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各大车企陆续公布4月份销量数据,不少车企重回增长轨道。 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142.9万辆,同比下降5.6%,环比增长36.6% 。 这是今年最强的月份(一月至四月有所增加)。 速度分别为-21%、-79% 和-40%)。
但疫情冲击下,车市“马太效应”加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前十五名车企市场份额已达79.8%,市场洗牌正在悄然进行。
车
三大细分市场中,轿车依然是最大的细分市场,4月份销量69.3万辆,同比下降9.4%,环比增长39.3%。 具体来看各车型,前15名车型中有10款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奥迪A6L,它也是当月豪华车销量冠军,同比增长127.5%至13,881辆。 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奥迪A6L正处于换车期,基本没有优惠,所以终端表现不佳。 目前A6L的终端优惠在6万-7万元左右,加上4月下旬年度改款车型的上市,共同推动了其销量的提升。
英朗的市场表现也比较不错,4月份销量22880辆汽车销量4月排行榜品牌车,相比去年同期几乎翻倍。 平心而论,英朗的产品力其实并不弱。 最大的问题是整个三缸系列的市场接受度较低。 3月31日,英朗推出英朗车型,采用老款英朗1.5L四缸发动机,传动系统匹配6AT变速箱。 更换这套动力总成后,英朗的市场表现迅速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4月底汽车销量4月排行榜品牌车,英朗新增了一款1.3T轻混车型。 在原有1.3T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48V轻混系统,缓解三缸发动机的抖动。 价格比旧型号要高。 1.3T也有所降低。 至此,英朗已完成1.5L换1.0T、1.3T轻混换1.3T。 未来销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负增长的五款车型中,有三款来自大众品牌,分别是速腾、桑塔纳和迈腾。 帕萨特甚至没有进入前十五名。 这从侧面反映出大众品牌神话正在逐渐瓦解。 一方面,在这一轮产品更新换代中,以亮达为代表的日系车强势崛起,大众的产品优势不再明显; 另一方面,帕萨特、途观L、迈腾等产品在中国保险研究院的碰撞测试中表现不佳,打破了消费者对德系车的传统认知,市场舆论开始向日系车倾斜。 不过,南北大众的根基毕竟就在这里,市场体量依然位居前两名车企之列。 其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还是由新产品决定。
SUV
SUV是4月份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的细分市场,销量增长2.2%至66.1万辆。 虽然上榜的自主SUV数量没有上个月多,只有五款车型,但仍然排名靠前,占据前三名,表现依然出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安CS75车系,销量连续突破2万辆,位列细分市场第二,增速高达168.2%。 自去年成都车展上市以来,凭借出色的产品能力,销量持续走高,不仅拉动了CS75系列的销量,也带动了长安品牌的整体销量。 可以说是长安汽车最大的功臣。
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比亚迪宋,4月份销量15,967辆,同比增长715.5%。 如此大的增幅是由于去年同期比亚迪宋Pro尚未上市,而上一代宋的市场表现不佳。 不过,宋Pro产品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从上市后的第一个满月开始,除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2月份外,月销量都保持在万台以上。
在合资领域,东风本田恢复得很快。 虽然地处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武汉市,但在“全民抗疫”倡议下,已迅速复工复产。 CR-V也恢复了往日的实力,不仅实现了3.7%的同比增长,还夺得了4月份合资SUV销量冠军。 此外,CR-V的姊妹车型皓影也表现出色,4月销量12581辆,首次进入SUV销量榜前15名。 它与RAV4的差距只有千辆,可见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奇骏是4月份顶级车型中降幅最高的车型。 虽然绝对销量依然是15033辆,但它曾经是一款能够冲击合资SUV销量冠军的产品。 这个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 原因也很简单。 产品太旧了。 这一代奇骏已经上市6年了。 所有参赛者均已完成升级。 其产品力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只有升级才能解决问题。
多用途乘用车
MPV市场仍然停滞不前。 4月份销量仅为7.5万辆,同比下降26.4%。 相当一部分车型仍在下滑,远远落后于轿车和SUV的表现。
从根本上来说,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MPV并没有太多的家用属性。 它们要么用来“拉货”,要么用来“拉人”。 它们只是一种工具车辆。 因此,MPV市场的格局一直比较稳固,在低端“面包车”、中高端商用车等刚需市场表现良好。 这两个刚需市场的代表车型是五菱宏光和别克GL8,同样保持着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
但同时,由于消费者并不将MPV视为家庭用车,奥德赛、艾力绅、传祺GM6等车型的销量始终停留在3000辆左右,一直无法提升。 像比亚迪宋MAX这样的家用MPV,曾经短暂的巅峰,也随着细分市场车型的增多而跌落神坛。 显然,家用MPV的市场容量也就这么大,还需要面对同价位SUV的强力冲击。 短期内生存的可能性不大。
写在最后
在经历了2、3月份销量的大幅下滑之后,4月份的这份答卷也算是一剂强心剂,给了我们更大的希望。 不过,也应该看到,4月份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车市并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报复性增长”,仍处于下行轨道。 那么,2月、3月损失的销量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弥补呢? 或许正如中汽协此前预测的那样,全年形势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