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解决方案:再聊中国汽车:新能源与并购

   日期:2023-11-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46    
核心提示:先生进行了专访,听取了他对新能源汽车、并购以及新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的战略等热点问题的看法。这些因素在各国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也会不同。此外,根据该计划,中国将努力在2015年前生产并销售50万辆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海外资产您有什么建议?

汽车新闻网报道】2012全球汽车论坛即将拉开帷幕。 德勤将再次作为赞助商出席本次论坛,与与会者分享他们对中国汽车的新研究、新观点、新建议。 近日2023年最建议买的新能源车10万以下,组委会派出实力雄厚的记者团队对德勤全球汽车行业领导人乔先生进行专访,聆听他对新能源汽车、并购重组、中国汽车战略等热点问题的看法。新环境下的汽车企业。

Joe 先生是德勤有限公司的全球汽车行业领导人,领导德勤全球汽车行业合作伙伴和专业人士加强客户关系,发展和传播全球行业观点,并支持旨在增强战略服务能力的各种活动。市场。 。 同时,Joe还担任德勤成员所的福特全球客户首席合伙人,为福特全球提供包括管理咨询、企业风险管理、税务和财务咨询服务在内的跨学科解决方案。

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去年的全球年度汽车论坛上,您给我们分享了德勤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我对此仍记忆犹新。 一年过去了,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德勤在这方面的新进展吗?

答:在2011年全球汽车论坛上,我们并没有深入探讨对其他替代动力汽车的兴趣。 不过,此后,我们也发布了针对80后(19-31岁)汽车消费者的年度研究报告。 该调查首次纳入了来自中国的受访者。 接受调查的其他市场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

德勤对汽车行业“80后”消费群体的年度调查显示,中国年轻汽车消费者对替代动力汽车非常感兴趣,但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新能源汽车。 表示下次购车计划会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人(占比50%)中,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的仅占4%。 剩下的46%将选择混合动力汽车。 当被问及未来五年会开什么类型的汽车时,只有7%的人表示会选择新能源汽车,而42%的人支持混合动力汽车。

鉴于80后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兴趣,这一代人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广泛接受的转折点。

除了引起强烈兴趣外,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消费者在对新能源汽车表现出兴趣的同时,也关心续航里程、价格以及影响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便利性的众多因素。 混合动力车无疑在普及性和实用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消费者将混合动力技术视为可靠性和便利性的结合。 然而,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仍将面临各种技术挑战。

传统内燃机燃油效率的提升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 德勤的调查还显示,随着内燃机汽车运行更清洁、更省油,消费者对替代动力汽车的兴趣正在减弱。

最终,燃料的稀缺和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不断进步和普及。 然而,汽车制造商及其合作伙伴可能还需要10年的时间来开发技术和建设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轻松使用。

问:我对去年报告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潜在购买者和购买者比例最小的是日本,为48%,最大的是中国,为93%。 “但据我们了解,借鉴LEAF的销量数据,日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众接受度和使用量都是最好的。相反,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大多数购买还是在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交叉点,对此您怎么看?

答:我们认为有很多因素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 它们包括以下几点:

——燃油价格的变化,以及燃油价格波动引起的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增加续驶里程、缩短充电时间、降低购买和拥有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技术创新。

——被视为新技术“早期采用者”的汽车消费者群体的规模。

——与驾驶习惯/爱好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政府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的激励政策。

这些因素因国家而异,因此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但如前所述,日本市场可能会比其他市场实现更大的渗透率。 日本基础设施良好,驾车距离普遍较短。 日本消费者一直被认为是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

就中国而言,国家能够快速制定新政策无疑是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此外,中国致力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取代现有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首次购车者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在该市场的积极因素。 但由于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仍在中国境外进行,中国仍需要继续进行大量投资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 然而,就像日本整车厂和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一样,现在有机会让这些投资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并将其推广到全球其他市场。

问:中国国务院近日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确定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战略方向将是纯电动驱动,因此我国现在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此外,根据规划,我国力争到2015年产销新能源汽车50万辆。不仅如此,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能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量销量超过500万辆。 很多人认为这个目标太高了,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吗?

