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能量内容,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工人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总装车间组装车辆
根据工信部2022年1月12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和供应链压力,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完成352.1万辆,连续第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自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将进一步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国家目标,汽车行业正在积极调整战略,进一步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的新阶段,市场格局逐渐从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
继续引领世界
尽管近期疫情和芯片短缺,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并未放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原因有很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2022款新能源汽车,较早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因此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同时,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再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领域,我国布局更早、更完整,加之行业和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较早,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布局、上下游原料等,
放眼国际市场,无论是欧盟推出的2020年版交通减排新规,还是2021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刚刚签署的新能源汽车相关行政令,都在加速电动化进程。欧美车。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德国、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7个国家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达到178.2万辆,预计欧洲整体将约215万台;美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65.6万辆,同比增长近100%。虽然欧美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稳步上升,但与中国仍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环保政策的推广力度,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新能源汽车产品也逐渐被认可。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传统车企全面拥抱电动化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各个品牌的新能源战略布局也越来越清晰。站在汽车行业新旧时代的转折点上,除了以“魏小利”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仍在一路前行,传统车企也开始发力一个接一个。
2021年11月举办的广州车展一反常态,燃油车不再是主角,新能源车“逆客”,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据展会主办方统计,本届车展共展出新能源汽车240余辆,规模空前。
车展发布会当天,华晨宝马(奔驰、宝马、奥迪)、长城威派、广汽集团等传统龙头企业也发布了新能源相关的最新战略,力争加速实现电动化企业转型。
具体来说,一汽-大众奥迪宣布,2022年将在中国部署10款电动车型,其中国产车型4款;宝马预计到2023年将在全球提供约13款纯电动车型,几乎涵盖目前所有宝马品牌。每个细分市场;梅赛德斯-奔驰同时发布了EQA和EQB两款纯电动车型,从“电动第一”向“全电动”转型,目标是在2022年为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纯电动车型。
就连在大众眼中相对保守的日系车企,最近也发布了新的电动化战略。例如,日产计划在未来五年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到2030年推出23款电驱动车型;丰田宣布,到2030年将投资35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究。在此之前,将推出30款电动汽车,其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将全面转型为纯电动品牌。
始终走在节能减排前沿的比亚迪,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交通日签署《全球中重型汽车零排放谅解备忘录》改变(COP26)。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销量的30%,到2040年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销量的100%,推动实现零排放到 2050 年的碳排放量。
传统车企的表现虽然亮眼,但终究是“大象掉头”。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掌握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已成为传统车企转型的趋势。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也将成为传统车企应对产业转型和新进入者挑战的根本竞争力。
德勤曾在报告中指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未来传统车企的核心能力将从机械硬件转向电子软硬件。
进入量变导致质变的临界区
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区。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接下来的销售趋势,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尽管受到电池供应、芯片供应和产能的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增长至5 2022年万台。需求方面,销量数字可能更高;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超过20%。
“使用新能源汽车出行,不仅有利于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而且对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也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减少石油依赖,这是中国减少对外的方式石油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还可以带动动力电池产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充电桩行业。” 清华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研究员李宪军告诉记者。
李贤军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从0到1的艰难起步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要继续保持高增长,逐步落实“换道超车”的理想,未来还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多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促进技术升级。顺应现代网络智能化趋势,在提升原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2022款新能源汽车,不断提升汽车智能数据处理能力,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二是促进融合发展。要加快充电、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通讯全面深入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高提升交通系统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构建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是提升用户体验。根据市场需求,特别是用户体验,进一步完善标准,拓展新功能,满足用户需求。
四是拓展国际市场。未来,通过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市场竞争,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