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我国乘用车新车销量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 不少业内专家将下滑归因于1月春节因素(公共假期影响新车销售)加上去年12月销售势头的压力。 因此,2023年元年车市销量并不理想。
近日,乘联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月份新车零售量138.9万辆,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7.4%。 这一“业绩双增”似乎印证了相关专家此前的判断。 影响1月份销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春节假期。 但从1-2月整体数据来看,累计销量267.8万辆,同比下降19.8%,值得汽车行业认真谨慎对待。
如果聚焦新车保额这个维度,今年汽车消费市场的真实表现更加严峻。 2023年1-2月新车累计销量261.9万辆,同比下降23.44%。 下图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2023年是近六年来最糟糕的一年开局,除了刚刚因为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
可见,将1月份销售不佳归咎于春节假期,多少有些欺骗性。 其原因在我之前的1月份销量分析中已有报道,大家可以点击《1月份新车销量“不利”春节假期是罪魁祸首吗?》来阅读。
正视问题的严重性
有了上面今年1-2月整体车市的概况,我们再来看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个细分市场的表现。 下图燃油车包括:汽油+柴油+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车型。
燃油车细分市场和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走势(同比增速)与乘用车整体走势一致。 从2018年跌至2020年低点后,2021年将快速上涨,但好景不长2023中国燃油车销量如何,2022年再次下跌至今。
从绝对数量来看2023中国燃油车销量如何,2023年同期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为历年最高点,达到69.1万辆,这也说明多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程度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一方面,这说明市场和政策层面的初步培育已经产生了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也说明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产品进入市场,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比较。 不过,今年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明显回落。
燃油车市场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 2023年传统燃油汽车销量为近六年同期最差,甚至低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笔者认为,当新能源产品绝对数量还没有弥补时针对燃油车市场萎缩带来的缺口,现在和未来生产和销售燃油车产品的厂家仍然要关注新产品的质量、技术和前景。 在性方面做足功课,千万不要因为正处于汽车行业的转型期而忽视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否则,最终会一事无成。
年度销量预测:达到平均销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年工业产销计划需要在年初谋划。 对于汽车市场,这部分将根据各汽车企业当年的发展计划,制定针对性很强的产销目标。 总体来说,与上年相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对于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的预测,笔者需要从历年的相关数据中寻找答案。
前两个月从时间段来看占全年的六分之一,那么销量会是全年的六分之一吗?
以新车保额计算,2018年前两个月销量占同年销量的17.17%,2019年为17.1%,2020年为10.75%,2021年为17.32%,2022年为16.69%。可见,除2020年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外,其余年份1-2月累计销量基本都在全年销量的17%左右。
前2个月销量(万辆)
全年新车销量(万辆)
销售额比例
2018年
381.8
2223.5
17.17%
2019年
366.1
2140.9
17.10%
2020年
213.3
1984.5
10.75%
2021年
365.1
2108.4
17.32%
2022年
第342章
2050.0
16.69%
2023年
261.9
估计约1600
使用 17% 作为估计值
如果用这个历史规律来估算,今年乘用车的年销量在1600万辆左右。 没有科学、可持续的保障体系支撑,今年整体汽车市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写在最后:
或许正是因为前两个月开局不利,3月初在湖北推出的“新车降价促销”逐渐波及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涉及众多车企和品牌。 其中既有传统车企,也有新造车企业; 既有传统燃油汽车,也有新能源产品。 这原本只是某个地区因库存车消耗而发起的大促销,随后演变为随波逐流的大规模“降价潮”,其规模远超市场预期。
在国内汽车消费历史上,曾有过几次降价,分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2015年底至2016年初、2018年底至2019年初。降价包括汽车销量下降、库存压力过大、消费者信心下降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发生在每一波降价中。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既有“买涨不买跌”的传统观念,也有“路过不能错过”的心态。 影响。 笔者认为,如果今年3月份全国新车销量数据能够达到历史同期平均水平,那么对于2023年车市的表现还是有一定的期待; 一年中最困难的一年。
毕竟,如果产品价格下降,相应的品牌力就会受损,车企研发投入的资金就会受到影响,未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下降。 对于销售利润率一直较高或持续输资的企业来说,降价带来的损害只是暂时的; 但对于不具备上述能量的企业来说,想要复苏就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总之,今年整个汽车市场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数量和质量之间只有一种选择。
(文网通讯社 霍宏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