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经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成绩有什么意义吗? 回复中,点赞最多的是:结果可以证明你在一件事情上有多努力。
你越努力,你就会越幸运。 这或许是对努力工作的人或事最好的安慰。
汽车市场也是如此。 虽然一年的销售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成绩意味着更多消费者认可了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 也代表着这家车企正在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做出的努力。
比如长安。
从2017年的短暂低迷到2020年的全面爆发,长安越努力,成绩就越出色。 越来越好的长安,却面临着缺芯缺电、疫情反复、竞争加剧的环境。 2021年考卷越难,长安的爆发力就越强。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集团2021年累计销量突破230万辆,同比增长14.8%。 其中,长安中国品牌汽车2021年累计销量175万辆,同比增长16.7%; 长安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23.1%。
这是继2020年之后,长安汽车销量连续第二年突破200万辆,并且还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面对如此高质量的成绩单,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已进入历史“最长安全”时刻。
一个不偏科的“尖子生”
如果剔除合资板块,单看长安中国品牌乘用车,长安120万辆的批发量在国内市场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五。 仅落后上汽大众5万分,位列自主品牌第一。 与吉利相比,差距已缩小至13万以内。 这个成绩,是不折不扣的“优等生”。
而你看长安的成绩单,长安几乎在每一个科目上都有90分的表现,包括轿车、SUV、新能源、国外市场、高端领域。 这是一个不偏科的“尖子生”。
我们先来看看SUV。 它一直是长安的核心。 2021年,SUV依然扮演着长安家族顶梁柱的角色。
其中,CS75系列在2020年超过20万辆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28万辆,是目前整个SUV市场仅次于哈弗H6的又一神车,并且创下了月销量突破的新纪录。几个月内销售 40,000 台。 。
如果说2020年长安在SUV市场上依然独树一帜,那么去年,它终于能够独树一帜了。 2021年,CS55系列年销量突破14万辆,其中第二代功不可没。 自去年9月推出以来,短短4个月时间订单量已突破8.5万台。
轿车曾经是长安汽车的“致命弱点”,但去年凭借逸动PLUS的强劲表现,逸动系列为长安家族贡献了17万辆的销量,再加上锐程CC的稳步推进,至少在10万辆——级家庭轿车市场长安汽车销量排行榜,长安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然后是新能源市场。 目前,一线自主品牌除比亚迪主攻EV、混合动力外,包括吉利、长城、奇瑞等,新能源产品渗透率并不高。 2020年长安自身新能源销量仅为4万辆,但到2021年,长安新能源销量已达到10万辆,同比增长225.3%。 奔奔E-star作为新车贡献了7万多辆,整体渗透率为8.3%,高于吉利。 这无疑为长安后续的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但相比销量的提升以及轿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天雅君看来,对长安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品牌力的崛起。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平均终端销售价格超过14万的UNI家族总销量在2021年已突破12万辆,两款新车UNI-T+UNI-K的月均销量已突破10,000台。 在高端系列中,UNI系列销量仅次于领克品牌。 毫无疑问,中高端产品已成为长安汽车新的销售增长极。
独立部门扛起大旗
如果我们看一下长安汽车集团的总销量,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亮点:长安汽车的独立板块扛起了整个集团的销量大旗。
去年,长安中国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76%。 2020年,这一数字为75%。 不要低估这 1% 的改进。
首先,2020年的总销量是200万辆。 2021年达到230万辆的高基数后,仍有1%的增幅,表明自主细分市场增速高于集团,且远高于合资细分市场(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长安林肯);
其次,这个76%的份额在一汽、东风、上汽、广汽等一线国家队中确实是第一。 毋庸讳言,一汽、东风等央企并没有任何改变合资强、自主弱格局的迹象。 虽然上汽和广汽这两年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但仍然需要合资。 长安其实很早就摆脱了控制。 马自达和福特依赖的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自力更生”的国有车企,甚至反向向合资企业输出技术和资本。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长安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从2009年开始,长安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 短短十几年时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100亿。 无论是5%的份额,还是总投资1100亿,这两个数字在所有自主品牌中,甚至在外资车企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至此,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巨大的研发投入为长安自主品牌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技术和设计进步。
例如,三个核心项目。
事实上,目前主流的自主发动机,除了奇瑞之外,包括吉利、上汽和广汽,都或多或少有外资的影响力。 长安则不同。 从零部件到关键技术总成,大部分都是自主研发。 除了在产能方面不被别人控制之外,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长安能够实现2.0T+8AT的高效率和高效率。 强劲的动力总成在13万元左右的市场上很受欢迎。
比如最近推出的UNI-T 2.0T版本起售价仅为13.79万,而领克02等同类车型基本都在15万起售。
与科技相比,消费者对长安印象最直接的改变来自于造型。 位于意大利都灵的长安设计院,源源不断地为长安轿车和SUV的设计突变提供灵感:来自2019年第一代的重磅炸弹; 到2020年UNI-T的出现,如今UNI-V品牌的推出,毫不夸张地说,长安设计已经成为国产产品的新天花板。
技术和设计的飞跃,使长安的中国品牌成为集团的销售主力。 这是长安“长治久安”、稳定市场、持续提升的基础。
2022年,长安新机遇
虽然长安集团至今尚未公布2022年的销量目标,但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核心支柱长安系列永远不会满足于年销量120万辆。 销量缺口不到13万。 势必挑战吉利中国第一的地位。
那么,长安的机会在哪里?
