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旅客联谊会公布了2022年10月零售额排名公报。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184.2万辆,同比增长7.5%。其中,10月SUV市场销量84.1万辆,同比增长7.0%,环比下降1.8%。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SUV榜单的具体情况。
比亚迪宋
10月销量56138
比亚迪宋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崛起,并完成超越哈弗H6。到2022年,以绝对优势确立了第一的位置。10月,疯狂“抛售”5.6万余台。在售车型包括宋Pro和宋PLUS新能源产品。从产品定位来看,宋Pro与宋Plus形成互补关系。除了与元PLUS重叠,他们还与唐新能源对接,填补了市场空白。奇2022年中型轿车销量排名,销量稳步上升。
哈弗H6
10月销量29611
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虽然哈弗H6销量大幅增长,达到29611辆,位列SUV销量榜第二,但主力车型依然是燃油版哈弗H6。数据显示,在29611辆的销量中,哈弗H6新能源版销量仅为3031辆,仅占哈弗H6整体销量的10.3%。2022年10月,夺得销量冠军的比亚迪宋PLUS DM-i仅插电混动版销量就达到了50772辆,纯电版和插电混动车型共有6066辆。哈弗H6 DHT PHEV仅为比亚迪宋DM-i销量的6%!
比亚迪元PLUS
10月销量20418
自今年2月上市以来,元PLUS 10月单月销量已达2.7万台,累计销量突破13万台。最重要的是,元PLUS取得上述成绩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元PLUS迅速登顶,继续蝉联纯电动紧凑型SUV月度销量冠军。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不仅如此,元PLUS也深受国外用户的喜爱2022年中型轿车销量排名,进军多个国家的海外市场。但不要只看到Yuan PLUS销量飙升。比亚迪推出元PLUS车型时,外界并不看好A级纯电动SUV的市场表现。主要原因是合资品牌在紧凑型市场深耕多年。东风本田CR-V、上汽大众途观等。
本田CR-V
10月销量17071
CR-V可以说是本田在国内最经典的SUV车型。几乎每一代车型都能在中国取得不错的销量。合资品牌SUV细分市场冠军。前不久上市的CR-V是与北美市场同步的新一代车型。它的外观沿用了最新的本田家族式外观,看起来更年轻、更运动。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全新CR-V的车身尺寸也进一步加大,可前后移动的后排座椅相当实用,此次还提供了7座版本首次登陆中国,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比亚迪唐
10月销量为16,989辆
比亚迪旗舰SUV唐,10月销量17161辆,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其中唐DM系列同比增长111.4%。经过不久前的改款,唐在外观、内饰、配置和动力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并延续了大空间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这款车的竞争力。与汉一样,唐也提供了DM-p、DM-i和EV三种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长安CS75
10月销量为16,350辆
长安CS75 10月销量16350辆,同比下降19.1%,是整个榜单中降幅最大的。不可否认,长安CS75 PLUS的综合性能在同级别车型中依然优秀,但进入2022年,对手已经纷纷进入混动赛道,长安还在“吃钱”,销量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丰田RAV4
10 月售出 16,064 辆汽车
榜单中另一款销量下滑的车型是合资车型丰田RAV4。10月共售出16064套,同比下降10.40%,排名第7。作为一款全球热销车型,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很稳定,大部分月份只能徘徊在榜单的下半区。
东风日产逍客
10月销量为14,930辆
东风日产SUV销量主力是逍客。逍客今年1-10月累计销量为台湾,10月销量达14,930辆,同比成长12.9%。作为东风日产SUV阵营的销量支柱,逍客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在众多竞争对手的围攻下,始终能够保持月销过万,足以说明逍客依然是一款值得信赖的产品车型。
大众途观
10月销量为14,745辆
大众 L算是实力很强的选手了。销量较9月份变化不大,但排名略有下降2位。中型SUV提供5座和7座、1.4T和2.0T高低功率动力总成,以及R-Line运动车型,给消费者很多选择。结合终端优惠,途观L的性价比还是比较突出的。
特斯拉 Model Y
10 月售出 14,391 套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主力Model Y在10月份仅拿下14391台,与上月4万多台的亮眼成绩相比,确实是大幅下滑。因此,此前特斯拉官方也对Model 3和Model Y进行了降价。其中,Model Y最高售价下调了3.7万元,他们想利用价格优势再创一波销量。但万万没想到,近日潮州Model Y车主出事事件的发酵,瞬间对Model Y的口碑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拉低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解放军官员们真的很恐慌!
10月,SUV市场整体同比增长1.7%。虽然数字依旧亮眼,但消费市场其实还是比较保守的。这种保守体现在对汽车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重视,以及第一批尝鲜者的收获。,这也是除了比亚迪之外,大多数新能源品牌都在爬行的原因。在30万级别的市场,这一点更加明显。比如BBA,就是用降价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冲动消费的阶段已经结束,下一个高峰要等到钱包再次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