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年底,我想花一些时间做一些展望。
由于去年的预测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因此存在很大的误差。回想起来,所有的预测都应该基于订单和市场需求,而不是历史数据,所以本文更多是从历史和估计的角度思考,明年的底线是什么。
2021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255.89万辆,单月超40.8万辆,也创历史新高。新能源乘用车今年共生产3.68万辆,但属于专用车。蓬勃发展的 1 月至 11 月期间翻了一番,产量为 143,900 辆。
展望2022年,我们能否如愿达到500万的高位?
▲图1. 2012-2021年主要车辆分类概览
第1部分
如何根据历史数据思考和展望未来?
由于过去出现了很多错误,因此需要根据经验增加更多的想象力,才能有更准确的预测。如下图2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单月数据:
○2017年乘用车产量峰值10万辆,乘用车和专用车产量在5万辆水平。
○2018年补贴开始下降。由于减量有限,商用车峰值产量无法再达到此前的5万辆,11-12月乘用车突破15万辆。
○2019年,补贴退坡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乘用车月产量15万辆的高峰期一直未恢复。
○2020年上半年疫情来袭,下半年开始全力助推新能源汽车,随后11-12月月产量达到20万辆。
○2021年春节当月会有波动,然后一般受制于芯片供应情况,从7月开始逐渐增加,11月突破40万,创出新高。
▲图2. 2017-2021年五年产量
如果将这些数据按季度细分,2021年Q3新能源乘用车将突破77万辆,预计Q4肯定会突破100万辆,约为110万辆。
如果把2021年和2020年拉出来,从2020年Q1的低点向上爬升,到2021年基本保持去年Q4的高基数,然后Q3、Q4才能实现有效爬升。
▲图3. 2017-2021年分季度情况概览
接下来,我将乘用车单独拿出来,分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两大类进行展示,可能会比较清晰。如下图4所示:
▲图4. 2017-2021年乘用车EV和PHEV产量波动
从季度乘用车EV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至第二季度主要销量增长,有效稳定在40万辆以上,上季度突破60万辆。预计Q4可超过850,000-900,000台。
PHEV正在从之前的9万辆缓慢攀升至13万辆,Q4有望突破20万辆。
▲图 5. 2017-2021 年 EV 和 PHEV 的季度产量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大概可以估算一下,目前纯电动乘用车单季度稳定产能为70万辆,PHEV为15万辆。
假设 2022 年:
○Q1:受春节因素影响,动能下滑,预计2021年销量将回归Q3,季度保持在75万辆。
○Q2:开始恢复,总影响100万。
○Q3:继2021年Q3之后,将开始达到116万台。
○Q4:下一轮补贴冲量每季度飙升至152万台。
所以在这里,估计纯电动345万,插电混动95万。
▲图6. 2021-2022年对比预测
第2部分
纯电验证
来看看,纯电动345万现实吗?
从目前的阵营来看2022年一月轿车销量,其实主要分为三类企业:新车企业、A00级车企和国资A级车。
● 上汽通用五菱36.9万辆,奇瑞7.5万辆,长安9.9万辆,长城11.8万辆,上汽7.44万辆,合计约73万辆,占比34.8%。这部分的量在2021年大概会达到近90万-95万,其他的也有5万-10万,所以2021年对100万的生产起到支撑作用。我个人判断这部分的量可以增加20%,达到2022年1.2-130万的量。这主要是因为成本(供应商不赚钱但跑量)和积分限制(更多的供应更便宜)。
●然后广汽、一汽、东风、北汽、吉利目前有30万辆,上月增加5万辆,预计35万辆。事实上,这些A级车在明年会增加,这是相当困难的。目前,其中部分可能正在稳定通过换电模式,预计能跑到45万,主要是因为明年广汽和吉利可能会更加活跃。
●比亚迪: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销量26.8万辆(市场份额12.71%)。预计下个月将达到30万辆BEV。根据2022年稳定产能预估,可提升至45万-55万。
●特斯拉:国内合格单位25.7万辆,市场份额与比亚迪相近。预计2022年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40万辆。
●汽车制造新势力:目前1-11月月产量在30万辆左右。根据这一估计,2021年将达到35万左右,2022年达到65万。
●合资及其他企业:约12万台,预计明年达到20万台。其他路人企业约16万家,明年将增至20万家。
▲图 7. 1-11 月当前产量
▲图8 2021年1-11月主要车企纯电动产量
▲图 9. 明年生产拆分预测
总结:这个估计是比较乐观的。我的核心考虑是2022年的成本,车企能否接受目前的成本结构——维持高基数和结构性增长是否会破坏燃油车的规模效应,进一步触及燃油车的盈亏平衡点。
另外,我预计明年会有很多A00使用国产芯片,生产限制更少。所以总的来说2022年一月轿车销量,我还是看好它。