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到的销售数据不是那么准确,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销售”这个表述是指“厂家批发”还是“实际发货”我这里就不核实了(2020年上半年收到由于受疫情影响,我目测这个数据更有可能是批发的),但2021年和2022年是根据实际交付量计算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趋势并做出结论:
1、2021年,豪华车市场确实在突飞猛进,走出了独立市场,这从奔驰和宝马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
2、2022年,受疫情和芯片影响,两大品牌同比下滑明显,但与疫情影响较大的2020年相比,甚至与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相比,仍将保持相对稳定流行性。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大跌”。
3、我认为,2022年,奢侈品牌市场不仅面临芯片和疫情,还有更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消费预期下降。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在第一段中写了“ with ”。
4、我认为奔驰和宝马面临的“不确定性”是整个市场需要共同面对的。
我们可以将“不确定性”比作巨浪。在无人能幸免的前提下,谁的基础更稳固,存在感更强,谁就有更多的资本稳定下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二线奢侈品牌了。可见,二线奢侈品牌的抗打击能力相对较弱。
其实我的判断是: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品牌越大,大幅增长的动力就越小。2021年,即使是看似增长明显的豪华车细分市场,也不会出现“普遍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豪华品牌汽车累计销量将达到265.21万辆,同比增长4.9%。但若不计入特斯拉48万多辆的销量,传统豪华品牌全年销量为216.8万辆,同比下降9.08%。
我的结论是,如果没有更强劲的动能,整个奢侈品市场的规模,包括各个奢侈品牌的规模,最多也就是2021年那么大。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认为有两种动能:一是经济增长,可支配收入和收入增长预期乐观,大家都愿意消费。2、新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车型全面切换,带来新用户和换机需求。
目前大家都知道上面的“动能一号”。至于《动能2》,其实宝马、奔驰、奥迪以及凯迪拉克路虎等二线品牌都已经蓄势待发。
这就是为什么宝马74.6%的数字(其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是最引人注目的原因。
奔驰2022年最重要的车型是国产EQE,这也是EVA纯电动平台的第一款国产车型。“纯电动独占”和“国货第一”需要重点关注——这是一个战略模式,清楚地表明了要采取的量。此外全新宝马2022款,奔驰C级等主力车型将迎来插电混动版。到2022年底,梅赛德斯-奔驰将拥有中国市场最丰富的豪华新能源产品阵容之一。
可以说,顶级奢侈品牌对自己未来的趋势和节奏有着清晰的把握,而不是很多人说的电动化落后和“害怕”。
下一个问题:新势力抢到BBA的份额了吗?
我觉得确实是有点天劫,但是并没有造成想象中那么大的冲击和损失。综上所述,市场容量达到高点后,下跌趋势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小部分消费者放弃BBA,选择新动力品牌的高价车型,其实是“升级无力”(缺乏外在动能)的反映。
这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消费降级”。一方面,这部分本身就是奢侈品牌的用户,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动能都无法驱使他们去购买更具颠覆性体验的奢侈品牌。和升级。
这完全符合我说的“汽车消费的核心是体验升级”的结论。
但是——不能打上“BBA整体没有颠覆性体验”的标签,甚至不能得出“BBA彻底没落”的结论。
事实上,口袋里的钱并不是所有动能的一部分全新宝马2022款,而是对未来的期望。所以我觉得今年下半年是中国车市真正的修罗场。
或者,我认为大浪还没有真正来袭。
当大浪袭来时,谁的基础更稳固,存在感更强,谁就有更多的资本稳定下来。所以最近有很多奇怪的评论,因为它需要我们记住它,它需要有强烈的存在感。
因此,我们理解品牌层面的一些奇怪言论是出于其生存需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消费者(甚至是一个甚至不是消费者的键盘观察者),以某些言论作为展示自己优越感的依据,那就太可笑了。
尤其是对于媒体来说,这个时刻是最考验专业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刻。
我的总结:
1、并不是没有人买燃油车。在燃油和新能源并存的时代,和以前没有本质区别——你买的任何一辆车都是出于个人需求。
2、奢侈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仍然是奢侈品牌(尤其是头部品牌)不可替代的优势。不信的话,去二手车市场看看新车的价格,冷静想想。
3、对于从未消费过奢侈品牌的人来说,在内外动能充足的前提下,消费奢侈品牌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内在体验升级。不管目的是什么,这完全可以理解,每个人的需求都值得尊重。不可轻视。
4、BBA自我迭代和颠覆的动能更多来自品牌发展本身,而不是“被迫束手无策”,更不是“跟谁”。如果说对他们影响更大的话,应该是投资者和股价。而不是键盘侠。
5. 新势力颠覆消费者体验,奢侈品牌并未停滞不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体验将是下一代车型持续创新的重点。但前提是: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虚假的需求。至少在我看来,现在占据头条的新品牌的“伪需求”比传统的大佬要多得多。
6.各种耸人听闻的怪话,此刻只会更多,不会更少,这是因为声乐品牌自身的生存需求。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媒体,敬畏他人,清醒地看待自己,可能比那些动辄轻视、轻视的人,是一种更好的心态和态度。
7、强者恒强。尊重法律。做自己。你和我都是。
文|赵小茶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