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意外:集体涨价半年后,新能源车企仍难走出亏损泥潭

   日期:2022-11-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231    
核心提示:销量涨势不错的哪吒、问界、极氪等品牌的盈利状况也不乐观。比亚迪、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是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中的前三名,同时它们也是该榜单中仅有的盈利车企。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宏光实现了盈利,但依然非常微薄,其销量的大幅增长未能带动上汽通用五菱的整体利润增长。总体来看,虽然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持续增长,但大部分车企还没有达到规模效益,这是实现盈利的最大障碍。

一季度汽车销量排行榜2022_汽车品牌销量排行2018_汽车之家销量排行

经济观察报记者周举 实习记者胡耀丹 作为国内车市的“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以3万元的低价着称,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销量,累计销售近一辆百万。车。但五菱宏光MINI EV已经很久没有赚钱了。“卖一赔一”“换新能源积分”是业界对宏光MINI EV的主流评价。但让人意外的是,五菱宏光MINI EV宣布从今年开始不会亏本。

“宏光MINI EV在2020年上市的时候,需要用户最大程度的体验新能源代步车出行的便利性,所以在初期,我们就根据这些因素做了定价。当时,成本略有亏损。打开市场。但在目前的状态下,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不会再有亏损。” 在11月3日的一次企业活动上,五菱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销量激增的局面。同时,由于芯片和电池紧缺,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多轮集体涨价。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宣布了产品涨价,40余款车型在市场终端价格上调。其中不仅包括宏光MINI EV这样的小型车,还包括不少中高端电动车。

但并非所有涨价的电动汽车都实现了涨价盈利。截至目前,只有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BYD)、特斯拉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其余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暂无盈利消息。为什么涨价了却难以盈利?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盈利难是行业普遍现象。如果算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实现盈利的时间,前两者需要十几年,后者也需要几年。他们的共同点是销售规模都扩大了。而规模效应是实现盈利的唯一途径吗?

涨价为何难止

多家参与车型涨价的新能源车企今年仍未走出亏损泥潭。“威小利”等新势力车企表现最为明显。财报数据显示,蔚来三季度净亏损4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1%。小鹏汽车二季度净亏损27.09亿元,同比增长126.1%;理想汽车二季度净亏损6.41亿元,同比增长172.2%。

销量增长较好的哪吒、文杰、极氪等品牌盈利能力不容乐观。今年6月,360发布对外投资进展公告显示,哪吒汽车2021年全年净利润亏损约29亿元,2020年同比增长54.58%文杰母公司Cyrus前三季度净亏损26.75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长147%。吉氪上半年净亏损7.59亿元,2021年将在亏损10.1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亏损。

北汽蓝谷的流失更加引人注目。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5.00亿元。2020年以来,随着销量从高峰回落,北汽蓝谷()累计亏损逾152亿元。

此外一季度汽车销量排行榜2022,长安新能源、广汽爱安也连年亏损。长安汽车()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新能源2018年至2021年亏损分别为2.44亿元、4.81亿元、11.62亿元、27.72亿元,累计亏损46.59亿元;广汽爱安2019-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27亿元。

新能源车型涨价为何未能阻止亏损扩大?这背后的重要原因在于,今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源头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抵消了车型终端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在不同定位的细分市场,车型涨价的效果更是大相径庭。

对于小微电动汽车,其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相对较小,承受成本上涨的能力更弱。提价非但没有带来利润,反而可能迫使该车型停产。今年2月,长城汽车(Great Wall )发表声明称,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单只黑猫的亏损将超过1万元,因此宣布停产欧拉。黑猫和白猫。今年7月,长安汽车宣布不再接受奔奔E-Star国行版车型的订单,该车型属于长安奔奔E-Star系列中的低端车型。

至于利润空间较大的中高端电动车,虽然不会到停产的地步,但由于汽车产业链利润快速转移到市场,它们并没有从涨价中获益多少。上游。

在11月8日举行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直言,电池成本的上涨导致长安汽车的单车成本增加了5000至3.5万元,而这些成本必须被公司自己吸收了。巧合的是,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今年7月的一次公开论坛上炮轰,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一辆汽车成本的40%到60%,而主机厂却在为宁德时代工作。此外,芯片价格的飙升也导致整车厂采购成本增加,挤压车主的利润空间。

盈利车企的规模效应

显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涨价并没有帮助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但已经实现盈利的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和特斯拉,或许能给大多数车企带来一些启示。

比亚迪、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是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也是榜单中唯一一家盈利的车企。由此可见,规模是新能源车企赚钱的关键。

上汽通用五菱明确将电动车的盈利能力归结为规模带来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今年9月,上汽通用五菱策划与产品总监张大伟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宏光在规模化之前确实是亏本销售,但是因为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达到了一个规模万,行业红利可以实现。释放了,现在不亏本了。”

