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于外军/楼兵)上个月车市出现下滑,主要是合资品牌业绩低迷,而自主车依然保持正增长,但增速也有所放缓。 今年3月份,国内轿车市场总销量76.5万辆,同比下降12.0%。
其中,德系、美系车受上海等地区疫情防控形势影响尤为严重。 3月份销量分别为7.8万辆和1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0.8%和23.6%; 上个月轿车销量也因部分零部件供应不足而大幅下滑,销量为17.5万辆,同比下降23.1%。
3月份自主汽车销量30.9万辆,市场份额占比19.6%,同比增长47.3%。 合资品牌方面,主流合资轿车和豪华轿车上月销量双双大幅下滑,销量分别为34.3万辆和11.2万辆,同比下降32.5%和26.2%。
小型车:市场份额萎缩
随着3月份轿车市场大幅下滑,小型轿车市场份额的萎缩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上月小型车销量仅为3.1万辆,市场份额从上月的2.4%萎缩至2.0%。
3月份小型车销量前十名排行榜中,上榜的十款小型车上月销量均出现下滑,多达六款车型跌幅超过40%。 其中,丰田(丨)以5595辆夺得该细分市场销量冠军,但降幅达到43.8%; 本田仍未逃脱下滑的命运,上月销量为4,905辆,较去年同期下降39.5%。
此外,除上述两款车型以及丰田、大众等车型外,上榜的其余6款小型车3月份销量均未能突破2000辆。 可以预见,面对不断的消费升级和微型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小型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萎缩。
紧凑型车:下滑的“重灾区”
今年3月,紧凑型轿车细分市场成为导致整个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罪魁祸首”。
数据显示三月份轿车销量,上月紧凑型轿车销量35.9万辆,同比下降20.5%。 观察者网汽车频道( Sight)整理的紧凑型车销量前15名排行榜中,出现下滑的车型多达12款,其中11款车型跌幅超过30%,月销量超过2万辆。 只剩下3个了。
具体车型来看,日产上月虽然仍夺得紧凑型车销量冠军,但销量却缩水至30240辆,同比下降31.6%。 受3月份大幅下滑影响,轩逸一季度累计销量也较去年同期下滑12.7%。
受上海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3月份表现更加低迷,在整个汽车销量排行榜上甚至被丰田等车型超越。 朗逸上月销量仅为21,331辆,同比下降39.7%。 此外三月份轿车销量,朗逸即将迎来中期改款,新车的外观和内饰均进行了调整,这也是其销量表现不佳的重要因素。
除上述两款车型外,丰田、大众、大众、大众、别克等车型上个月因上海和吉利疫情影响销量减半。 其中,速腾和宝来上月销量下滑超过56%。
与合资紧凑型车大幅下滑不同,自主紧凑型车主力吉利和长安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小,上月实现月销量大幅增长,双双进入榜首。五个月度紧凑型轿车销量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帝豪、逸动3月销量分别为16336辆、20353辆,同比增长23.6%、34.8%。
此外,吉利上月销售业绩较2月份迎来好转,销量升至8576辆,同比下降40.3%。 星瑞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部分零部件供应不足限制了产能,而其批发销售与终端零售的统一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零部件供应的逐步恢复,星锐的月销量业绩很可能重回万台俱乐部。 与此同时,上个月大放异彩的上汽集团,由于上海疫情影响,3月份未能上榜。 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到四月份。
中大型轿车:需求保持稳定
与紧凑型车细分市场的大幅下滑相比,在消费升级、车企优先产能满足更高利润产品的背景下,中型及中大型车细分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小。 今年3月份,中型轿车和中大型轿车市场销量分别为20.5万辆和6.2万辆,同比下降15.5%和17.9%。
中型车市场方面,日系、德系品牌汽车占据3月份榜单的主导地位,此前唯一上榜的自主品牌则因吉林疫情影响跌出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小鹏汽车等车企凭借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逐渐打开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局面。 其中,比亚迪汉3月份销量已突破1.2万辆。
由于日系品牌受疫情影响较小,3月份中型轿车排名前四中,丰田凯美瑞、本田、日产占据了三席。 其中,凯美瑞上个月迎来爆发,销量攀升至22518辆,同比增长72.8%。
德国双雄和汽车公司上个月的月销量也都突破了10,000辆,分别为11,755辆和10,794辆。 其中,帕萨特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同比增长14.2%,迈腾则因疫情影响,同比下滑54.3%。
豪华车方面,其成为上月唯一销量突破万辆的豪华中型车,但同比仍下滑28.6%。 奥迪A4L上个月能够超越奥迪A4L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销商库存较多。
此前一直保持大幅增长的宝马3系,由于疫情导致产能有限,上个月销量仅为8519辆,同比下降51%。 不过,宝马3系无论是市场影响力还是品牌号召力都非常强。 随着疫情影响减缓,宝马3系月销量必将重返破万辆俱乐部。
在中大型轿车方面,一线豪华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 其中,以12797辆的销量再次夺得该细分市场月度销量冠军。 并且由于疫情影响,上月销售额大幅下滑,降幅分别为26.3%和36.8%。
短期内,无人能撼动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大型轿车市场的地位。 不过,二线豪华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地位将面临新造车厂商的挑战。 截至目前,蔚来汽车和知己汽车均已推出中大型轿车,并已进入交付阶段,或将打破长期沉寂的中大型轿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