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月3日,比亚迪发布2022年2月产销报告。
与造车新势力集体公布2月份交付数据相比,比亚迪2月份的表现“猛烈抨击”其他车企。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2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8,283辆,较去年同期的10,400辆增长753%。
1-2月累计销售18.15万辆,同比增长494.28%。
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43173辆,插电混动车型月销量44300辆。
车型方面,2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旗舰车型销售9290汉、10426唐、24534宋、24503秦、8953元和8565海豚车型。
造车新势力“魏小利”2月交付量不超过10000辆。
数据显示,2月新势力交付量排名中,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交付量榜第一的小鹏汽车下滑至第三。
哪吒汽车再次挤进第一阵营,排名第二,而丽丽则凭借单款车型夺得月销量冠军。
2月份小鹏汽车的环比跌幅在新生力量中最为突出。
比亚迪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第一。毕竟受益于公司供应链的优势。
比亚迪的产业链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垂直整合模式,第二阶段是全球采购模式,第三阶段是供应链开放模式。
在纵向一体化模式下,公司坚持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整车自主组装、汽车软件系统自主研发。
除轮胎和玻璃外,所有零部件均由自己供应,这使得比亚迪难以在细分市场保持优势。
随后,比亚迪聚焦核心技术和整车生产业务,引进优秀供应商,采取电池外供、部分零部件外购、边缘业务剥离等策略。
当前开放的供应链模式将核心技术与全球合作相结合,在保证技术创新的同时2022年的新款车销量排位,产品性能也与世界接轨,汽车品质快速提升。
2021年,比亚迪将依托DM-i超级混合动力、e- 3.0、刀片电池等领先技术,不断探索和深化科技品牌,共同推动比亚迪汽车品牌一路前行。
02
成功也是小禾打败小禾,新车厂商销量集体下滑,主要是供应链出现瓶颈。
部分小鹏P5用户反映订单未按时送达。小鹏回应称,主要是因为磷酸铁锂电池等主要零部件供应极度紧张。
同样受到芯片和电池供应链紧张的影响,零跑汽车当月仅交付了3435辆,而其他品牌2月交付了6000多辆。
此外,春节假期、疫情中断、工厂改造等外部因素导致停产,也影响了产能。
其中,理想汽车2月份共交付8414辆,同比增长265.8%。但与 1 月份相比,其 2 月份的交付量下降了 3,854 辆。
除春节外,理想在2月份也受到苏州疫情的影响,导致部分零部件出现短缺,影响生产。
小鹏汽车表示,交付量下降是由于工厂调整生产线影响产能。
蔚来表示,交付量下降的原因是春节假期工厂停工,部分ET7原型车、展车和试驾在2月份生产。
回顾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汽车销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尽管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缺芯、“限电”等干扰因素,但比亚迪汽车仍保持正增长态势。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比亚迪2021年销量将接近60万辆,第九次蝉联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榜首。
03
总体来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75万辆,同比增长108%。预计2022年将达到1000万。
其中,在欧洲市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6.3万辆,同比增长65.7%。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80万。
在美国市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7万辆,同比增长101.3%。预计到 2022 年将超过 120 万。
在中国市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预计到 2022 年将超过 550 万。
中国市场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50%。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
车企方面,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零售销量位居国内车企首位,销量达到58.4万辆2022年的新款车销量排位,同比增长221.3%。
车型方面,五菱宏光MINI领跑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和国内新能源SUV零售市场。
具体到每个城市,新车销量前50名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前50名分别是哪些城市?
1月份中国新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成都、重庆、广州、北京、杭州、武汉、深圳、苏州和长沙。
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苏州、北京、重庆、合肥、武汉。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排名方面,特斯拉将在2021年以93.6万辆位居第一,市场份额为14.41%。
比亚迪以59.4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9.14%。
通用五菱、大众、宝马、奔驰、上汽、沃尔沃和奥迪分列第三至第九位。
唯一上榜的小鹏汽车以9.9万辆的销量排名第19位。
从具体车型来看,特斯拉Model 3排名第一,比亚迪秦、汉、宋Pro销量分别排名第5、7、8位。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ONE销量排名第6,小鹏P7车型排名第19。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华为、苹果、房地产企业纷纷入市,扰乱局面。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的选择将会越来越多。
但对于车企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奔跑,不断超越市场预期。谁能让技术保持上去,成本上下来,谁就能在白热化的战斗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