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近期发布: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中汽协预计2023年增长3%左右

   日期:2023-06-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728    
核心提示: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汽车行业产销数据,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2022年,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88.2022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314.2022年,国产汽车国内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销量合计为2069万辆,同比下降1.

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汽车行业产销数据。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 %,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达到25.6%,逐步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期。全面拓展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胜利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开启。 面对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汽车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行业的同仁们,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走出了这一年。 中期波动震荡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全年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6月汽车销量_2023年8月6号_2015汽车10月suv销量排行榜

2022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 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尽管受到疫情频发、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当地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购置税仍减半。 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推动下,在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中总体恢复向好,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从全年汽车销售情况看,1-2月开局良好,产销平稳增长; 3-5月吉林、上海受疫情冲击,生产销售受阻,部分地区汽车产业链受到冲击,汽车产销量断崖式下跌; 6月初,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实施和厂家促销叠加,导致去年同期缺芯基数较低,汽车销量快速恢复,实现同比高增长速度; 进入第四季度,受疫情影响,终端消费市场增长低迷,消费者买车现象增多。 需求释放受阻,汽车产销增速回落。 与近两年相比,生产和批发销售并未出现往年应有的年末现象和政策预期结束的情况。

从全年库存情况来看,2022年受车市不利因素影响,终端库存压力较大。 1-11月,整体库存将呈现上升趋势。 12月份,随着企业控制生产,叠加终端市场消费恢复,终端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12月份,厂家库存104.5万辆,环比下降13%,同比增长23.7%,回归合理水平。

乘用车大幅增长

在国内强劲消费市场的拉动下,我国客车市场连续八年突破2000万辆。 2020年以来,实现持续正增长。 近年来呈现出“高端传统燃油汽车与综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点。

2023年6月汽车销量_2015汽车10月suv销量排行榜_2023年8月6号

2022年,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推动下,乘用车将实现快速增长,为全年小幅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虽然受到芯片短缺、疫情蔓延等因素的影响,但得益于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的快速增长,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呈现出“U-形状反转,明显增长”。 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高于行业7个百分点以上。

从月度销量来看,乘用车市场受到购置税减半等促消费政策的拉动。 此外,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出口势头良好,带动乘用车市场快速发展。 6月份以来,保持快速增长,为汽车销量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得益于疫情防控优化调整,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取消。

中国品牌车企正抓住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受到消费者青睐。 同时,企业国际化发展,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一路攀升。 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2023年6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2.8%。 市场份额达到49.9%,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消费升级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高端品牌近两年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疫情持续,消费者需求受到一定影响。 尤其是高端品牌消费者以购买者居多,整体节奏有所放缓。 2022年,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将达到388.6万辆,同比增长11.1%。 比乘用车增速高1.6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5%,占比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发展迅速,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为25.6%,高于上年。 同比增长12.1个百分点。 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4月同比增速仍超过40%,随后迅速恢复至高位。 逐步进入市场全面拓展期,迎来发展壮大的新阶段。

2023年8月6号_2015汽车10月suv销量排行榜_2023年6月汽车销量

2022年,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 新能源乘用车中,目前主要销量贡献集中在15万至20万元,累计销量185.5万辆,同比增幅最为显着,达到2.1倍。 除50万元以上市场外,其他价格区间均呈现同比增长趋势,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各级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均呈现正增长,呈现出各级市场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销量和增长主要集中在A级车,累计销量238.6万辆,同比增长1.4倍。

2015汽车10月suv销量排行榜_2023年8月6号_2023年6月汽车销量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大企业集团总销量为567.6万辆,同比增长1.1倍,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4%,提升5.9个百分点高于上年。 新能源销量前十名企业中,比亚迪累计销量突破180万辆; 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各企业较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重点企业集团业绩总体稳定

2022年,十大企业集团销量合计2314.8万辆,同比增长2.3%,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十大汽车销售企业中,与上年相比,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持续走强,销量增速最为明显。 广汽、奇瑞呈现两位数快速增长,长安、吉利呈现个位数增长,其他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2023年8月6号_2015汽车10月suv销量排行榜_2023年6月汽车销量

2022年,国内汽车销售前十大企业销量合计2069万辆,同比下降1.7%,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国内汽车销售前十名企业中,与上年相比,比亚迪销量增速最为显着2023年6月汽车销量,广汽、奇瑞呈现两位数增长,吉利小幅增长,​​其他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汽车出口单月屡创新高

汽车出口继续保持高位,月度屡创历史新高。 8月以来,月均出口量突破30万辆,全年出口量突破300万辆,有力拉动了行业整体增长。

2022年,由于海外供应不足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竞争力大幅提升,出口将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汽车整体增长行业。 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增长56.7%; 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 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1年以来,我国汽车年出口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打破此前在100万辆左右徘徊的局面,实现跨越式突破。

2023年8月6号_2015汽车10月suv销量排行榜_2023年6月汽车销量

中国品牌汽车全球化趋势从“国内”走向“海外”:自主品牌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领域逐步建立竞争优势,国内份额不断提升,出口呈现加速趋势生长; 2022年,整车出口前十名企业中,从增速来看,吉利出口整车19.8万辆,同比增长72.4%; 奇瑞汽车出口45.2万辆,同比增长67.7%。

2023年8月6号_2015汽车10月suv销量排行榜_2023年6月汽车销量

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前十位国家中2022年1月至11月,阿联酋和墨西哥市场表现强劲,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1.6倍。 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三大市场是比利时、英国和菲律宾。

展望2023年,我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实现质量有效提升并在数量上合理增长。 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将进一步激发。 此外,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大幅缓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的增速。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