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财报发布近10天后,另一家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也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
10月28日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实现营收1170.81亿元,同比增长115.59%;实现净利润57.16亿元,同比增长350.26%。机构普遍认为,按照目前的增速,比亚迪今年有望达到200万辆的销量,即四季度月均销量需要达到近28万辆。
特斯拉第三季度业绩略低于分析师预期,而比亚迪在此前的盈利预测中给出了好于预期的答案。在两大巨头的四分之三考验中,比亚迪的处境似乎非常不错。不过,特斯拉的下一步动作却给下一场比赛增添了不确定性。
10月24日,特斯拉宣布旗下热门车型Model 3和Model Y将在中国市场降价,最高降价3.7万元。在上海工厂的产能和交付能力得到提升后,此举可能是为了提升特斯拉在中国的影响力。市场销量将影响150万台的年销售目标。但同时,这一举动也被市场解读为对其他新能源车企尤其是比亚迪的反击。毕竟,在品牌美誉度和毛利上具有优势的特斯拉,将在价格战中占据上风。
此外,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2022商用车销量,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透露,公司目前正专注于开发成本更低的新车型,这意味着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价格门槛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这对国内车企,尤其是比亚迪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虽然连续数月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但外界并不完全认可比亚迪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其在海外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2013年前后,比亚迪以电动大巴进军海外市场,但在出海近十年后,2021年其海外销量占比仍将不足2%。
在今年转向新能源、停产燃油车后,比亚迪也开始加快出海步伐。9月,比亚迪宣布计划在泰国和印度建设两家海外工厂。从今年7月开始,比亚迪开始在月度产销快报中单独列出海外乘用车销量。7-9月,比亚迪海外销量分别为4,026辆、5,092辆和7,736辆。
仅从过去三个月的增速来看,比亚迪也开始在海外增加销量,就像在中国一样。但在看似喜人的成绩背后,比亚迪出海的决心领先于成绩,其海外销量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并没有提升。今年9月,海外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3%。
今年6月,比亚迪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但受巴菲特减持等因素影响,其股价开始下跌。截至10月28日收盘,比亚迪市值6983.54亿元,较高点下跌33.1%。要想再次在市值上取得突破,比亚迪需要在海外市场证明自己。
王传福信奉“快鱼吃慢鱼”。出海时,比亚迪抓住丰田、大众等车企的空白,对电动化趋势反应迟缓,凭借速度和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不过,随着海地本土车企的逐步转型,以及在特斯拉步步紧逼的压力下,这种优势还能维持多久还不得而知。
一个
第三季度,比亚迪乘用车海外销量增长近一倍。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增速,比亚迪海外月销量将很快突破10000辆,接近国内新一线汽车厂商的月销量水平。
这样的增长速度自然离不开比亚迪的大力投入。今年以来,比亚迪出海动作频繁,每个月都有新消息。
从今年下半年来看,7月21日,比亚迪宣布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Yuan PLUS、、Seal等车型在日本东京发布会上亮相,预计2023年发布。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合作,为其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瑞典和德国市场。在10月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元PLUS、汉唐车型亮相,首批车型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
比亚迪汉亮相巴黎车展
在海外模式上,比亚迪采用了类似特斯拉、大众的模式,直接在海外建厂。
9月8日,比亚迪与泰国WHA集团签署土地购买协议,将在东南亚建设首家电动汽车工厂。工厂位于曼谷南部的一个工业区,占地96万平方米。计划2024年投产,年产能预计达到15万台,产品将销往东南亚和欧洲。
10月12日,据财联社报道,比亚迪已考虑在印度建设第二家工厂,并将适时公布相关消息。此前有消息称,比亚迪正寻求在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希望到2030年在该市场获得40%的市场份额。
随着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和新工厂的落地,预计比亚迪的海外销量将继续攀升,占比也将提升。
在战略上,比亚迪选择了多开花,同时出击。比亚迪将庞大的海外市场分为美洲、欧洲、亚太、中东和非洲四个部分,由李克、何一鹏、刘学良、黄志学四位高管分别负责。海外运营灵活性。
由此,比亚迪形成了双管齐下的海外作战体系。前面的高管带领团队开拓市场,构建销售和服务体系,后面则建设了大量的工厂,扩大产能。在后方安全方面,比亚迪赚了不少钱。除了投资建设工厂,近日有消息称,比亚迪将订购多达8艘7700 CEU 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以满足海外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输需求。.
