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乘用车销量排名。销量数据来自中国乘用车协会,该协会每月收集和更新各汽车制造商报告的车型的产销量和批发数量。
所有型号的前 30 名
国车五菱荣登榜首,五菱宏光()销量第一。人民群众用41980辆的销售数据回应了为人民服务的五菱汽车。特斯拉中国两大主力车型Model Y()和Model 3()销量强劲反弹。Model Y 以 39,730 辆的销量几乎超过五菱,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前期超过 30 万元的提价。完成补贴后,很有可能在未来称霸榜单。
本文的其余部分由模型类简要回顾:
微型车
世界上所有的微型车都是自主品牌。看来合资公司是在彻底放弃这个市场。这一层的掌门人,完全集中在五菱鸿光身上。它不仅是这一级别的顶级产品,也是所有型号的第一名。销量41,980辆位居第二至第一。6 打不过,五菱能否打赢大众线,还需要向自有品牌学习很多。
小型车
看来小型车市场要走微型车的老路了。自力更生的市场在榜单中占主导地位。虽然这个水平整体在缩小,但感觉这就是汽油和电力的分界线。前两名为国产品牌龙头车企:比亚迪、长城,上榜均为自有全新纯电动平台的新能源,3-8名均为合资品牌(均为燃油车)进入中国市场多年,感谢他们对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的贡献,更感谢他们依然坚持燃油车,让喜欢机械原汁原味的用户拥有自由选择燃油车。
紧凑型车
紧凑型车市场也是一个独立的混战合资,合资更占优势。前三名均为合资企业。轩逸和朗逸的前两名位置相对稳定。雷凌再次超越卡罗拉,位居第三。丰田双簧唱得好。雷凌和卡罗拉算是一辆车。对市场的了解还是很扎实的。长安一动依然凭借自己的品牌传统技艺吸引了无数粉丝。比亚迪秦PLUS DM-i的销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有14254辆。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比亚迪燃油车的未来可期。
中型车
中型车仍然是合资企业。特斯拉 Model 3 成功地达到了这一水平。2-4仍是前3 日系:凯美瑞、雅阁、天籁、大众奥迪集团:A4L、帕萨特、迈腾占据5-7位,奔驰C、宝马3虽然销量波动,但依然在前十名中,分别排名第 8 位和第 10 位。小鹏P7成为除Model 3之外唯一进入前十的纯电动车型,也是唯一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仍需努力。
中大型车
中大型车尤其受到比亚迪的好评。不仅比亚迪汉EV成功PK出奥迪A6L挤进前三,而且排名第一的奔驰E级的数据也相差无几。一款车型实际上在中大型车中排名第一。红旗H9和吉克尔001也在前十。在这一细分市场中,豪华BBA品牌仍占主导地位。BBA不会轻易说这个利润丰厚的水平会让其他人参与进来。有太多了。虽然BBA的霸主地位有所下降,但手中的牌还是比较多的,自主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型SUV
小型SUV也是独立的合资企业。本田的滨智+XR-V通过调价稳住了自己的位置,但感觉他们不是在捍卫自己的品牌,而是在捍卫销量快速上涨半个档次的丰田新车。风兰达+卡罗拉锐方,虽然丰田的风兰达+卡罗拉锐方不在这个级别,但是7000和5000的月销量明显影响到这个级别所有车型的营销策略。
紧凑型SUV
紧凑型SUV前4名均为自主品牌。看来,自主品牌已经在这个细分市场找到了热度。长安、比亚迪、哈佛、吉利都有进入前十的车型2022suv三月汽车销量排行榜表BBA,各有特色和品牌调性。自主品牌越来越能够结合产品市场进行营销运作。正印一花不春,百花开春。目前紧凑型SUV市场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似乎更具竞争力。
中型SUV
中型SUV比亚迪唐DM、红旗HS5、瑞虎8入围前十,其余均为合资品牌。顶级特斯拉 Model Y 拥有 39,730 辆的明显数据优势。传统合资品牌没有一个能挡住Model Y,排名第2-5位的奔驰GLC、奥迪Q5L、比亚迪唐DM、宝马X3销量不如Model Y。短期内更现实的目标是争取第二名。
中大型SUV
中大型SUV市场简直就是理想中的ONE和明星。理想的 ONE 以 11,034 个单位使这一水平相形见绌。除了排名第二的途昂3399辆,其余都没有达到2000辆,差距还是很大的。貌似一个品牌豪赌一款车型的理想还是有效果的,不过建议不要学,毕竟理想L9也准备上路了。
多用途车
MPV市场唯一没有悬念的是别克GL8再次稳坐第一宝座。唯一有悬念的是丰田何时超越别克GL8坐上第一宝座。两车数据分别为7839和6444,差距仅1000多台,销量一涨一跌2022suv三月汽车销量排行榜表BBA,超越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不是问题在丰田面前被人黑了,但自己的产能却在不断攀升和奔跑,作为营销的上汽通用别克和广汽丰田的老油条也不着急。令人担忧的可能是一汽丰田“可能挂冠标的一汽丰田版赛纳”。毕竟吃肉更难受。
新能源
新能源的总体情况是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与自有品牌竞争。分列第2和第3的Model Y和Model 3合计销量超过6.5万辆,平均售价在30万左右。品牌在所有价格范围内都有选择。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传统合资品牌集体缺席,不仅进入前10,也进入前20。造船业确实翻身慢,但时间不等人,自主品牌迅速填平各个层次和价位段,这也证明了自主品牌的远见和行动。
本文纯属数据,个人观点仅代表本人。不要强迫自己坐下。如有不妥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