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承阙 来源/博望财经
今年以来,比亚迪、蔚来、吉利领克、长城卫派、欧拉好猫等新能源品牌高调进入欧洲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大幅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9月国内汽车出口量达到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0%。据悉,今年前8个月魏派汽车销量为何这么低,中国汽车出口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
从数据上看,中国新能源、新势力在海上繁荣昌盛,但在风景的背后,真的一切顺利吗?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欧洲,新能源为什么要出海?
新能源汽车之前
进入疫情爆发期,为了减少碳排放,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因此很多新国产品牌依靠补贴。
从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期,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密集出海。
虽然有很多消息表明,小鹏G3i将于2020年进入挪威,是最早出海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但严格来说,最先出海的是上汽名爵。
2019年,上汽集团相继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MG EHS、纯电动车型MG ZS EV、MG5等,率先开启欧洲海外模式,享受第一波红利。得益于先发优势,上汽名爵今年上半年在欧洲销售了超过45,000辆汽车。
中国新能源品牌此时选择密集出海的原因有三。
首先,国内产能利用率过低,需要溢出海外消化产能。
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2.6万辆,而新能源乘用车专用产能为569.5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8.4%,这还不包括新能源车企正在规划的年产能。简单来说,虽然中国市场足够大,但中国新能源企业“造车”的能力太强,在国内消化不了,只能运往国外。
其次,
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过于“体量”,很多新品牌只能依靠海外“差信息”来打开知名度。
中国很多默默无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希望先在海外扬名立万,再回到国内市场“杀马枪”,比如上汽名爵、长城欧拉等。
第三,欧洲现在迫切需要减少碳排放,能源价格和短缺造成的“恐慌性投资”加速,新能源汽车成为平衡两者的最佳答案。
今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一份报告,明确提出两项要求:1.从2035年起停止在欧盟销售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新型燃油汽车;2. 包括2030年,欧盟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比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减少100%。
除了优惠政策外,欧盟20多个国家还推出了针对真金白银的巨额补贴政策。而且,与美国对中国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不同,欧洲对中国进口汽车相对开放。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因此,今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将把海外目的地定在欧洲市场。
在近日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元、吉利领克、长城卫牌、欧拉好猫、希爱力等多家中国车企齐聚亮相,与华晨宝马等欧洲传统车巨头竞争,蔚来汽车也借此机会开启了蔚来欧洲大会。
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新能源品牌高调进入欧洲市场,但汽车制造商却建在东南亚。
目前,长城、上汽、比亚迪、哪吒等车企正计划在泰国或其他东南亚国家建厂,瞄准整个东南亚近7亿人的巨大消费潜力和低廉的生产成本。
事实上,除了
西卖车、东建厂的策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战略各有千秋。
高端取胜与量价齐飞,每个品牌出海都不一样
从每个公司的现状和业绩来看,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海外战略。
(1)比亚迪的销量在以上
占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的比亚迪,也在海外市场采取了“量”战略。据悉,比亚迪将面向欧洲市场预售三款车型,并与德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协议,该公司将在未来6年内从比亚迪购买至少10万辆新能源汽车。
10万辆的订单,揭示了欧洲本土市场对新能源替代车的迫切需求,也说明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基本销量有保障。延续比亚迪在中国的战略风格,并得到巨头SIXT的背书,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B端订单能力将继续增加。
为了控制成本,今年9月,比亚迪泰国有限公司在泰国有限公司。
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及建厂协议,标志着比亚迪首家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正式落地。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以东南亚为后花园,作为进入欧洲市场最强的辅助手段。
(2)长城狙击高端
与比亚迪不同的是,长城一直想借新能源之风进入高端市场,其海外战略也不例外。
在10月17日的巴黎车展上,长城汽车带来了威牌摩卡PHEV(01)、拿铁PHEV(02)、欧拉好猫、好猫GT、闪电猫闪耀,这些都是长城汽车正试图走高端路线的新能源子品牌。
其中,摩卡PHEV(01)在欧洲售价约39万元,比长城品牌车在国内售价约10万元高出一点点。即使与欧洲豪华车相比,价格也不低。
不过,即使欧洲消费能力高,是否愿意为长城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买单又是另一回事。据长城汽车自有公开数据显示,10月长城汽车海外销量2.1万辆,同比增长49.58%,占销量的21.01%。不过,这2万多笔销量是否为长城推介的高端品牌做出了贡献,不得而知。
(3)蔚来汽车“只出租,不卖”
蔚来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备受讨论,其核心问题是“只租不卖”的认购模式。
与传统汽车品牌相比,“威小丽”无疑多了几彩互联网色彩,这也体现在海外战略的差异上。
蔚来汽车在欧洲市场所谓的“只租不卖”的订阅模式,实际上是将杂志订阅会员服务移植到汽车市场。
具体来说,蔚来汽车
用户可以按月订阅蔚来汽车的整车和服务,而不是直接购买。订阅期限从一个月到 60 个月不等,定价策略包括灵活和固定期限订阅模式。服务不仅包括车辆使用服务,还包括保险、日常维护和维修以及路边援助。
为了吸引用户,增加利润,蔚来的灵活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体验不同配置和风格的车型,而固定用户只能享受一种机型。
事实上,除了蔚来汽车,吉利领克在海外到欧洲时也采用了订阅模式。截至 2022 年 9 月,领克在欧洲拥有超过 150,000 名“订阅”会员。
总的来说,除了上述三种典型策略外,中国在海外的新能源几乎相同。而且,无论是体量还是高端,这些新能源品牌走向海外的道路并非没有障碍。
从贸易保护到地缘政治,出海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如果要说中国新能源品牌最大的障碍,
还是全球新能源品牌走向海外的最大障碍魏派汽车销量为何这么低,一定是绕不开的特斯拉。
特斯拉今天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已经超出了主要品牌的范围。例如,德国政府补贴约11.4亿欧元帮助特斯拉建设柏林工厂,家乡美国多年来给予特斯拉近30亿美元的补贴。
销量方面,特斯拉也是顶级培训师,在欧洲11个国家中,特斯拉2021年的销量为11.57万辆,仅次于欧洲本土品牌大众汽车。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能够挤进欧洲前十。
除了需要和特斯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出海时也可能面临贸易保护机制。
在巴黎车展上,中国新能源品牌让欧洲国家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同时,欧洲本土品牌也感受到了危机。
短期内,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以满足减碳需求,欧洲市场也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但长期来看,随着欧洲本土市场做出反应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扩张的风险将会增加。
此外,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加速海外发展,竞争势必加剧,品牌“滚”到海外,细分市场。
因此,为了应对贸易保护,避免过度竞争,品牌应考虑如何分散市场,在多个区域布局。虽然欧洲市场有利,但美洲和东盟等其他地区的发展也不容忽视。
同时,新能源出海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和产品的输出,还可以通过建立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等,形成研发、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金融、物流等全价值链。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仍在上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近650万辆,同比增长108%。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22万辆,同比增长66.38%。
随着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和需求增长,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中国新能源车企还需要考虑更多海外新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