首先,UNI-V极有可能成为长安汽车今年的核心增长点之一。 一方面,1.5T高端配置13.49万的价格并不高,基本落在星锐和秦PLUS DM-i的价格区间内。 在这个价格区域,自主品牌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影豹、名爵5的热销也表明中国消费者对运动型家用轿车的青睐; 再加上UNI-V独特的造型设计,估计月销量突破1万辆问题不大,年销量10万辆还是有希望的。
第二款是长安蓝鲸iDD混合动力车。 对于长安来说,这是一套全新的动力总成。 它首先用于UNI-K。 从媒体试驾体验来看,油耗和动力表现都还不错。 今年又是自主品牌混合动力爆发之年。 而且,有消息称,今年蓝鲸iDD混动有望搭载在价格较低的二代和欧尚品牌上。 相信能为长安家族贡献年销量超过5万辆。
然后是新能源市场。 华为与CATL联合打造的高端品牌Avita,首款新车Avita 11由华为HI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支持。 还可以在4秒左右控制0到100秒。 它非常强大。 参考姬氪的市场表现,今年第三季度上线数量预计将突破万台; 而相对实惠、经济的长安C385已经蓄势待发。 无论是媲美新势力的造型,还是媲美30万级电动车的智能,C385都有望推动长安新能源Go更上一层楼。
此外,二代的焕然一新以及二代的强劲表现,也为长安汽车今年冲击更高的销量提供了新的机遇。
总结
长安这两年给外界最大的感受就是越来越稳:销量稳定,爆款车型持续畅销,几乎每一款推出的新车都不会让消费者失望; 与此同时,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改良、科技、设计的标签开始在人们心中扎根。 不知不觉中,长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实力,这样的长安无疑进入了最值得期待的市场。
2021全年SUV销量排行榜公布:哈弗H6位列第一,Model Y进入前十
与2021年轿车销量增长类似,SUV市场在2021年也出现反弹。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SUV市场累计销量达到922.1万辆,同比增长3% %。 面对缺芯和疫情双重压力下,车市能有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
我们来看看SUV市场销量前十的车型。
NO.1 哈弗H6
哈弗H6在SUV市场堪称YYDS,销量和口碑压倒性的。 2021年,其累计销量达到35万辆以上,月均销量在3万辆左右,成绩相当不错。
NO.2 长安CS75
自上市以来,长安销量一路飙升,目前已取得年销量第二名的成绩。 蓝鲸出色的动力和丰富的配置选项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NO.3 本田CR-V
东风本田CR-V能够取得合资SUV年销量第一,与其高可靠性、低油耗等优秀的产品能力密切相关。 其2021年累计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下降8.5%,非常不错。
NO.4 丰田RAV4
2021年SUV销量前五名中,大众途观已不复存在。 RAV4和CR-V开始流行。 RAV4继CR-V之后,成为2021年销量排行榜第二大SUV。 与CR-V相比,RAV4销量虽然不高,但同比增长了17.3%,势头非常强劲。
NO.5 比亚迪宋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让比亚迪在销量增长上取得长足进步。 2021年其销量达到20.1万辆,同比增长12.7%长安汽车销量排行榜,在SUV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五,非常出色。
NO.6 吉利博越
博越是又一款进入SUV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国产SUV。 2021年销量为19.1万辆,同比下降9%。 虽然销量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款值得购买的产品。
NO.7 本田XR-V
CR-V进入前十,XR-V也不甘落后。 2021年销量达到19.1万辆,同比增长17.8%。 与CR-V一起构成了本田最大的CP。
NO.8 大众途观
现在途观汽车的颓势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是销量表现不强,更重要的是口碑崩盘、中保研撞车事件、颗粒捕集器堵塞等因素正在导致途观走下神坛,消耗殆尽。 投资者也逐渐放弃了这款曾经神圣的汽车。
NO.9 特斯拉 Model Y
特斯拉2021年实现销量16.9万辆,特斯拉Model Y也进入2021年销量排行榜前十,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快速普及。 在政策推动下,未来特斯拉销量有望进一步上升。
NO.10宾至
缤智是XR-V的兄弟车型。 虽然定位为小型SUV,但销量却非常不错。 2021年销量达到16.7万辆。 其丰富的配置、不错的外观以及本田的口碑是其热销的重要原因。
除上述车型外,昊鹰、逍客、宝马X3、奥迪Q5、长安CS55也进入SUV销量前15名。
写在最后:
从2021年SUV整体销量表现来看,哈弗H6依然是自主SUV的领头羊,新能源汽车也呈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 随着新能源的普及,未来SUV销量排名可能会发生更多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福特2021年在华销量近62.5万辆 同比增长3.7%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1月14日公布2021年销量数据。2021年共销售汽车624,802辆,同比增长3.7%。 尽管受到COVID-19疫情和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但“福特中国2.0”计划的顺利转型和阶段性成果,使福特在SUV、智能科技和林肯国产车型等方面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其中,林肯品牌市场表现出色,全年销量达到91,621辆,同比增长48.3%,创下该品牌进入中国以来的最佳年度销售记录。 全年福特品牌乘用车累计交付237,646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受商用车市场表现低迷影响,福特品牌、江铃品牌商用车全年销量264,237辆。
“福特全球Ford+计划的首要任务是视客户为家人,打造与众不同的产品和体验解决方案,建立始终伴随客户的客户关系,持续提升用户体验。这一计划正在引领中国的变革正在带来我很高兴看到‘福特中国2.0’计划正在实施并开始结出硕果。” 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表示,“我们中国团队致力于电动化、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产品和服务体验的创新和积累,在2021年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年轻、更智能的高端车型通过电动化和销售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加大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带来更多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和技术。
电气化进入新阶段,Mach-E开始交付
2021年,福特汽车将全面加速其在华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 国产福特Mach-E已于去年12月正式交付,开启了中国车主的福特Mach-E之旅,首次为国内电动汽车用户带来智能纯电动SUV的驾驶激情和乐趣。
此外,福特还率先推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包括开设并运营25家福特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专卖品牌城市店、率先采用直营模式、通过数字化方式注重全时用户关系的体验,以及更便捷的充电网络和充电体验,将进一步深化福特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投入,加速福特品牌的电动化转型。
林肯创下品牌进入中国以来最好销售纪录
2021年,林肯全年销量达到91,621辆,同比增长48%,成为增长最快的传统豪华品牌之一。 其中,国产SUV“三剑客”齐聚,全年共销售82835辆,占总销量的90%。 林肯冒险家全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57%,成为细分市场的热门车型; 林肯品牌打造的“智能新一代汽车”全新林肯Z在广州车展全球首发并开启预售,以极具创意的全新设计和突破想象的智能科技,重新定义了体验。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 截至目前,订单已超过2300辆。
福特SUV和高端轿车市场表现稳健,继续成为销售主力
即使在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双重影响下,福特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仍达到237,646辆; 第四季度销量达到72,743辆,环比增长18.1%。 福特品牌SUV和高端轿车的稳定表现,成为2021年福特品牌乘用车的表现亮点。其中,以福特探险者、福特锐界、福特锐界为代表的福特SUV车型阵营,全年表现不俗。年。 福特探险者全年销量同比增长43.4%。 新款福特凌宇自上市以来销量稳步攀升,连续多月实现环比增长; 首款战略车型福特EVOS 于去年11月底开始交付。 其智能科技支撑下的时尚潮流和非凡驾驶乐趣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销量不断攀升; 随着福特精英版在广州车展上的发布,福特品牌为中国SUV消费者提供了极其丰富多样的选择。
轻型客车和皮卡继续成为商用车稳定增长点
2021年,由于整体经济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商用车市场整体下滑。 福特品牌及江铃品牌商用车全年在华销量合计264,237辆(不含江铃品牌商用车出口销量14,294辆),略低于去年同期; 其中,以福特全顺、江铃特顺为代表的轻型乘用车以及江铃品牌皮卡车型在市场下行压力下仍呈现增长,同比均增长4.9%。 其中,轻型客车在中国销量创历史新高,达94,105辆。
“福特中国2.0”加速全面落地