但相应地,如果车头过长、过深,也会给比亚迪带来更多的新问题。
在欧美等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汽车产业较为发达的市场,比亚迪不得不面临与本土竞争对手如大众、宝马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在东南亚、南美乃至中东、非洲等地2022商用车销量,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来自本土强势品牌的竞争较少,但整体销售空间并不大,仍处于市场培育期。
例如,在比亚迪刚刚进入的日本市场,根据日本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244辆,同比增长58.2%,但渗透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率仍然很低,为 3.08%。在比亚迪第一家海外工厂所在的泰国,据泰国陆路交通部统计,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泰国仅注册了10281辆核载客量7及以下的私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率为 2.6%。
新能源汽车个位数的渗透率意味着这些市场距离爆发式增长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也意味着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短期内难以为比亚迪贡献可观的营收。
乙
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但在速度和销量上,比亚迪已经是国内众多车企中比较亮眼的一员。
去年8月,比亚迪唐EV在挪威正式上市,售价近60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44万元),远高于国内售价(27.95万-31.48万元)。到2021年底,试水不到半年,唐EV在挪威共售出1045辆。
仅仅在挪威试水一年,比亚迪乘用车海外布局就开始狂奔,这与近十年商用车长期探索积累的资源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彼时,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无法与欧美日韩车企竞争。意识到这一点的比亚迪选择从商用车领域切入。
事实上,比亚迪从1998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当时比亚迪的欧洲分公司在荷兰成立,1999年比亚迪在香港和美国分别成立分公司。但现阶段,比亚迪出口海外的产品以充电电池为主,整车要到2013年左右才能出海。
比亚迪整车出海的第一站也是荷兰。当时,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荷兰西蒙尼克岛决定将岛上所有的公交车更换为零排放的电动公交车。2012年6月,比亚迪成功中标,中标欧洲首单,2013年4月6辆电动大巴交付并投入运营。7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向比亚迪采购35辆纯电动大巴。
自荷兰以来,它已经工作了近十年。目前,在纯电动商用车领域,比亚迪在全球累计销售8.5万辆,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在欧洲市场占有率为20%,在日本市场占有率为70%。
商用车出海不仅带来了比亚迪的经验和口碑,也成为了比亚迪的练兵场和试验场,为比亚迪培养了一支了解海外市场的高级管理团队。目前,比亚迪美洲市场负责人李可曾搭建公司销售体系,牵头设立海外办事处,帮助比亚迪纯电动客车抢占美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三位海外市场领导者也都经历了数年的经验。
凭借在商用车领域的经验,比亚迪乘用车销售速度明显加快,销售体系也迅速建立。目前,比亚迪仅在挪威就有50多家门店。近日,比亚迪与巴西最大的经销商集团Saga联合在首都巴西利亚开设了首家门店,并在巴西开设了第十家门店。
就在巴黎车展结束几天后,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宣布与比亚迪签订了 10 万辆汽车的订单,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这份订单虽然不是来自C端用户,但也能保证比亚迪下一步海外出货量的增长,提升品牌知名度。
C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比亚迪的出海路径与过去的日系车企有些相似,都是有外部环境辅助的。19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经济低迷,油价飙升。日本汽车以其高品质、低价格和燃油经济性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世界汽车的重要一极。
然而,为了复制日系车的奇迹,比亚迪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要想在海外与特斯拉等多家车企竞争,只有在本土建厂才能缩短汽车交付时间,降低产业链成本。
尽管比亚迪的两家海外工厂已被提上日程,但工厂的开工和满负荷运转尚需时日。已正式公布的泰国工厂计划年产能为15万辆。印度工厂的细节尚未公布。从目前来看,如果比亚迪海外销量延续目前的增长趋势,海外产能可能难以满足后续需求。对于已经登顶新能源销量的比亚迪来说,火爆的供不应求是一把双刃剑,产能将成为其成长的桎梏。
此外,在比亚迪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其他车企也没有闲着。特斯拉已在中国降价,并正在开发低成本车型。大众和丰田等老牌汽车公司也在推广电气化战略。这些车企深耕海外市场多年,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忠实的客户。
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2倍,占出口总量的18.4%。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出口汽车9.7万辆,占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48%,其他企业仅勉强超越特斯拉,称国内新能源汽车将汽车出口分为特斯拉等并不为过。目前,中国车企在海外销量和品牌方面的差距非常明显。
目前,比亚迪出海的重点在欧洲,这方面也有考虑。赢得欧洲意味着高端的品牌定位和形象,也意味着更强的产业链定价权和溢价权。
但为了保持目前的海外增长势头,甚至在欧洲取得突破,比亚迪势必会继续加大海外投资。
今年三季度,比亚迪实现净利润57.16亿元,超出外界预期。扣除比亚迪电子6.03亿元的净利润,粗略计算,比亚迪的自行车利润接近1万元。东吴证券还将比亚迪2022年净利润预测从117.85亿元上调至162.51亿元,增幅超40亿元。
销量快速增长形成的规模效应,缓解了比亚迪一直诟病的微利局面。不过,东吴证券也认为,由于明年补贴退坡,比亚迪单车利润或许仍能维持在万元左右的水平,但增长空间不大。同时,厂房、门店、交通等建设费用也不小,可能会给比亚迪刚刚提升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压力。
开拓海外市场的成本很高,但同款车型在欧洲等市场的售价也更高。高成本能否换来高回报,取决于比亚迪的海外市场能否在明年初有一个“开门红”。
参考:
“每卖近万元的车,比亚迪三季度净利润飙升350%” 澎湃新闻
“比亚迪预计四季度在欧洲推出并交付国产新能源汽车加速‘走出去’”《证券日报》
“比亚迪加速出海!三款车将出海欧洲,正在积极构建销售网络。
“比亚迪出海反击,出动四将”21世纪经济报道
《“销量冠军”比亚迪,出海吃慢鱼》博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