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中国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出台,将改变车内空气质量“无标可依”的现状,但不少消费者持谨慎态度。新标准将由哪个组织进行测试和实施,由谁负责,出现问题如何补偿?这些都是消费者在访谈中普遍关心的话题。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中国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出台,将改变车内空气质量“无标可依”的现状,但不少消费者持谨慎态度。新标准将由哪个组织进行测试和实施,由谁负责,出现问题如何补偿?这些都是消费者在访谈中普遍关心的话题。
《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限值。其中,车内苯含量不得超过0.11毫克/立方米,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0毫克/立方米,乙醛含量不得超过0.11毫克/立方米。不能超过 0.05 mg/m3。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生产销售的新车,在用车也可作为参考。据了解,目前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稀释剂、胶水、油漆、涂料;二是新车的各种配件。三是车内装饰材料,如塑料、纤维纺织品、皮革、橡胶等。
同时,新标准对测试环境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根据指南要求,在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采样检测时,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化合物采样与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检测车辆必须处于停顿。此时,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门全部关闭,发动机、空调等设备不工作。面对这样的检测门槛,目前消费者想要检测新车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
采访中,多位消费者表示,此次发布的指南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并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即使超标,车企也不一定要赔偿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表,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尹金平表示,人们买车不仅是交通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而现在车内的空气质量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新车,对老人和小孩都有危害。更有害。他认为,要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源头还是在厂家,厂家必须在生产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测。进阶检测和限制使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同时,要逐步规范新车售前售后检测,并在销售过程中提醒消费者。去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因此汽车制造商也必须寻求新的卖点。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表,消费者的关注点将从外观和油耗转向环保,迫使汽车制造商选择更加环保的材料。
车内环境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消费者、检测机构和执法部门。《导则》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很难立竿见影,更多的是指导意义,《导则》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如何处理也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导则》没有强制执行力,但消费者和裁判机构会根据《导则》的标准来判断车内空气质量,所以对厂商还是会形成软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