答:实现这些目标将是一个挑战,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可行推广降低了汽车拥有成本,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了便利性。 IHS数据显示,预计到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将超过1.05亿辆,其中3040万辆将来自中国。 根据我们的电动汽车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对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4%。 因此,截至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在60.8万辆至120万辆之间。

问: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增速持续放缓。 不久前,广州的限制政策给其他城市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政策不利的情况下,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无法实现销售目标,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 您对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何看法?

答: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二四线城市为那些在小型低成本汽车领域拥有强势地位的制造商提供了发展机会。 预计大部分市场需求将集中在这些小城市,当地用户需要与其工资相匹配的小型廉价车辆。 因此,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满足国内市场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发展优势,并有机会争夺国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价值是最高、最重要的标准,中国制造商的增长能力将取决于其车辆的质量、价格和可用性。 事实上,如果在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之间进行选择,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会选择品质好的品牌。

然而,中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挑战是外国品牌的产能过剩以及中国与国际品牌之间普遍存在的质量差距。 尽管JD Power的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1年,中外品牌的质量差距缩小了34%,但可能要等到2015年甚至2018年才能实现与外资品牌的质量平起平坐。 因此,中国制造商需要缩小与国外汽车制造商的质量差距,才能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问:全球金融危机后,汽车行业掀起了并购浪潮。 您认为下一波并购浪潮何时到来?

答: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品牌过多,生产力过剩,这必然导致整合和并购日益频繁。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成熟市场寻找收购机会,为他们提供新技术和消费市场。 中国政府可能会发挥一定作用并影响这些并购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但至于这一天何时到来,我们无法预测。

问:并购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研究表明,75%的并购活动都是不成功的。 潜在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据我们的经验,企业并购未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包括合并后系统和流程整合效率低下(包括业务部门和职能重叠)、融合不同企业文化的人才挑战,导致知识和顶尖人才的流失,以及与长期业务战略相冲突的管理层期望。 虽然这些问题都不是汽车行业独有的,但汽车高管应该跨行业了解这些失误,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问: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热衷于收购海外汽车品牌和资产。 您认为他们购买这些品牌合理吗? 您对中国汽车企业收购海外资产有什么建议?

答:海外资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些战略机会2023年最建议买的新能源车10万以下,包括接触新技术、品牌和市场。 在国内,这些海外资产使中国企业能够向中国消费者引入新技术,并收购吸引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的知名品牌。 从长远来看,这些海外资产也为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开展全球经营提供了机会。 由于中国产品的质量差距(实际的或感知的),中国企业将通过收购海外资产来实现其最大利益,其主要目的是支持国内增长。

问:您如何评价吉利目前对沃尔沃的经营?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根据公司规定,我们不方便对公司的具体活动或业绩发表评论。

问:您是否知道中国NEVS在Sabb破产后收购了其资产?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您认为本次收购会成功吗?

答:根据公司规定,我们不方便对公司的具体活动或业绩发表评论。

问:近年来,许多跨国汽车制造商倾向于通过技术合作或交叉持股的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直接并购。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伙伴关系真的有帮助吗?

答:如今,许多公司开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而不是长期/永久的组合。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并购有一定的理由和好处,包括提高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的灵活性、能够在双方需要的关系结束后立即退出合作以及保护双​​方。 此外,现在许多科技和能源公司也活跃在汽车行业。 尽管这些企业需要与汽车制造行业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但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不适合并购。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问: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合并失败了,但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合并似乎进展顺利。 您能否分析一下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答:根据公司规定,我们不方便对公司的具体活动或业绩发表评论。 然而,根据我们的经验,以下因素是成功并购的关键:

——清楚地识别和理解所需的协同效应

——通过详细规划和高级管理层的参与加速整合进程

——继续专注于服务客户而不是转向业务流程、IT系统和产品线的内部整合

——与客户、员工、合作伙伴、投资者、媒体进行频繁、清晰的沟通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