数据显示,宏光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90万辆。除宝骏E100、E200等车型外,五菱新能源累计产车量达100万辆。

值得指出的是,宏光虽然实现了盈利,但仍然十分微薄,销量的大幅增长未能带动上汽通用五菱的整体利润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8%至329.67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5.01%至3.3亿元。

比亚迪销量的快速扩张也大大提升了盈利能力。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从新能源补贴中获得的利润将是利润的近两倍,这意味着取消补贴后比亚迪将亏损数十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2676.88亿元,净利润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剔除前9个月计入的政府补贴11.4亿元,仍实现盈利逾80亿元,实现了真正的扭亏为盈。

比亚迪的规模起了关键作用。今年3月宣布停产燃油车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飙升。今年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118.05万辆,同比增长249.56%。

此外,比亚迪的高利润增长还得益于其独特的供应链体系。比亚迪在半导体、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上采取自研策略,有效规避了原材料上涨和芯片短缺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保留了更多的利润空间。数据显示,比亚迪三季度单车净利润高达9900元,同比一季度增长330.43%。

另一方面,比亚迪的电池和芯片也供应给整个行业,创造了额外的利润。以比亚迪半导体为例,公司利润近年来稳步增长。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8500万元、5900万元及1.84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44%、29.81%、27.87%及32.64%分别。

特斯拉的盈利模式也有其独特之处。除了车型单价高,特斯拉在销量上还采用了预埋配置+付费解锁的订阅模式。除了销售新车,还可以通过自驾套餐、OTA付费升级、车联网订阅服务等方式获得额外福利。软件收入。根据特斯拉2021年财报,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在内的服务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38.0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总营收的7.06%。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但直到2019年三季度才迎来首个季度盈利,随后随着规模扩大进入持续盈利阶段。前三季度,特斯拉净利润达到8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3亿元),同比增长177.3%。

扩展的替代方案

总体来看,虽然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持续增长,但大部分车企尚未实现规模效益,这是盈利的最大障碍。但是,很难在一夜之间扩大规模。如何在短期规模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寻找更多盈利路径,是对众多新能源车企的考验。

一个最重要的趋势是,不少新能源车企纷纷“学比亚迪”,开始构建垂直供应链体系,实现电池、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在11月10日举行的三季度财报上,蔚来澄清了自研电池的信息,并确认自研AD芯片。蔚来董事长李斌指出,垂直整合能力对于蔚来实现25%-30%的长期毛利非常重要。

除了蔚来,不少车企也在对电池、芯片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自研。2022年8月,广汽集团宣布投资109亿元成立独立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大众、宝马等国际车企集团也纷纷宣布投资自建电池工厂。

在芯片方面,除了比亚迪和蔚来,小鹏汽车在中美两国都启动了自动驾驶芯片研发项目。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也开始自主研发芯片。一些车企甚至到海外买矿,希望从源头上控制生产成本。

垂直供应链的布局虽然有助于实现中长期的成本控制,但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加剧新能源车企的盈利压力。因此,聚焦核心零部件,选择与相关企业的投资合作形式更为切实。

特斯拉的订阅模式也开始被国内新造车厂商效仿,以增加软件利润。小鹏、蔚来、威马、广汽爱安等都推出了与辅助驾驶或车载娱乐软件相关的软件收费项目。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政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在传统销售环节,新能源汽车的利润越来越低,车企要学会用“数据”赚钱。网联智能座舱里面有很多数据,我们还没有做这个数据变现的工作,所以这个未来可能是我们挖生态赚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目前,除了原材料涨价带来的“被动涨价”外一季度汽车销量排行榜2022,不少新能源车企希望通过打造高端品牌、高端车型来“主动涨价”,以追求更高的溢价。能力。比亚迪11月9日发布新品牌“仰望”,产品售价将涨至80万-100万元。凭借闪电猫等车型,欧拉全面开拓了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宏光也通过不断推陈出新,将价格从不足3万元提高到近10万元。

无论是构建垂直供应链体系,还是靠软件收费,还是打造高端品牌、高端模式,都无法避免市场竞争的现实考验。从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降价更有效。今年10月,特斯拉抢先宣布部分Model 3车型以及Model Y全系降价,降价幅度为1.4万元至3.7万元。11月8日,特斯拉公布限时现车车险补贴方案,变相降价4000-8000元。特斯拉降价后,福特电马、奔驰相继宣布降价。业内预计,新一轮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即将到来。

盈利问题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长期以来悬在新能源车企头上。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谁会是下一个“上岸”的人?11月10日,李斌在蔚来三季度财报上透露,旗下蔚来品牌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