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是孤独的,但自主崛起势不可挡。
作者|
编辑|小白
国内汽车行业的日子已经变了。
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将占比49.9%,与合资品牌平分秋色。 到2023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将达到52.2%,超越合资品牌。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国内汽车市场正式进入自主品牌主导时代,这也意味着合资品牌称霸榜单近40年的时代正式结束。
进入2023年,行业价格战的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将使国内汽车市场有点“混乱时代”。
作为合资龙头企业,上汽集团(.SH,上汽)也曾有过金臂铁马、猛虎吞万里的英雄岁月。 如今,在这场行业巨变中,龙头车企还能生存吗?
进军40年,合资车系列失败
上汽集团由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于1984年组建,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2011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上海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汽集团注入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业务。 目前,上海市国资委是上汽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来源:投资工具“市值”APP)
上汽集团旗下主要整车企业有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近年来上汽又新增了智机汽车、非凡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
(来源:网络)
除整车业务外,上汽集团业务还涵盖汽车零部件、汽车金融、物流、国际贸易等五大业务板块。
从营收贡献来看,整车业务全年营收占比约为70%(2022年为68%),因此后续讨论将重点关注上汽整车业务。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业务收入主要由其控股子公司华域汽车(.SH)贡献。 市值风云APP拥有涵盖华域汽车的独立研究报告。 有兴趣的老玩家可以参考一下。
(来源:牛白克拉斯“市值”APP)
作为第一批成立的合资车企,上汽已经赶上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腾飞。 2005年至2017年2023年合资车销量排行榜,国内乘用车销量开启北上之旅。 乘用车零售量从高峰时期的397万辆增至2474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16%。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这一过程的最大受益者是合资车企。
不仅大众、丰田、本田等主流合资品牌反应良好,就连铃木、雷诺等小众品牌也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上汽也逐渐确立了第一车企的地位,并维持至今。
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步伐在2018年倒退。今年,连续增长28年的国内汽车市场销量首次出现下滑,此后连续两年下滑。
竞争萎缩之下,行业竞争加剧,淘汰赛加剧。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8年后,铃木、菲亚特、雷诺等合资品牌纷纷退出中国。 这两年韩系车、法系车也逐渐没落。
(来源:网络)
从保额变化来看,从2019年开始,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合资品牌国内市场份额逐渐下滑,总量已从52%下降至2022年的39%,降幅最大。约12个百分点。 。
(来源:上贤泉、汽车之家)
合资红利不再,销量、业绩双双下滑
从2018年开始,上汽销量连续五次下滑,从705万辆下降到2022年的530万辆。
2023年1月至4月,上汽集团销售汽车127万辆,占国内乘用车销量的18.2%,较2018年的32.5%下降约14个百分点。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品牌方面,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合资品牌销量下滑是上汽整体销量下滑的“罪魁祸首”。
2018年至2022年,上汽大众销量将从206万辆下降至132万辆,降幅达36%;
上汽通用汽车销量从197万辆下降至117万辆,降幅达41%;
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从207万辆下降至160万辆,降幅达23%。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同期,上汽自主车型(含上汽乘用车等)总销量从95万辆增长至121万辆,与上汽合资品牌相比成绩显着。
受整体销量下滑影响,上汽营收将从2018年的8876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7210亿元。同期利润方面,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从360亿元下降至161亿元。 ,扣非净利润由324亿元下降至90亿元。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2023年一季度,上汽合资品牌销量同比持续下滑,降幅在30%至40%之间,导致上汽整体销量同比下降27%。
(来源:上汽财报)
受此影响,上汽集团营收1407亿元,同比下降20%;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和22亿元,同比下降50%和56%。
(来源:上汽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需要指出的是,上汽集团持有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50%的股份。 因此,后两者为上汽集团的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其利润反映在上汽集团合并报表的“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中。 投资收益”,上汽通用五菱持股比例为50.1%,纳入合并范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来自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占上汽营业利润的比重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9年,这一比例接近60%。 这一比例在过去四年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不变。 处于40%以上的水平。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上汽在利润方面一直严重依赖合资品牌。 随着合资品牌销量下滑,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贡献的“投资收益”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259亿元下降到2022年的108亿元。
其中,来自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3亿元,同比下降49%,与同期上汽集团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一致。
毛利率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上汽整体产品盈利能力的下降。 2018年以来,上汽毛利率从13.3%逐步下降至2022年的9.6%,下降约4个百分点。
对比同为大型汽车集团的吉利汽车(0175.HK,吉利)我们发现,虽然吉利的毛利率也处于下降趋势,但仍比上汽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而且2023年合资车销量排行榜,与其他上市汽车企业相比,上汽集团的毛利率也明显低于可比企业。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这应该与上汽特殊的销售方式有关。
前面提到,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是上汽集团的合资/联营企业,那么上汽是如何实现两家合资企业销量和收入的合并的呢?
