。 我们还是要明智地花钱,尤其是在高价的新能源车型上。 保持理性,擦亮眼睛,不要太相信车企不会降价的宣传和销售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