“福特中国2.0”聚焦产品、技术、创新、合作伙伴、人才五大计划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和完善。 四大中心的布局也初见成效——产品开发中心、新能源中心、设计中心。 福特中国创新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显着提升了福特中国在电动化、产品化、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能力、产品上市速度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福特进一步聚焦消费者需求,深度关注电动化、智能化和客户体验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致力于推出更多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建立全时、全方位的客户关系。 和品牌经验,以更大的决心颠覆自我,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为我们在中国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作为“福特中国2.0”的首款战略车型,福特EVOS 和全新林肯Z均由中国团队设计研发,聚焦中国消费者需求,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两款车型在沿袭品牌设计风格的同时,还结合了符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产品设计、领先同级的智能科技和驾驶体验,赢得了市场的好评。
在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体验等优势领域,福特中国产品团队围绕中国消费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创新。 其中,SYNC+2.0智能移动互联系统和全新L2+级主动驾驶辅助已在新车型系列中全面上线,并基于智能互联全网架构(FNV)打造了智能座舱“更懂你”和“更多认可”系统。 道路智能驾驶等行业领先的智能技术,以及持续优化迭代产品体验的车辆OTA。
在不断升级客户体验领域,福特品牌针对中国消费者家庭化、多元化的趋势特征,融合了“先锋创新”的品牌精神和“待客如亲”的服务理念。 通过升级经销商展厅和服务,整合数字化渠道和体验,以技术创新和家庭友好的客户体验进一步改善全方位的新客户关系。 未来,整个福特品牌的产品、服务以及线上线下的客户接触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中国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附加值。
起源于中国的“林肯之道”已全面进入2.0时代,以“数字赋能、体验共创”构建全新的客户体验生态系统,逐步建立“永远在线”的新型客户关系。 同时,以“美式奢华俱乐部”的设计理念,创新打造全新林肯之道体验中心,开创林肯新零售2.0时代。 全新林肯之路体验中心将最纯粹的美式奢华体验、生动丰富的一体化数字互联、多元化的生态客户共创体验空间完美融合,使其成为建筑、体验、社交的“潮流风向标”。 截至2021年底,已有5个新的林肯之路体验中心正式落成。
展望2022年,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的疫情和芯片短缺仍将对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福特仍将不遗余力坚定推进福特+计划在中国的落地,加速“福特中国2.0”业务转型,进一步推动电气化战略全面实施。 福特中国将继续聚焦消费者需求,打造更多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提供全时、全方位、有品牌特色的用户体验,更好地践行“更多福特,更多中国”的承诺。
苹果正在逃离虚拟宇宙
2021年堪称“元宇宙”元年。
今年,扎克伯格将更名为meta,并宣布将全部赌注押在上。
随后,谷歌、微软、英伟达等国外企业,以及百度、OPPO、小米等国内企业,可以说从硬件到软件,全球无数企业纷纷涌向这一赛道。
每个人都想在“元宇宙”潮流中分一杯羹。
但当全世界都为“元宇宙”疯狂时,苹果却宣布与其划清界限。
01.苹果内部的“伏地魔”
从苹果对AR设备表现出兴趣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被外界解读为“苹果即将进入元宇宙”。
但这种情况并非如此。
彭博社记者马克在与苹果内部员工交流时了解到一个信息:苹果内部禁止讨论元宇宙。
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我在苹果发布AR耳机时听到这个词,我一定会感到震惊。我清楚地被告知,这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用户可以逃到其中——就像他们在一样/ 对未来的愿景——而这样的想法对苹果来说是禁区。”
谁能想到,“元宇宙”三个字,竟然成为了苹果内部所谓的连名字都提不出来的“伏地魔”。
事实上,这并不奇怪。 库克在 2021 年 9 月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 和 AR 显然是两个不同的词。我不会使用这些流行词。我们只是称之为 AR。”
显然,苹果早就下定决心要在AR和元宇宙之间划清界限。
02.苹果的AR布局
尽管苹果即将推出的 AR 设备仍处于保密状态,但仍然可以从各媒体的预测中了解到一些细节。
彭博社认为,苹果首款头戴式显示产品将采用兼具 AR 和 VR 功能的 MR 产品。
据 The 报道,该头显将配备两个 8K 显示屏、超过 12 个用于手部追踪的摄像头,零售价为 3,00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