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上海长达20个月的“插电式汽车不再免费上牌”的缓冲期已经走到了尽头。
根据《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不再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颁发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车辆)。数量。
同时,已登记的专用车牌配额的新能源汽车作废,在辖区外办理过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盗窃手续的,专用车牌配额自动作废。消费者更换新能源汽车的,应当按照相关要求重新申请专项牌照配额。
也就是说,两个多月后,无论是在二手车市场流通的还是未上牌的插电混动车型,都无法再使用新能源车专用车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海会淘汰所有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不会出现里程焦虑。只是意味着与100%环保纯电动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门槛会提高。
至于未来插电混动车型的上市形式,有消息称插电混动车型将与燃油车一样参与竞价拍卖,但竞价金额将远低于燃料指数,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放松。
此外,为控制外地新能源汽车流入上海,《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对二手新能源汽车提出了要求。在市内登记。如果消费者购买在外省市注册的二手新能源汽车,暂时无法申请本市专项牌照配额。
也就是说,上海只允许以前在当地注册过的二手新能源汽车,以及从外省流入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对不起,您没有资格申请上海的特殊许可证配额。
或许因为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50%,上海新能源汽车不再是政策推动的产物,所以上海将率先采用仍然配备内燃机的新能源汽车。能源汽车重新洗牌。未来,只有100%环保的纯电动汽车才会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
从短期销量数据来看,2023年1月1日之后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影响最大的车企是比亚迪、荣威和理想。特别是今年1-8月,比亚迪在上海PHEV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54.82%。比亚迪要想稳定其在上海新能源市场的现有市场份额,就需要在纯电动领域进行弥补。
至于目前只提供增程式动力系统的理想,可惜L8车型推出时间不长,现在在第一批提车前将面临政策调整。从明年开始,它可能只能自给自足。
来自“汽车电子设计”的数据
从长远来看,上海其实是在向全国所有消费者发出信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逐步退出全国新能源上牌优惠2022新车上牌有什么新的政策,下一步是取消购车补贴和补贴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购置税免征政策将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程。
事实上,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纯电动汽车能否归类为新能源汽车,此前已有不少车企公开讨论过。
大众中国前CEO冯思涵在媒体交流会上对增程式电动车发表评论:增程式电动车是最坏的解决方案。随后大众相关技术人员补充道:增程式电动车意义不大,现在讨论这项技术已经过时了。
然而,时间来到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原本不被大众青睐的增程式电动车2022新车上牌有什么新的政策,如今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选择。以理想车为代表,单款销量过万。下一个。
同时,比亚迪DM系列月销量突破10万辆。消费者的选择结果真正证明了扩展程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必要性。
在看到理想汽车和比亚迪等车企成为黑马后,冯思涵也收回了自己原本过于强硬的观点,称程序扩展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只是过渡性技术。
是的,程序扩展和插电式混合是过渡性技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且,目前主打扩展方案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企,并没有说使用内燃机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终结……
无论如何,不可否认,搭载内燃机的新能源汽车确实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和能源补充成熟之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难题。一个非常好的过渡计划。
总的来说,上海“新能源汽车”系列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增程式电动车排除在外,这无疑会加速车企纯电动汽车的研发进程,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纯电动汽车是指纯电动汽车。在汽车补充剂成熟之前,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增程式电动汽车判为“死刑”可能还为时过早。
因为上海的政策调整,除了介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外,实际上对新车和二手车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消费者不能“随意”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但在上海收购的二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市场势必下滑。
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优惠”政策,未来逐步收紧对此类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毕竟和燃油车相比,插电式汽车是比较节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