上汽集团拥有两家销售公司,分别是上汽大众销售公司和上汽通用汽车销售公司。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首先将整车分别销售给两家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销售给经销商。 至此,上汽集团实现了两家合资公司销售和收入的整合。
上汽与吉利之间的毛利率差距,应该是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在向两家销售公司销售整车的过程中造成的。
另一家合资车企广汽集团(.SH,GAC)在毛利率方面也体现出与上汽相近的水平。
(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广汽集团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从各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合资品牌的衰落以及上汽未来的走向。
2018年至2022年,上汽大众产能利用率将从113%下降至64%;
上汽通用产能利用率从103%下降至62%;
上汽通用五菱的产能利用率从111%下降到90%(由于后来增加了宝骏品牌,上汽自己认为上汽通用五菱是自己的品牌)。
全资子公司上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近两年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00%和106%。
(来源:上汽财报。表格:市值风云APP)
合资品牌的衰落和自主品牌的崛起是大势所趋。 虽然目前合资品牌在上汽总销量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自主品牌才是其真正的依靠。
那么,上汽自主品牌能否担得起这个大任呢?
新能源市场体量下滑,错位竞争成亮点
2018年至2022年,上汽乘用车销量将从70万辆增长至85万辆,占国内乘用车销量份额将提升1个百分点,由3.2%提升至4.2%,呈现积极态势。
与吉利这样年销量超过百万辆的自主车企相比,上汽自主品牌应该处于第二阵营。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新能源汽车销量(包括自主和合资)方面,上汽销量将从2020年的32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107万辆。
看似增长势头迅猛,但以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背景来衡量,就会发现上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23%下降到2022年的16%左右, 2023 年为 1-4%。上个月进一步降至 9.5%。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考虑到五菱宏光MINI EV这种A00级老牌产品一度占据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0%以上,上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绩似乎并不值得称赞。
2023年1月至4月,五菱宏光MINI EV虽然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三位,但也是榜单前10名中唯一销量同比大幅下滑的车型(同比下降27%) -同比)。
(来源:上汽财报、客运联合会。制图:市值风云APP)
此外,上汽新成立的两个高端纯电动品牌的表现并不亮眼。 2022年,飞帆销量为3,151辆,知己销量为4,811辆。 两者年销量合计将不到1万辆。
上汽出口和海外销量是一大亮点,连续七年保持国内整车出口行业第一的位置。
(来源:上汽集团2022年年报)
2018年至2022年,上汽集团出口及海外基地整车销量将从28万辆增长至102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39%。 2023年1月至4月,上汽出口及海外基地销售汽车约3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4%。
(来源:上汽财报。市值风云APP)
出口、海外销售亮眼,其实是上汽错位竞争的结果。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而海外一些汽车产业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正是上汽等训练有素的汽车企业发挥作用的地方。 东方不亮,西方亮,国内汽车出口依然大有可为。
过去,拿着合资车一样的摇钱树,上汽在回报股东方面非常慷慨。 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849亿元,累计现金分红1457亿元(含2022年计划分红39亿元)。
但随着合资车红利结束,自主品牌仍在增长,新能源赛道的投入必不可少,因此近三年上汽的自由现金流逐年减少。 2022年为-110亿元。 回报股东的能力明显减弱。
可以预见的是,在自主品牌真正崛起之前,上汽在股东回报方面是无能为力的。
(来源:上汽财报。制图:市值风云APP)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中国汽车工业的世界已经彻底改变。 合资孤独,自主崛起势不可挡。
掌管燃油时代风雨的上汽显然没有预料到行业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面对游戏内容和规则的变化,上汽一直在积极适应,但饥饿太久的吉利和比亚迪更快、更狠、“野心”更大。
如今的上汽正在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错位的竞争赢得了一些发展的空间。 但海外市场觊觎者众多,未来上汽能否保持优势还有待观察。
在行业大变局中,上汽显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重拾辉煌。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系根据上市公司公众公司属性及上市公司按照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官方互动平台)独立发表, ETC。)。 三方研究; 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和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本报告(文章)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对因使用本报告而采取的任何行动不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