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虽然目前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7%,产品技术也日趋成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但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对自己购买的电动汽车感到满意,并且电动汽车价值10万到30万元的还是比较受欢迎。 可以说,消费习惯的培养已经开始见效。 不过,近40%的消费者仍然非常不满意,这个比例也不小,电动汽车产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消费者心态发生变化、企业纷纷站队“全面电动化”、多国相继发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种种迹象表明,汽车新时代终将到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6.2万辆和71.4万辆,环比+0.9%和+0.8%,环比+87.6%和+同比81.7%,继续保持高增长 9月份市场渗透率已提升至27.1%。 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其的接受程度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旁观者转向使用者。
那么,对于已经购买电动汽车的人来说十几万买什么电动汽车,使用一两年后,他们对产品是否满意呢? 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他们愿意花多少钱购买电动汽车? 成为电动车车主的理由是什么?
近日,某强势媒体平台对新能源汽车用户发起问卷调查,旨在调查纯电动汽车消费者对车型的满意度,共收到有效反馈8651份。
近40%的消费者表示不满意
参与调查的网民中,44.29%的人购买电动汽车超过一年,28.73%的人购买电动汽车2个月至1年,26.98%的人购买电动汽车不到2个月。 超过40%的受访者有一年以上的电动汽车使用历史十几万买什么电动汽车,这意味着该调查的可参考性相对较高。
其中,53.46%的人对车辆的整体性能感到满意,8.73%的人非常满意,37.82%的人非常不满意。 可见,电动汽车虽然仍存在续航里程短、车辆稳定性差等缺点,但用户满意度仍然较高。 大家对电动汽车普遍持宽容态度。
不过,近40%的消费者仍然非常不满意,这个比例也不小,电动汽车产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另一个问题“您认为您购买的电动汽车符合官方公布的性能指标吗”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问题上,超过一半(53.8%)的用户选择“基本达到”,6.46%的用户认为“完全达到”。 同样,近40%的用户认为“一点也不”。
中档电动汽车潜力巨大
接受度好,用户自然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产品。
在“购买电动汽车价格范围是多少(扣除补贴后)”的问题中,48.93%的用户选择10万元-30万元,45.48%的用户选择10万元以下,5.58%的用户选择30万元以上。
这说明愿意购买中端产品(10万~30万)的用户已经超越入门车型。 对于擅长在经济型车型领域作战的自主车企来说,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比如,蔚来汽车选择了类似于大众集团内“奥迪、大众、斯柯达”的阶梯矩阵,以30万、20万、10万作为三个子品牌的分水岭。 它还将推出新的平台车型,代号为“”、“Alps”。
续航里程仍有缺陷
调查过程中,也暴露出电动汽车的一些问题。 其中,续航里程仍然是一大缺陷。 在“您是否感觉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的问题下,只有7.67%的消费者选择了“无衰减”。 38.67%的人认为车辆巡航能力衰减严重,31.19%的人选择“有一定衰减,在可接受范围内”,22.46%的人表示“冬季低温有衰减,夏季无衰减”。
但电池厂商正在努力解决这一痛点,甚至加速低温性能更好的钠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兼具的磷酸锰铁锂电池的产业化。 在CTP/CTC等系统集成技术的支持下,目前动力电池系统水平可实现电池续航里程1000公里。 配合快充技术(4C),充电5分钟可续航400公里。 此外,加快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建设,2C充电将极大改善电动汽车的充电体验。
此外,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21.92%的用户表示“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空调在内的电驱动系统经常出现故障”,50.44%的用户表示“偶尔”。
结语
正如开头所说,本次调查呈现的结果表明,用户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容忍度相当高。 车企的研发方向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也越来越倾向于电动汽车。 健康发展环境逐步形成,汽车新时代终将到来。
相关补充品
1、新能源汽车前景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技术和发展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 车型轻量化,能效更高
轻量化新能源车型: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车身结构要简单得多; 另一方面,高强钢、铝合金和塑料复合材料的多材料耦合应用也将减轻车身重量。
从能源效率的角度来看,由于在传输过程中没有燃烧和巨大的消耗(燃油汽车的能源利用率不到30%),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将大大提高。
2、中端新能源汽车占比将逐步提升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新台阶,续驶里程更长、技术含金量更高、体验感更强的产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从消费来看,主流中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将逐步提升。
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全面退出,缺乏技术和服务价值的低端产品将失去竞争优势。
3、智能化、网联化赋能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汽车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升级将是大势所趋。
以电能直接驱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网联技术的最佳载体。 例如,无人驾驶需要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的数十个组件高效稳定的配合。 该车所有部件均采用电力驱动,大大降低了部件之间配合的技术难度,提高了自动控制的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升级将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