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吗?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个颇具标志性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比亚迪海豚已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3万辆,近三个月累计销量已达93,768辆。 已经与10万至15万元区间的燃油车展开正式竞争。
虽然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仍有差距,但现在说纯电动汽车彻底颠覆燃油汽车可能还为时过早。 然而,在燃油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且仍然拥有最多消费者的细分市场,纯电动汽车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证明了这种颠覆的不可逆转性。
就像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一样,观众可能更关注冠军车手而不是冠军车队。 因为冠军车手代表了车队的上限和极限,而车队冠军更多的是车队整体实力的代表。 后者当然也很重要,但前者的英雄时刻可能更能打动观众。
突破纯电市场“禁区”
尽管今年新能源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渗透率却大幅提升。 5月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达到33.29%,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纯电动市场渗透率为22.27%,较去年同期增长2.48%。
纯电动市场快速推进的同时,也有其长期以来无法攻克但又必须进攻的细分市场,比如比亚迪海豚所在的10万-15万细分市场。
为什么这个细分市场要进攻?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这是国内消费者最多的细分市场,没有一个! 据中国旅游协会统计,2017年以来,10万-15万价格区间销量占比已超过25%,2022年将突破5万-10万价格区间市场份额26.5%。 全国最大的单一市场。
我们常说有鱼的地方就应该去钓鱼,因此不少整车厂也在这个鱼最多的市场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目前,市场上该价位的纯电动车型已有50余款。
遗憾的是,近六个月市场销量前20名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型仅有4款,传统燃油车仍占据主流位置。
虽然目前纯电动市场的销售结构已经从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状”转变2023年燃油车销量多少辆,中端市场慢慢崛起,但10万-15万元市场依然干涸。
10万-15万价位段市场销量排名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豚成功打破僵局,销量一路飙升,不断刷新大众对这一细分市场纯电动汽车的认知:仅用了4个月就通过了“月销量”。超过 10,000" 阈值; 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夺得A0级市场销量冠军,至今已获得17个A0级市场冠军; 今年4月份全品类销量榜中排名第二。 如今,销量已连续三个月突破3万辆,上线后累计销量已达36.49万辆。 追赶汽油车销量榜首已成趋势。
可以说,海豚的成功是纯电动市场非常重要的突破。 不仅证明纯电动汽车能够被国内最主流的用户群体接受,也证明纯电动汽车能够成为汽车市场的核心和最大用户。 集团主流产品。
“海豚”,纯电动市场新爆发点
纯电动市场从过去两三年的高速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慢慢进入了瓶颈期。 仍以5月为例,纯电动市场销量仅为38.8万辆,同比增长45%。 今年前5个月,纯电动市场累计销量164.3万辆,同比仅增长24.3%。 要知道,去年1-5月,即便是在YQ的影响下,纯电动市场同比增速依然高达102.6%。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各地网约车市场饱和之外,不少私人用户认为纯电动汽车是消费升级的选择,正如客运联合会曾在月报中写道:“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主要机会是家庭的第二辆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份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1-5月,新能源市场增长较快的几个价格区间分别是15万-20万、20万-25万、35万-40万。 它们的保有量也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的大部分2023年燃油车销量多少辆,分别为87.8万辆、33.8万辆和40万辆。
但在用户基数最大的10万至15万的市场,在推出之前的2021年,该细分市场的年销量还不到40万,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 2023年1月至5月,该细分市场累计销量达35.4万辆,同比增速38.1%。 新的增长点涌现,比亚迪海豚功不可没。
之所以被用户看到,是因为海豚算得上是一款10万-15万级别的好产品,真正满足了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并且有足够的竞争力。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成为这样的产品,你不仅要有亮点,而且不能有缺点,因为用户是非常聪明和挑剔的。
翻车油车关键在于技术突破
除了解决纯电动车用户的痛点,让使用便利性更接近燃油车外,海豚的用车成本低于汽油车,能为用户提供“十万-级纯电动产品”。
这对于官方指导价-的海豚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用有限的成本来满足用户“既……又……又……”的需求,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仍有不少用户担心安全性、续航焦虑、冬季衰减、充电不方便等对于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的痛点。
只有技术突破,消费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红利。
比如这个价位的纯电动汽车不可能无上限地增加续航里程,但必须满足用户对于续航的基本需求。 海豚采用的方法就是提高能源效率——百公里电耗最低仅为10.5千瓦时,比同级别车型低10%以上。 可以看到,海豚仅用一块44.的磷酸铁锂电池就能创造出超过400公里的续航里程。
而且全系还支持60kW快充——峰值甚至可以达到100kW,半小时即可将电池容量从30%充到80%,0-80%仅需40分钟,大大减少了纯电荷。 用户长途出行的压力缩小了与燃油用户出行自由度的差距。
另外,海豚在其他车企不太在意的地方,比如冬天续航衰减等方面下了功夫。 这个问题尤其是北方用户的一大痛点。 他们不敢在冬天驾驶电动汽车远行,使用场景也非常有限。 对于海豚这样的10万-15万的汽车来说,采用更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温控系统是一个比较高的成本,但海豚仍然面临困难,毕竟作为消费者,升级产品是基本操作和亮点。
在多家媒体的冬季续航实测中,海豚的续航达成率名列前茅。 比如,某大型汽车网站进行的冬季续航测试中,38款车中只有10款达到了50%以上的续航率,而海豚是唯一一款10万到15万价格区间的产品。
这一切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体系。
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海豚采用全球首个深度集成八合一电动动力总成。 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使电源系统的功率密度提高了20%,重量和体积分别减少了10%,系统整体效率高达89%。
此外,还有同级别非常罕见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成本比较昂贵——比如电池组制冷剂的直冷直热技术,可以将电池的温差控制在5℃以内。 °C并提高电池寿命; 宽温度范围内的高效热泵系统,与市场上常见的PTC加热装置相比,冬季电池寿命可提高20%; 它还创新地采用了动力总成多模式热补偿技术,可以在极低的温度环境下为热泵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 更多的热量用于加热电池和乘客室,提高冬季的行驶里程。 还有一种发夹扁线电机,可以将电机的额定功率提高40%,最高效率达到97.5%。
这些都让价格并不高的海豚充满了技术含金量。
海豚的轴距使得海豚的后排空间堪比A级车,带来舒适的乘坐空间
当然,要成为爆款产品,还需要解决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电池安全。
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海豚在安全性上具有先天优势——相对不易燃、不易爆炸,并针对高风险安全点采用业界唯一的全方位安全涂层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能。
从根本上解决纯电动汽车用户的后顾之忧后,海豚还可以为用户带来燃油车少有的用车体验。
更快的动力响应、更安静的驾驶体验等电机优势,以及燃油车“人家没有的我们有”、“人家有的我们有”的一些功能。 比如12.8英寸旋转悬浮大屏、智能互联、语音交互、NFC钥匙、云服务APP、全景天幕、VTOL移动电站等。 车子的档次感。
过去,很多预算在10万到15万元以下的消费者想要一辆踏板车,耐用、省油、省心,对配置没有奢侈的要求。 所以这个价位的车主朴实无华,不仅内饰不是精装,行驶品质也不高端。
海豚的出现,在这个市场重新树立了“精品”的概念,让消费者以相似甚至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高端的汽车品质。
这无疑是一次跨越式的体验,一次更高维度的降维打击。
在10万-15万级细分市场,比亚迪海豚的表现或将成为有轨电车颠覆燃油车的标志性事件——纯电动汽车正式从过去的“破坏者”变成了最主流市场的“破坏者”。 主导”必然加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